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8世纪中叶前,欧洲人不断美化中国,称中国是“大汗的大陆”、“大中华帝国”和“孔夫子的中国”。18世纪末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欧洲思想家们认为,中国是“停滞衰败”、“东方专制”、“野蛮”的帝国,这种转变(     
A.是民族觉醒的重要体现B.根植于欧洲政治经济的变动
C.是理性思考的必然结果D.源于欧洲对中国变革的认知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世纪早期,英国人开始接种疫苗预防天花,大多数民众相信上帝会帮助自助者,疫苗接种甚至得到了主教们的大力支持,伦敦皇家学会也通过搜集数据证明了疫苗可以挽救生命。这反映出当时(       
A.启蒙运动达到高潮B.近代科学开始兴起
C.理性主义得到传播D.宗教观念趋于淡薄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7~18世纪,法语取代拉丁语成为欧洲上层社会和文艺界最时髦的交际语言,各国皇室以在宫廷中讲法语为荣。普鲁士的柏林科学院,在1782年还举办了题为“是什么让法语成为通用语”的论文竞赛。法语成为欧洲的通用语,重要原因在于(     
A.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B.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
C.天主教会统治力量削弱D.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8世纪法国出版的《百科全书》的知识系统里,出现了一些新科学,神学与宗教的影响力被大大削弱,生产和研究、技术和科学有了同样重要的地位,文艺有了独立的活动天地。这(     
A.缘于工业革命深入发展B.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
C.推动文艺复兴发生转型D.有助于启蒙运动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伏尔泰晚年定居法国菲尔奈,当时的进步人士尊称伏尔泰为“菲尔奈教长”。1778年,伏尔泰回到巴黎。该消息一经传开,全城轰动,一些年轻人更是欣喜若狂,纷纷涌向伏尔泰的住所,住所周围的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法国(     
A.个人崇拜现象盛行B.工人运动暗潮涌动
C.启蒙思想广泛传播D.教会精神控制松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7世纪最早出现在英国的某一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仇恨腐朽的旧制度,把自然问题同社会问题视为性质上近似的问题,还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下列对这一运动解释正确的是(     
①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促进了该思想运动的出现
②思想家相信进步,相信社会将趋于完美
③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武器
④其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七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英国思想家洛克认为:“政府的合法性应该来自人民的同意,人民有权反抗不当统治。君主应该受到法律的限制,而不是凭自身意愿行使权力。”洛克的这一观点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民主法治B.自由平等C.宪法至上D.分权制衡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等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极为推崇英国。他曾说:“即便英国贵族们竞相模仿法国宫廷的语言、衣着和礼仪,18世纪的英国的确是一个比法国更自由、更宽容的地方。”由此可知,伏尔泰对英国推崇主要基于(     
A.英国确立自由竞争经济政策B.法国工业化发展相对滞后
C.法国君主专制等级社会现实D.英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阶段性测试四)历史试题
9 . 近代以来法国在国际关系中居于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兴起于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之下。在英国已经开始进行工业革命之时,法国的封建专制 主义则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达到了顶峰。在太阳王执政时期,对内大权独揽,对外扩张以争夺欧洲霸权。对外战争的巨大消耗也使得法国封建经济濒临崩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空有经济实力,却无法得到相应的政治权利,第三等级与特权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而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教会的说教不攻自破,英国光荣革命的胜利更加鼓舞了法国资产阶级的信心。于是,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的法国发展开来。面对内忧外患的国情,启蒙思想家们积极宣传“理性”与“科学”作为衡量一切、判断一切的尺度,希望能够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体制,并提出了众多设想。而且大多数思想家都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东方,希望借鉴东方文化为自己的民族精神注入活力。

——摘编自崔婕《论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两种中国观》

材料二   一战后的英国沉迷于19世纪欧洲均势政策的成功之中,无视自己力量的衰弱和整个体系已经发生的变化,推行了扶德抑法的政策。它简单机械地以为,欧洲力量的天平向战胜国法国倾斜,那么威胁就主要 来自法国。这说明,英国在一战后确定国家间的战略利益关系时,仅仅考察了实力关系,而没有认真考虑 纳粹德国对于国际秩序的挑战。一战后英国领导人的外交政策一直停留在维持一种“虚幻”的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无视国际体系中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扶德抑法这样一种错误的政策,不仅没有维护和平,而且带来了它后面持续的对德绥靖政策,把法国和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拖入了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之中。

——摘编自宋伟《位置现实主义:一种外交政策理论》

材料三   在战后初期,法国政府为了恢复与发展经济,大力鼓励外国资本流入。在60年代初期,法国为了实现经济现代化,继续采取鼓励外资的方针,尤其是美国资本。但是从1963年开始,法国政府对于外资,尤其是美国资本开始转变态度,采取限制措施。这一政策是法国摆脱美国控制,维护法国独立这个大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法国在抵制美国经济渗透上,主要采取了两手政策。一手是限制美国资本的投资部门与 额度,规定外国资本不得在法国任何部门与地区,获得统治控股地位。法国还在欧共体内,呼吁其他国家共同限制美国的资本。另一手是积极鼓励发展法国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尖端技术与工业,这一政策,不仅有助于法国减少对美国的技术依赖,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另一方面也极大的提高了法国自身的科技水平,加强了法国企业在世界的竞争力,扩大了法国产品的市场。

——摘编自张媛媛《论戴高乐时期法美关系的两面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思想启蒙运动在法国发展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例举16-18世纪“东方文化”在法国传播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一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从“扶德抑法”政策的影响角度,简析该政策为什么是“一种错误的政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法国对美国政策的变化,并分析法国对美政策转变的原因和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七世纪末期和十八世纪,被称为“理性时代”。人们的思想越来越从迷信中,也包括盲目的信仰中解放出来。在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时期所开始的事业,以更为显著的形式得以继续。这种新的思想潮流首先来自英国和法国,所有迄今为止对宗教、国家、社会和经济的观念都遭到了质疑,受到理性判断的严格考验。凡是经不起这种“理性”考验的东西,就会像在实验室里废弃的东西一样被抛弃。

——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著《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从人类起源到9·11事件》

材料二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英国、美国和法国走在前面。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展,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德意志等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也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种“新的思想潮流”指的是什么。并说明在“经济”方面的代表人物、观点及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的两种政体。并以美国为例,说明启蒙思想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