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世纪既是西方历史上的启蒙时代,又是一个革命时代。在18世纪晚期,美洲大陆、法国先后爆发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对整个西方世界乃至全人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无可否认,在18世纪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思想启蒙和政治启蒙仍是这个世纪的特点。这个世纪出现了一大批彪炳史册的人物,他们大胆的言论,深刻的思想使许多新的政治观念得到极大的普及,并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使自由、民主、法治、宪政等观念深入人心,深刻改变了欧美人的政治观念和思维方式。

——摘编自徐鹤森《试论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在解读材料基础上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18世纪世界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12-2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文明交往史的转折开始于欧洲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时代,空间交流的范围空前地扩大,形成了世界意义的“万国”经济与文化的交换体系。大航海时代使整个世界局部、间接、间歇地交流,转变为全球性的直接与频繁的交流;交流的层面也从物质技术走向更深层的领域。16世纪初,西方传教士东来,通过世界地图和地理著述给中国人传入了关于万国的观念和世界的意识。明清关于“世界”的想象,蕴含着对中国本土文化重新诠释的意图,想象的过程亦是西学知识的再生产和重塑国人认识世界和自我认识的过程。在中文文献中,“中学”的出现亦是源自“西学”的影响,“中学”是伴随着西学而衍生出来的与“西学”并列的一个核心概念。

—摘编自邹振环《世界想象: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

材料二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区分了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提出两种状态下的不平等:一是自然或生理上的不平等;二是精神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卢梭认为,消除不平等、缔造人类幸福的方式就是通过社会契约建立民主制共和国。社会契约的价值和作用是“要寻找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护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得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其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社会契约中的不平等是在限制范围之内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平等的。

—摘编自卞奕雯《浅析卢梭的平等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则材料探究人类文明发展的视角,并据此说明近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则材料中对人类文明发展解读中的任一方面的局限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要求:局限性提炼准确,论证须有史实依据。)
2023-10-2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同为启蒙思想家的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对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态度迥异。伏尔泰认为在中国的政治制度下“皇帝要实行专断是不可能的”,“在那里(指中国)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执行这些法律的机构越多,行政系统就越不能专断。”孟德斯鸠则评价中国:“既谈不上有荣誉,也谈不上有品德,其原则只有恐怖,它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对上述言论判断正确的是(     
A.言论差异源于两人代表的阶级不同
B.两者都对中国当时的政治制度做了精准的解读
C.孟德斯鸠和伏尔泰都反对君主制
D.两者言论迥异,但是立论的政治原则却是相同
2023-05-28更新 | 26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届高三5月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4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 “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579次组卷 | 1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火炬,又称火把,是一种用来照明和传送火的工具,火炬象征着光明、进步,凝聚着时代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说明

阿拉伯的智慧宫

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将大量的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典籍译成阿拉伯文。经过9-11世纪的百年翻译运动,阿拉伯成为“整个中世纪高举文明火炬的民族”。后来的欧洲人是靠翻译这些阿拉伯文的译本才得以了解在欧洲早已消失的先人的思想,继而开始他们的文艺复兴的。

卢梭墓碑

卢梭墓碑被设计成一栋气派的房屋,房屋一扇门微开着,一只手臂从门缝里伸出,手中握着燃着一团浓烈火焰的火把,象征着卢梭的思想点燃了革命的燎原烈火。


青岛五四广场“五月的风”

雕塑设计者黄震曾介绍称:“雕塑造型既像火炬,又像升腾中的淡风,意味着五四运动是点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种’,是席卷全国的爱国主义飓风。”


依据材料和所学,对材料中“火炬”的内涵进行解读。
2023-01-14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878-1879年,美国西部和南部议员联合起来,向国会提交了“排华议案”,要求限制中国人入境美国,甚至有议员指出,当初引进黑人就是一个错误,因为黑人不能被白人同化,中国人同样如此,美国不能重蹈覆辙。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排华议案”与世界进步思潮相悖B.美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美国企图恢复“有色人种奴隶制”D.有色人种严重危害美国社会治安
2022-05-31更新 | 287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现代英国学者认为,在早期启蒙思想家所构建的理想化的“人性”模型中,“人无非是趋利避害的草履虫(典型的单细胞生物),(其)行为都是由贪婪和恐惧两种简单的情感驱动的,恰如正负电荷左右微粒的运动”。这一解读
A.深受近代科技成果的影响B.体现出对理性的高度崇拜
C.反映了浪漫主义的理想情怀D.表明“人性”具有复杂多变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幅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它们
A.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一脉相承
B.都提出了鲜明的政治斗争目标
C.分别代表资产阶级思想的兴起、发展和传播
D.分别反映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2020-12-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2021届高三12月统测历史试题
9 . 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摘编自刘亚敏《学术自由概念的诞生和初步发展》

A.人文主义内涵不断丰富B.工业化时代呼唤民主政治
C.自由主义逐渐成为主流D.政府的言论控制日趋解体
10 . “自由、平等、博爱是不能分割的统一价值整体,其核心就是博爱。博爱就是友情,就是普遍的同情。没有了博爱,自由就是心安理得的制造差别,恃强凌弱;同样,没有博爱,平等就是光明正大地打家劫舍、杀富济贫!只有博爱,人们才真正有可能在自由中追求平等,在平等中实现自由。”作者认为“博爱”对于“自由、平等”来说是
A.相关的与需要发现联系的
B.独立的与需要解读含义的
C.包括的与需要寻找平衡的
D.强调的与需要深刻认识的
2019-11-0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练习(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