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中世纪,英国贵族的文学形象多为高贵、自尊、智慧等,16~19世纪英国贵族文学形象发生壇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土地贵族守旧的地产经营管理方式导致其经济地位、政治特权、爵位等级和社会荣誉地位急剧衰落,他们的文学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如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李尔王》展示了一幅上流社会道德沦丧、社会崩溃的图景;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对于“羊吃人”的惨剧有过逼真的描述,“他们(贵族)拉倒房屋,毁坏城镇,佃农们姣走......”.

——摘编自肖先明《中世纪至近代早期英国贵族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文学形象的嬪变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小说家特罗洛普的《如今世道》,深入探讨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基督教道德之间产生的矛盾,成为对社会变革的忠实记录。小说中的贵族朗杰斯塔夫仅仅靠继承土地来获得收益,但其开销并未减少,这使得他入不敷出,穷苦潦倒。他的贵族绅士身份,其实就是空壳。他竞选代表本郡的国会议员,却多次失败。他对以中产阶级为主的下议院的排斥,正是对贵族绅士权力失势的无力反抗。

——摘编自曾妍《19世纪英国小说中的绅士形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16-18世纪英国贵族文学形象变化的认识。
(2)请为材料二小说中的贵族朗杰斯塔夫探索新的出路,举两例并说明理由。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向未知的物质世界进军的话,那么文艺复兴则是人类向未知的精神世界的进军,是人们在精神世界中进行的探索,这个探索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及自然科学领域内创造了丰硕的成果。文艺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它促使了人的觉醒,在于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文艺复兴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尹虹《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文艺复兴运动的精神内核,其内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孟德斯鸠和康德的思想主张。指出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024-04-0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3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广东,开始传教。然而,中国人对基督教这个舶来品最初是不感兴趣。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传教士学汉语、用汉姓、穿汉服,读儒家经典,顺应中国习俗,介绍中国人所陌生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吸引中国人。西学随之在中国传播开来。

——这编自用人员《川学东街对中川文化自信的冲击人儿儿们》

材料二   18世纪出现了席卷欧洲的“中国热”现象。法国伏尔泰《风俗论》(1756)中。以中国为矛攻击当时法国社会的政治和宗教制度。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大力推崇儒家的理性精神,认为中国人已经形成了建立在理性而不是神启基础上信仰自然的宗教。中国还成为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魁奈为首的重农注意者阐发思想的参照来源。魁奈通过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文献了解中国。他在1785年发表的《经济表》中将中国树立为欧洲重农典范和理想社会。在讨论中国君主制时,他说“我从有关中国的报道中得出,中国体制建立在明智和稳固不变的规律基础上,虽然帝王发号施令,但是他行为检点。”在《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1767)中,魁奈认为中国的专制不是建立在武断的奇思妙想上,而是遵照规律法则,关注的核心是人们的福祉与社会和谐。

——改编自黄丽娟《“中学西渐”——欧洲现代精神的中国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中国人对“西学”态度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欧洲学者对“中学”的态度。分析当时“中国热”现象的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弗·培根所开创的经验主义哲学思想流派极大地影响了欧洲大陆的思想发展,加速了苏格兰民族的苏醒,成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活水源头。早在1561年,苏格兰新教派改革家诺克斯通过长老会向苏格兰国会提交的《规章一书》中,就建议拨出全苏格兰教产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兴办国民教育,当时苏格兰的大学教育甚至比英格兰的牛津、剑桥更有活力。18世纪初,拥有活跃港口经营贸易的苏格兰在合并到相对稳定的“大不列颠联合王国”之时,便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苏格兰这场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中涌现出了休谟等诸多思想家,波及法、德、美等国,其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摘编自李雪丽《苏格兰启蒙运动概论》

材料二   宗教是启蒙运动最复杂、最棘手的主题。18世纪,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对“腐败的宗教”的批判与反思,对“真正的宗教”的启蒙与建构,成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贡献。在休谟看来,与狂热相比,迷信更可恶,带狂热色彩的宗教在发轫之初都比较暴烈,在不知不觉中潜入人的灵魂深处,进而让教士树立起牢固的权威。休谟认为“一切超自然的神奇的传闻特别在无知的野蛮民族为多”,无知与愚昧是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亦是宗教不断变质与败坏的认识根源,斯密在休谟的基础上指出,“科学是对于狂妄及迷信之毒的大消毒剂”。当时苏格兰的牧师们“经常被发现乐于培育和鼓励这些败坏的观念”,罗伯逊的看法也如出一辙,他认为“宗教的牧师们就成为迷信和崇拜的对象”。

——摘编自项松林《苏格兰启蒙运动与宗教启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批判“腐败的宗教”的表现,并指出其构建“真正的宗教”的方式。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之间关系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世纪以来,阿拉伯商人活跃于广州、泉州、杭州诸港,阿拉伯世界对中国的官制学校、民俗宗教、货币商贸等的记载不断丰富。据14世纪《伊本·白图泰游记》记载:“中国人甚富裕,乐安居……中国人技艺上特别之天才,即希腊或他种人亦当退避三舍也。”“刺桐港(泉州)为世界上最大之港,世界上无一国开化文明,人口繁盛,可与中国比拟。”

——摘编自忻剑飞《世界的中国观》

材料二     在17世纪的西方人看来,“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更加文明和礼貌”,中国是“欧洲的典范”,中国的伦理和德政是解救邪恶的正确道路。18世纪晚期,西方逐渐出现批评中国的声音,马戛尔尼就在日记里描绘着清朝的落后和愚昧。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道德、宗教、样貌等,遭到西方的全面批判,“劣等他者”成为描述中国形象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许明龙《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

材料三   抗战时期,许多外国人来到陕甘宁边区参观考察,报道“另一个中国”。他们记录下的边区是全中国最接近真正民主政治的,豆选、燃香烧洞等投票方式保障了一切阶级的选举和参政权利。曾经“荒凉的陕北”,已变成“牛羊满山、手工业发达的地区”,人民丰衣足食,自力更生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边区无乞丐、无鸦片、无卖淫、无贪污、无苛捐杂税,“在这儿旅行安全极了,简直到了令人乏味的地步”。中立的“旁观者”身份和视角,帮助他们向世界构筑了中国共产党“善良有效而认真”的形象。各抗日根据地的真相及其对于协助盟国抗战事业的重要地位,逐渐为外国人所明了。

——摘编自雷艳芝《从外国友人的延安叙事看中国共产党的善治形象》

材料四   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当前,中国的世界形象存在着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挨骂”现象还大量存在。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

——摘编自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阿拉伯世界的中国观,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7世纪以来西方建构的中国形象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善治形象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延安叙事”的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时期加强中国国际形象塑造的认识。
2024-04-0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既吸收了外来文化,同时也源源不断地向外进行辐射和传播某史学社团围绕“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开展探究活动。

1.小组成员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找到了以下资料。

材料一   唐宋海上交通路线图(如图)


材料二   这一阶段,中国文化开始大范围地与东亚、西亚、南亚文化进行涵化整合,踏上了“亚洲之中国”的道路。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问题
(1)材料一所示路线沟通了哪些古代世界重要区域文明?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2.小组成员在探究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想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对欧洲产生的影响,他们又找到以下材料:

材料三   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则是一国君父。这种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把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纠成一个大家庭。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统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节选自伏尔泰《风俗论》


问题
(3)根据材料,概述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形象。
(4)伏尔泰对中国文明的描绘主要以什么时代为依据?你如何评价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
2023-10-1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的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分别举出与材料一和材料二作者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且有相同或相近思想的中外思想家(各一名)。
(2)从经济、政治两方面指出中国和法国在非常相近的时间内产生类似思想的共同原因。
(3)试从阶级属性和作用两方面谈谈中国和法国的这两种相似思想的不同之处。
2024-03-0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涟水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一历史(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明”最初指对知识进步、技术进步、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朦胧憧憬。1756年,伏尔泰的《风俗论》被视为世界文化史或文明史的开山之作。伏尔泰主张放弃以往历史中对偶然事件的叙述,而保留其中描写风俗习惯的材料,从而把杂乱无章的东西构成整幅连贯清晰的图画,并“力图从这些事件中整理出人类精神的历史”。在伏尔泰看来,人类精神的历史展现了从蒙昧到启蒙即文明的发展过程,所有民族概莫例外。为此,他不仅叙述了欧洲史,还叙述了中国、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等亚洲民族的历史,其文化史或文明史具有了前所未有的世界视野。伏尔泰借自然规律论证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大海不可能覆盖于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之上,那样的看法是同万有引力和流体静力学定律相抵触的”。

材料二   施宾格勒在1918~1922年出版的《西方的没落》中认为,世界历史上曾经存在过8种高级文化。即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古典文化(希腊罗马文化)、伊斯兰文化、墨西哥文化、西方文化。尽管作为有机体的文化具有差异性,但它们的发展却又遵循有机体的普遍规律。每个文化的历史都要经历前文化时期、文化早期、文化晚期和文明时期四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要经历一千年左右的漫长岁月。布罗代尔放弃已有的理论模式和欧洲史局限,全面考察和比较了15~18世纪的世界历史,他在“绪论”中说:“我立足于长时段,根据过去和现在的辩证关系,从时间上进行比较.这种方法从未使我失望。我还从地域上进行尽可能的比较,因为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我把自己的研究扩展到全世界,使之‘世界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浩《西方文明史比较中研究范式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历史观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明史研究范式的看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是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中心环节。所谓工业化历史实质上是生产力变革和革命的历史。生产力的革命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量变和部分质变,进而影响阶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分为五个时期:资本主义家庭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工业电气化时期、资本主义工业自动化时期。这五个时期大体上和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时期、资产阶级巩固政权时期、资本主义私人垄断时期和资本主义国家垄断时期相适应。这种分期法可以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力变化的全部历史,也可以反映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状况的变化。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时,采用的就是这种分期法。只不过它没有包括后两个时期,列宁研究俄国资本主义的历史时,也是以资本主义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和大机器工业的历史为基础进行具体分析的。资本主义进入电气化时期,列宁又详细地论述了电气化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关系,以及电气化与建设共产主义的关系。

——摘编自文暖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分期问题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列宁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历史分期问题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5世纪以来,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业已产生,并且形成了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城市的工商资产阶级和在农业中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新贵族共同受到封建行会制度和国王推行的垄断制度的束缚,在政治上又处于无权的地位,他们强烈要求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是“君权神授论者”,认为议会是靠国王的“恩赐”才存在的,当他们发现议会难以驾驭时,就解散议会。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之后,约翰·洛克回到英国。1690年,洛克出版了《政府论》。历史学家们认为,洛克是受命为光荣革命提供理论依据,证明其正当性。但实际上,《政府论》写于1682年或1683年,只是当时未发表而已。洛克摧毁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基础,他认为主权在民,并且主权不能转移给任何人。因此,一位君主宣称拥有绝对君权站不住脚。政府应关注议会具有的立法权;国王是议会通过的法律的执行者。詹姆斯二世由于奉行有悖于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的政策和做法而失去了国民的支持。

——摘引自[美]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材料三   资本主义的发展,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又造成“中产社会渐渐都沦为无产者”,“社会上困苦的失业者已普遍都会与乡间了”。人们因之而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制一面固然增加富力,一面却也增加贫乏。”20世纪初年努力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人物,就已经表现出追求资本主义,同时又向往比资本主义更合理的社会制度这样一种矛盾。这种矛盾因中国人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本主义危机而加深。因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的黑暗苦痛而加切。时光迁移,潮来潮去。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

——摘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运用唯物史观,阐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结合所学,指出“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破坏了哪些由《大宪章》确立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说明洛克“摧毁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基础”的理由,结合所学,说明启蒙运动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掀开“另一页”的角度,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