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德国作曲家巴赫(1685~1750)被誉为“欧洲音乐之父”,其作品以高度的逻辑性,结构的严密性来反映数理平衡及宇宙和谐,并将宗教与世俗气息渗透其中,其中《谐和音律曲集》是钢琴律制十二平均律的完美体现。巴赫的音乐反映了,当时欧洲
A.民主革命思潮出现B.近代科技革命产生
C.理性主义逐渐兴起D.宗教改革运动扩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7世纪中后期,牛顿依靠精确观测和数学推理法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成功,让知识分子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着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促使他们用科学和理性的方法,对道德、社会、政治思想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手术。这一“手术”的重要成果是
A.颠覆了传统的宗教信仰B.奠定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
C.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D.掌握了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7世纪英国革命的参与者并没有把该事件当成“革命”,通常是称作“清教运动”或“内战”,革命在当时有“现存社会的动荡与破坏”之意。18世纪法国革命的参与者把自己所从事的斗争称作“革命”,革命成了天下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革命造成社会动荡减小B.工业革命的中心发生了转移
C.人民主权观念广泛传播D.宗教改革打破对教会的迷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欧洲启蒙史家在同封建教会史学的斗争中,在历史学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伏尔泰遍访欧洲勘探真实可信的史料,在写作《路易十四时代》过程中,他参阅了二百余种历史文献,该书不仅写法国、欧洲,也写到了亚洲、中国等世界其他地方。针对传统的历史循环和倒退论,杜尔果在《世界史论》中指出,人类是服从进步规律的总体;理性是历史进步的主要动力。伏尔泰认为“历史的进步……是人类精神逐步摆脱宗教的桎梏和愚昧的过程”。吉本在写作《罗马帝国衰亡史》时,查阅、搜集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与古罗马帝国相关的资料,包括碑铭、文物及各种拉丁文出版物。该书涵盖了欧洲、伊斯兰、拜占庭三大古文明,还写到了中国与印度。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启蒙史学存在着许多缺陷,因此还不是真正科学的历史学。

——整编自赖元晋《18世纪启蒙史学的地位和贡献》等

材料二   20世纪初期,学者普遍感到以反映朝代循环更替、探讨皇朝盛衰兴亡之故、旨在为帝王“资治”的传统史学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呼吁以新史学话语体系取代传统史学话语体系。

代表人物观点
梁启超“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也”;“夫史家之义务,贵按世界进化之大理原则,证之于过去确实之事,以引导国民之精神者也。”
陈黻宸“民者,史界中一分子也”,“史者,民之史也,而非君与臣与学人词客所能专也”。
夏曾佑“自草昧以至周末,为上古之世;自秦至唐,为中古之世;自宋至今,为近古之世。”此期前半段,学问、文章、政治集秦以来之大成,后半段则世局人心开秦以来未有之新局。
章太炎“所贵乎通史者,固有二方面:一方以发明社会政治衰微之原理为主……一方以鼓舞民气,启导方来为主。”

——据赵梅春《20世纪初以来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归纳18世纪欧洲启蒙史家在史学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并分析取得这些突破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旧史学相比,新史学话语体系“新”在何处,分析新史学兴起的积极作用。
(3)综上,谈谈对史学研究有何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启蒙思想家创作了相当数量的文学类作品,如伏尔泰的讽刺小说《老实人》、卢梭的哲理小说《新爱洛依丝》、狄德罗的戏剧《私生子》等,这些作品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备受时人追捧。这表明法国启蒙思想家
A.缺少哲学与政论主张B.重视民众的思想觉醒
C.温和地批判封建制度D.对文学创作更有热情
6 . 有学者曾论述说,近代德国成了许多伟大诗人、作家、作曲家和孜孜不倦的思想家的诞生地,成了“整个世界的教师”。下列各项中,可以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①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主张②贝多芬开创古典音乐的先河
③黑格尔阐述了唯心辩证法的思想④康德道出了启蒙思想的真谛
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2-03-25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七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3月阶段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745年,出版商普鲁东决定编写一部适合于法国国情的百科全书进行出版。他邀请了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担任主编,数学家达郎贝担任副主编。除此之外,参编人员还包括当时法国诸多领域的先进人物。最终创作了第一部有一系列知名人士作撰稿人同时又被视为对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的百科全书”。这些“知名人士”可能包括(     
A.洛克B.牛顿C.达尔文D.卢梭
2022-09-27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安义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3年,清政府设置四库馆,开始编撰《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继承《隋书·经籍志》分类方法,把全部书籍分成经、史、子、集四大部,每部下面又分许多类。四库馆中以考据学家为主,他们以专注的态度“分别流派,撮其要旨,褒贬评述,指陈得失”。在四库馆臣看来,经史二部是最重要的学问,“学者研精子经,可以正天下之是非;征事于史,可以明古今之成败,余皆杂学也”。全书收录了经戴震的努力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古代算书,也收进了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等西方科学著作,但宋应星所撰《天工开物》未列入存目。编撰者在此过程中按照清廷政治标准销毁了不少“禁书”。

——摘编自戴逸《四库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

材料二   狄德罗受出版商委托,集结知识精英,编撰一部新的“百科全书”。其编纂成员涵盖公卿、贵族、官吏、学者、教士和平民等。编撰者不受官方束缚而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鼓吹民主、自由,主张天赋人权,让“人”在百科全书中占统治地位。该书最终以《百科全书一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定名,于1772年出版完毕。这部著作继承了培根的知识分类体系,以各门知识的统一为基础,勾画了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分类体系。在书中,思维的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尺度,政府、社会、宗教、学术,一切都要站到理性的审判台前,辩明自身存在的价值。

——摘编自林硕《〈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编纂成员对比与互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库全书》编撰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与《四库全书》相比,《百科全书》在编撰和内容方面的不同之处,并简析《百科全书》的影响。
2022-05-14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三第八次考试(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理性主义最初出现在自然科学领域,牛顿对万有引力的发现以及牛顿力学的演算,使理性主义的旗帜树立起来。政治理性主义者将自然科学领域的分析、计算、逻辑推理的技术运用于政治领域,使这种追求确定性和功利性的科学方法在政治生活中占有了绝对的地位。在资产阶级同封建制度、同宗教神学斗争的过程中,政治逐渐从宗教的控制中摆脱了出来。此时,还涌现出大量的政治家,比如伏尔泰提出的自然权利论,指出自然赋予人们自由和平等,所有的权利属于人民也被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了,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在理性主义的引导下,国家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理性主义逐渐丧失了理性原有的怀疑性,转而追寻一种纯之又纯的确定性。近代政治领域所崇尚的理性主义更多是对理性的“形式”、“逻辑演绎”的空前追求,将人类的政治程序化、简单机械化、标准化、量化。

——摘编自赵恩烯《政治理性主义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自然科学对近代理性主义的影响,指出政治理性主义者的基本诉求,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理性主义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政治理性主义”的本质,列举两个“政治理性主义”的典型宪法实践,阐述“政治理性主义”的影响。
2022-10-22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届高三10月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721年,德国学者沃尔夫在演讲中谈到,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集理性、道德、传统、常识于一体,影响了中国上至皇帝下至百姓近两千年,这足以证明没有神权,人类依靠自己理性的力量也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伦理、道德体系。该学者意在呼吁
A.全面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B.摆脱教皇统治实行宗教改革
C.构建自由理性的理想社会D.统一德意志为专制集权国家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