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属于早期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其时资产阶级还比较弱小和幼稚。英国资产阶级不可能把封建贵族阶级一脚踢开,只能在君主立政下同它达成妥协。当时资产阶级与一部分封建贵族妥协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同时,他们在新的社会关系和政权结构中,也逐步克服封建的偏见,自身不断资产阶级化,最终与资产阶级合流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原则经过洛克、孟德斯鸠及其他思想家的大力揄扬,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普遍接受的建国“纲领”。后来的欧美资产阶级国家,无论是君主制还是共和制,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些原则建设自己的政权的。

——摘编自赵士国丁笃本《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异议》

材料二   北美人认为英国本土与海外领地各有议会,平等平行,不存在上下隶属关系。“光荣革命”后英国君权与民权已从垂直“竖立”放倒,成议会主权制约君主专权之“平面”;从英国与海外领地的关系看,伦敦为“君”,海外为“民”,还是一个帝国“垂直”体。此前北美有过邦联,却是“用沙子结成的绳索”,后来美国定名United States,是地方各邦“平面”排列。托克维尔强调美国民主的根不在华盛顿、纽约,而在各“邦”小城小镇,有“小民主”自治,才有“大民主”联邦,须须根根扎根于“小”,地面之上才有树大迎风。我们称的“中央政府”,在美国只能称“联邦政府”,不可提“中央政府”。欧洲学习美国,各国主权分两层,可下沉者沉至地方议会,可上浮者浮至欧洲议会,明显有美国政体的遗踪。

——摘编自郑非《帝国的分裂:美国独立战争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建立联邦制度的背景,并简要说明对美国确立联邦制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7月,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长女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詹姆士二世在众叛亲离之下逃跑。议会宣布新国王临朝,威廉和玛丽共同登上王位,史称光荣革命。在此之前,议会发布《权利法案》,作为新国王登基的条件,比如只有议会才可以征税,议会应该定期召开。光荣革命还附带其它几项法律文件,如《兵变法》,规定国王若征召一支常备军,只可以维持半年左右,否则不拨款。又如《继承法》,规定日后王位继承的顺序,保证王位不会再回到詹姆士二世的的男系后代手上。

——摘编自钱乘旦 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第一条 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众议院依选举法所规定的条件,用普选方式选出……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

第三条 总统统率武装部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

第五条 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节选自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议会邀请玛丽和威廉登基的主要目的,并分析英国“光荣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法国政体的特点。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民主政治建立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诺思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一书中写道:“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建立了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制度创新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制度的变革过程,是支配人们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则、规范和惯例的进步,并改善个人、组织与其外部环境,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各种社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有更大提高。可见,制度创新在整个社会创新体系的运行中居于基础和保证地位。制度创新有助于政治观念更新,有助于政治结构合理化,有助于政治行为进步,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度创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新的制度代替旧的制度,良性制度代替非良性制度,效率高的制度代替效率低的制度的过程。

——摘编自李景治《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制度创新》


根据材料,围绕“制度创新”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2年初英国激进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仅激进协会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涌现,而且还出现了激进协会的联合,直至组成效仿法国革命的“公会”与英国议会在政治上公开相对抗;和以前任何一场地方性的党派性的运动不同,不仅辉格党自由派、非国教徒,而且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也积极参加了激进运动。工人阶级也首次独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激进运动的中坚力量。造成了18世纪英国历史上最广泛和最深刻的政治与社会动荡。

——摘编自董煊《法国大革命与英国的激进运动》

材料二   英国18世纪的激进运动是在法国大革命这一外力触动下发展起来的,当这种外力消失之后,英国中下层民众的政治热情也很快走向低谷。1799年,英国议会通过《结社法》,禁止一切群众性社团的存在。这个法令的出台,使激进运动彻底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此后,这种以激进主义为旗帜的议会改革运动走向了低迷,直至拿破仑战争结束以后才重整旗鼓。

——摘编自胡玲《试析法国大革命对英国激进运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激进运动进入新阶段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激进运动新阶段出现的背景及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家的制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统治在巩固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民主管理制度,如普选制度、代议制度、政党制度、监督制度、公务员制度、人权保障制度等,它们有的是出于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而制定的,有的是按照“主权在民”的原则制定的,还有的反映了公开、公正、竞争等原则。此外,西方民主政治,按照程序运作,形成了一套十分复杂而又精致的运行机制,包括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监督机制、法治机制等。虽然民众无法对国家权力实现真正控制,但它在训练公民参政议政素质、形成社会政治生活的规范和秩序、提高国家管理的效率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陈松林《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借鉴与超越》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地地道道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背景,概括其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模式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怎样通过这一方式完成政治民主化历程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各国已有的现代化经验看,政治民主化并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式。它不仅依据各国的具体情况诸如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现实等确立不同的政治民主化的模型,而且各国的政治民主化实际上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可能一步到位,建立一个尽善尽美、万世不易的模型。以今天的美国政治去和二百年前,即使一百年前的美国政治相比较,我们很容易地看到其中的差别。如果人们无视政治民主化在各国的特殊性和阶段性,人为地追求某一既成的模式和超前发展,那么必定不能成功,甚者适得其反。

——摘编自马勇《重寻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 . 材料   18世纪六七十年代,伦敦中等阶级认为议会已被少数人控制,必须进行改革。由此开启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改革运动。18世纪晚期受法国大革命影响,出现关于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否可以变革的论战。其中,在潘恩《人权》的影响下,下层人民开始了改革运动。议会改革运动几经波折,但中心始终在北、中部工业区。1830年1月伯明翰工业家成立“政治同盟”,工业家由追随政府转向改革阵营。1832年辉格党政府的改革方案提出后,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白热化。5月中旬,全国召开200多次群众大会,递交300多份请愿书,数以万计的人参加改革同盟。工人阶级全国同盟表示该方案不符合工人利益,但指出工人阶级可以把它看作改革的第一步,为以后更全面的改革打下基础。中下层人民联合行动的可能性出现,武装起义的计划被制定出来。议会下院对可能出现的托利党政府坚决反对。这让人想起17世纪的革命。托利党不得不退让。1832年6月7日,改革法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议会改革的历史意义。
8 . 文明共享·命运与共

材料一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和《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1)上述材料反映了欧洲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提炼两者共同的思想核心。
(2)依据材料二,概述“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上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两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9-05-08更新 | 1138次组卷 | 2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根据这些理论,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

——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1803年,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

——摘编自(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

2017-08-04更新 | 1552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延边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