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世纪的法国,还远未解决扫盲问题,图书馆和阅览室是毫无意义的,而更方便、更大众化的去处是咖啡馆,在浓郁的咖啡刺激下,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在咖啡馆里相遇、交流、互补,逐渐形成了一股潮流。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A.平民主导思想潮流B.封建专制制度衰落
C.启蒙思想逐渐流行D.平民贵族日趋平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英国史学家伯林认为“启蒙思想家固执地坚持理性这个绝对的标准并提出抽象的完美社会理念,其实质不过是‘把不可调和的属性——属于不同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因此不可能被拆散再织成一件百衲衣的各种特点、理想、才华、品质和价值——拼凑在一起的努力’”。在此,该学者(     
A.阐明了西方国家发生社会革命的原因B.强调了理性对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C.认为启蒙运动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D.推崇启蒙思想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2022-10-15更新 | 730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726年,西班牙思想家费伊豪在《捍卫女性》一文中指出:“对女性的判断,必须要从事情出发,不能因为亚里士多德这么认为,我们也这么认为。”“女性的弱点不在于天赋,而是因为社会结构的不合理和教育的缺乏。在科学上女性和男性的能力是一致的。”这反映出
A.工业革命兴起提高了女性的地位B.批判古典文化成为时代潮流
C.理性主义消除了人们的性别偏见D.启蒙运动冲击传统价值观念
4 . 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2019-01-30更新 | 3735次组卷 | 78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政权尽管为一个家庭所继承,掌握在一个单独的人手里,却不是一个人的财产,而是一件公共的财产。”狄德罗意在
A.反对专制提倡民主B.保留君主制度
C.强调君民权利平等D.提倡共和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在谈及法国启蒙运动特点时指出,启蒙不应该是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理性的纯粹运动,“理性”不应成为区分知识分子和人民的一条鸿沟。真正的启蒙,应由主客体之间互动而成,每个启蒙者既是主体也是客体。这一论述表明法国启蒙运动(     
A.具有自上而下的特点B.尚未摆脱专制束缚
C.受众群体局限在上层D.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17、18世纪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
项目
时间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法国妇女的识字率(%)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普通入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2914约10001~20
18世纪中叶4727约400020~100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工业革命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B.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C.欧洲社会注重妇女文化教育普及D.出版业是欧洲文化进步的主要动力
2021-03-23更新 | 600次组卷 | 29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普遍意志所作的决定,永远不可能是错的,因为普遍意志是以计算票数来决定的,因而永远是少数人持异议。对少数人实行强制,这种强制根本就不是强制,而是自由。”这位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主张是(     
A.提出了集体与个人关系B.提出了天赋人权的理论
C.强调践行自由主义原则D.强调了公共意志的约束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著《历史》,主要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这大体上就是希腊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著《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不仅突破基督教神学对史学的束缚,而且突破自古以传统史学以局部世界为全部世界的局限,他跨出欧洲的狭隘范围,把欧、亚、非、美几个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试图勾画一幅全新的、完整的世界历史图景。

——摘编自吴子度《世界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司马迁笼统地称这个已知的世界为“天下”,这大体上就是中图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著史范圈固然详于本国。薄于“蛮夷”。19世纪,魏源(1794~1857)在《四洲志》稿本的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50卷,1842年出版,1847年增为60卷,1852年又扩充到100卷。这部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船械制造等,是当时东方国家中最为详备的列国志式的世界历史与地理巨著。

——摘编自葛懋春《历史科学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所著史书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海国图志》产生的历史背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学者路齐一指出:“从世界范围来看,历史大变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社会在技术、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人类社会迈入更高级的文明社会。另一方面,世界历史大变局往往还包括国际力量的对比,大变局的本质是国际主要行为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引发国际格局大洗牌、国际秩序大调整。

——摘编自杜庆昊《大历史视野中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提取材料主要观点,从世界近代史(工场手工业时期、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两个阶段中任选一个阶段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