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影响世界的100本书(节选)
三权分立说从此始——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纲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影响西方世界历史进程的不朽名著——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近代短篇小说的开山之作——薄伽丘的《十日谈》
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人类智慧的杰作——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闪烁着人文主义光芒的史诗——但丁的《神曲》
贪婪吝啬者的活写真——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

——节选自邓蜀生《影响世界的100本书》(2004年出版)

请从以上书单中至少选取两本书籍,从人类发展进程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述须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3-04-25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 “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597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德国著名哲学家赫尔德(1744-1803)曾在其著作《论认知与感觉》中写道,“如果一个人能够描绘出他的热情与情感、他的梦想与思维方式的最深刻、最独特的基础,那该是多么棒的一部小说啊!”这一观点(     
A.重视人的个性和发展B.要求摆脱权威和专制
C.论证民主革命合法性D.顺应民族主义的潮流
2023-04-13更新 | 468次组卷 | 2卷引用:查补易混易错07近代世界-【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的现代化发端于15世纪,其现代化模式在表象上体现为实践与理论的双重建构。15世纪后期以来,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文化运动,祛除了封建迷信并建构了人类理性世界,并以理论为先导推动了一系列政治运动。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现代生产关系构成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实质,西方的现代化模式被马克思明确界定为资本逻辑支配下的野蛮扩张过程。蕴含着“现代性”的社会财富来源于机器化大生产下对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剥削,这种剥削状态使得劳动者成为“异化”状态。

-摘编自蓝志勇《中西方现代化历程的比较与思考》

材料二 从时间尺度来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肇始于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大约比西方国家晚了一百年左右。晚清时期,中国被动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并始终伴随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推翻三座大山的斗争迟滞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摘编自徐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及其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发展的有利政治条件。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超越”西方现代化的表现。
2023-04-09更新 | 431次组卷 | 5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5 . 在18世纪上半叶,很多法国人开始学习英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曾亲往伦敦考察;瑞士人穆拉尔撰写的《英法面面观》成了法国人了解英国的窗口,该书在18世纪20年代销量很好,再版了四次。当时法国掀起“崇英热”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光荣革命具有借鉴性B.启蒙运动推动其思想解放
C.英国经济和政治实力强大D.启蒙运动最初发端于英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是出版于1693年洛克《教育漫话》一书的目录节选。对比中世纪基督教会的教育理念,洛克的教育目标是(     
上篇   健康教育中篇   道德教育下篇   知识与技能教育
一、教育的作用及健康教育的意义一、德育的意义及原则一、学问在教育中的地位
二、健康教育的具体意见二、德育的具体意见二、知识教育的具体意见
A.弘扬启蒙思想的理性主义B.培养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C.帮助英国的上流社会家庭D.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顺利开展
2023-04-08更新 | 304次组卷 | 5卷引用:考前必会历史题模块三高频必会基础知识点专题五世界近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世纪英国思想家休谟曾说:“鉴于政治服从是常规事态下我们的责任,应当着重就此点进行教育。最荒唐不过的就是充满焦虑与担忧地去陈述所有那些允许反抗的情形……比起忙于揭示特殊的例外,理论家更应当去传播适合一般情况的学说。”这反映出休谟(     
A.反对社会契约建国的思想B.对启蒙运动一定的反思
C.认为人民应让渡一定权利D.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751年6月,法国《百科全书》第Ⅰ卷正式出版,延绵二三十年之久,到1772年,最后几卷图录才出版,最终形成一套庞大辞书,共28卷,包括科学、神学、哲学等。1768~1832年,它还出现了许多补充版、再版和扩充版。这体现了(       
A.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人文精神和科学思维相结合
C.民主理念得到普通民众认同D.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思想变革
2023-04-08更新 | 601次组卷 | 5卷引用:查补易混易错07近代世界-【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中国孤儿》是1775年伏尔泰所著的剧本。在《中国孤儿》中,伏尔泰借成吉思汗之口表达了对中国帝王的崇敬之情,中国帝王被赋予开明家长的角色;我看到他的文化,教育了整个人类;他的君王的权力建筑在以德临民,为了驯服四邻,制定了优良礼法,治国不需要征诛,治人只凭着风化。伏尔泰意在(     
A.极力推崇中国文化B.宣扬中国君主专制
C.打击法国割据势力D.讽刺法国专制王权
2023-04-03更新 | 142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3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论犯罪与刑罚》是近代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的代表作,于1764年首次出版。书中作者提出法律应以理性为基础,其基本宗旨应是保卫社会秩序而不是报复犯罪,它们应该永远以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为目的。该书出版时,整个欧洲都轰动起来,布丰、休谟都热情地赞扬它。该书(     
A.受到国家统一的影响B.加速文艺复兴的进程
C.旨在打击教会的势力D.带有启蒙时代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