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对表格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 . 有学者写道:“他们不会对别人死心塌地,因为他们只忠于自己的理智;他们批判权威,主要是针对权贵。……他们关心政府的无意义行为和社会弊端;在他们眼里,基督教所宣扬的教义简直就是荒谬无比。他们改变了欧洲的人文气候。”这里的“他们”的代表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
C.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D.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3 . “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016-11-27更新 | 294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7届福建省高三上期闽粤大联考历史试卷
4 .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因有关法律和权利的一些共同的协定以及参与互利行动的愿望而结合在一起”。近代启蒙思想最能体现其主张的是
A.天赋人权B.社会契约C.三权分立D.人非工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历史学者菲利普·霍夫曼对近代欧洲国家间关系的处理方式进行了专题研究。他认为,17世纪中期以来,欧洲各国统治者因追逐个人“荣耀”而发动的战争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使用表2对自己的这一论断进行了例证。

下表是在AITFL数据库中搜索法语单词“gloire”(荣耀)和“guerre”(战争),两个词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的次数和频率。

年份次数频率(每万字出现率)
160016992400.11%
170017991770.04%
180018991420.02%
按照菲利普·霍夫曼的逻辑,指出表中数据所反映的欧洲国家间关系处理方式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4-06-1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一中2024届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51-1772年,由软德罗主编,数学家达罗贝尔、伏尔泰和卢梭等人参与编写的《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工艺的理性辞典》(以下简称“法国《百科全书》”)陆续出版。法国(百科全书》包括17米文字,11米困版。71818个条目,2885幅插图,其中自然科学占比超过人文科学。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也想参与该书的编暴,被狄德罗拒绝。该书在出版过程中两次被政府查禁,又两次解禁。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前,法国《百科全书》共出版了6个版本,印刷了大约2.4万套,在法国国内卖了11507套,在欧洲其他国家卖了12054套,美国的富兰克林、“宪法之父”麦迪逊等人都购买了此书。

材料二: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由乾降皇帝亲自审校的《四库会书》最终编纂而成,它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共收录3470部书,其中科技著作内容不超过全书的5%。在征集图书的过程中,轮隆帝下令销毁了大量书籍,据学者统计,累计毁掉图书2929部。例如《天工开物》只因在序言中指出清朝龙兴之地东北在3000年前曾是蛮荒之地,就被禁毁了。《四库全书》编成后,乾隆帝决定人工抄写七部,分藏在6座城市,长期束之高阁。直到1986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将其影印1000套,21世纪初内地出版社前后影印了2000套,这些书发货后即很快售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澍《<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法国《百科全书》与中国《四库全书》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百科全书》编纂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编纂大型文化典籍的意义。
2024-05-2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小马同学根据所学历史知识绘制的19世纪中期某国形象漫画。该国如此“自负”的理由不包括
A.号称“世界工厂”B.掌握海上霸权
C.科技水平领先D.成为启蒙运动中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