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国家分权理论最早来源于李尔本的“分权构想”。英国革命中的左翼民主力量、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农村自耕农的政治代表、平等派思想家李尔本在1649年出版了《人民公约》,提出了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反对行政粗暴干预司法工作的主张。1651年,霍布斯发表《利维坦》,他从“自然状态”“社会契约”方面来论证国家来自“人授”而反对“神授”。人们把“自然权利”转让出去。授予契约的君主集国家权力、教会权力于一体,不可限制和分割,人民只能服从君主,不得反抗,约翰·洛克在总结李尔本分权论和霍布斯集权论的利弊之后,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资产阶级国家两权分立学说。洛克认为:在政府中,“只能有一个最高权力,即立法权”,它是神圣的、不可变更的;任何人的任何命令,“如果没有得到公众所选举的和委派的立法机关的批准,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握有国家的实力”的执行者,不得阻碍议会集会和行使职权,只能忠实地执行国会所表达的民主意志。孟德斯鸠正是在对洛克理论和英国政治制度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学说,该学说成为西方国家的主要政治原则。

——摘编自苏艾平《启蒙运动在英国最早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二   启蒙的目的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发展,而启蒙的途径又只能是自由,即人可以在一切事情上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因此,无论是从价值论还是从工具论的意义上看,启蒙都是要紧紧地抓住人的自由这一根柢的。然而,当启蒙传播到中国的时候,它却逐渐偏离了本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异。因为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摆脱落后挨打的命运才是第一位的,至于启蒙也是为了激发人们的国家意识和个体意识,个人要为实现国家富强的目的服务,所以中国的启蒙事业就本末倒置,迷失了方向,具有急功近利和工具主义的特征。正是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启蒙在近代中国所遭遇的坎坷命运。

——摘编自胡应泉《启蒙的困境——启蒙在近代中国的命运简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与制衡”学说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传播到中国的时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异”的内涵及原因。
2024-04-0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说:若用图示形式表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关系,则能得到下图所示的结构。材料表明,启蒙运动(     

A.仅局限于社会知识分子阶层B.为资产阶级统治提供了理论支持
C.促进了欧洲理性思想的传播D.传输意识形态呈现出单向性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德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莱辛(1729~1781年),通过文学作品抨击了他的前辈和同时代的某些作家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庸俗模仿,莱辛认为他们“比法国人更法国化”,他反对华而不实的巴黎文风,主张运用自然朴素的德意志日常用语建立市民戏剧。莱辛的这些思想(     
A.表明工业化助推文化本土化发展B.适应了唤醒民族意识的需要
C.体现出德法启蒙核心价值的差异D.说明德国统一推动文化发展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启蒙精神来自于17世纪的科学和思想革命。启蒙运动发扬和普及了培根、笛卡尔、贝尔和斯宾诺莎,特别是洛克和牛顿的思想。它发扬了自然法则哲学观点和天赋权利哲学观念。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抱有如此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性和科学能力抱有如此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和谐性抱有如此坚定的信念,也从未有过一个时代是如此深刻地受到文明进步和发展观念的浸染。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世界上从未发生过同样的革命。法国革命是整个革命时代变革最为激烈的一次革命。它以“现代社会”取代了“旧制度”,在革命最激烈的阶段,一切显得非常激进,以致此后一切革命运动都将这场革命视作自己的先驱。法国革命思想远远地传播到法国以外,它决定性地影响了欧洲大部分和其他地方的政党与意识形态冲突的随后发展。革命还引起对社会改革、政治激进主义和革命暴力的性质与后果的激烈争论。在18世纪60年代到1848年的民主革命时期,或大西洋革命时期,法国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甚至美国,如果没有法国的军事干涉,也难以从英国赢得那样明确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说可以那般自由地建立新国家和制定新宪法。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将启蒙运动中的哪些政治理念付诸实践?并简要分析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楚弓楚得”的典故出自《说苑·至公》。欧洲学者在17世纪用拉丁文给《论语》作注时,认为中国人心胸宽广、有君子之德,援引了这一典故,但将其中的“弓”换成了西方骑士惯用的“盾”。这说明(     
A.文献转译曲解原著价值立场B.文明交融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C.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D.文化借鉴基于特定历史语境
2023-07-10更新 | 3262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昌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6 . 11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其是被称为“国王病”的淋巴结核。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B.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
C.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D.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
2023-04-07更新 | 4517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昌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