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法国,冶炼和采矿业开始使用机器,纺织业由于使用珍妮纺纱机而迅速发展;北部出现资本主义农场,农业国的面貌发生改变;在政治上,这一时期的法国“专制制度的长期排斥使这些人不得不相信要么全部全盘接受过去不正义的制度,要么全部全盘推翻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架构”。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是彻底铲除封建专制制度。这一时期,法国先后出现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思想家,这些思想家所阐述的政治思想更为成熟、系统、彻底。

——摘编自张朝阳《法国何以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材料二   合众国宪法既立,而联邦制形式,亦益巩固,各州之间,非若当时之为共同行动而已,直结合为一、如婚约之不可破。……。其联合之宗旨则曰维持公道,谓通国之民,皆当受正直平等之待遇也。平治内政,谓四境之内,当雍和静谧也。以相当之武力,立国于世界。永保共和,谓合国民之意志,拥护法律,确保自由为世世子孙之福利也。泱泱大国,以是而生存,亦以是而结合焉。

——摘编自胡晓进《商务印书馆与美国宪法在中国大陆之翻译及传播》

材料三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耗费近十年心血的著作《国富论》,并明确以“重商主义”总结先前欧洲列国的经济政策,并强烈主张自由主义贸易……与重商主义强调国家干预贸易不同,自由贸易认为应当逐渐开放殖民地对外贸易,最终实现贸易自由,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决定一切。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让别人有钱了,他们就能够向我们购买更多的产品。如果说,瓦特蒸汽机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靠《国富论》为工业革命的全球贸易缔造了一个新的秩序。在过去,所有的大国都是靠贸易保护,用武力保持贸易垄断来取得财富,而亚当·斯密认为:平等竞争的自由贸易才能使利益最大化。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对法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宗旨。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不足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中后期“自由贸易”逐渐取代“重商主义”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1772-1837年)认为,人类社会约存在8万年,分为4个阶级,32个时期。不过,他只对32个时期中前8个时期做了说明,他的说明如下:


——摘编自林雅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为了保护法国的农业,并打击英国的工业,拿破仑与英国进行贸易战,并且颁布法令禁止任何布料、铁制品甚至是棉花和烟草进入法国……这导致德国鲁尔区原有制盐、烟草种植和加工业乃至整个农业受损,仅烟草禁运就导致鲁尔15%的人口失业,却也阴差阳错给鲁尔区的重工业带来一线生机。英国金属制品无法进入欧洲,鲁尔区看到机遇,将自己从单纯的煤炭区变为欧洲重要的钢铁产区……1818年鲁尔区出现使用蒸汽机车替代马车的新型运煤铁路线,在铁路修筑的狂潮下,鲁尔重工业企业迅速崛起。

——摘编自白梦宸《鲁尔区的崛起:从煤矿到高炉再到“德国的武器工厂”》

材料三   共和政体确立后,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虽按规定委派共和派西蒙为内阁总理,但又要求他对总统负责而不对众议院负责。结果众议院与总统发生冲突。1877年麦克马洪强迫西蒙辞职,令保皇派博富公爵组阁。众议院起而反对新内阁,却被麦克马洪解散。

——摘编自李洪钧等主编《民主自由人权的历史与现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傅立叶对于人类社会划分的标准及其蕴含的社会历史观,结合所学简析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条件及其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与英国进行贸易战”所颁布的法令,概括鲁尔区重工业企业迅速崛起的因素。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法国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的标志,并从资本主义发展的视角,说明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必然性,归纳“众议院与总统发生冲突”的实质。
2023-09-0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发展民主政治,探索民主发展道路,是一个世界性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美式民主”,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曾这样形容:一伙资本家投机商“成功哄骗普通民众接受一个有利于少数显贵的政体”。如今,美国制度失灵的迹象随处可见:选举沦为“金钱游戏”,两党对立日益严重,贫富鸿沟日益加大,种族矛盾日益加深,而实际掌握权力的“深度政府”只关注政商寡头的利益,对民众日益强烈的不满无动于衷。

——摘编自朱瑞卿《政治失能、经济失衡、社会失序-起底美国走向衰败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   民主思想传入中国之后便开始了孕育成长为“中国式民主”的实践活动历程,同时也产生了民主模式之争,一度出现了矛盾、产生了分歧、造成了分裂、形成了纷争。加上西洋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洋资本主义暴发户的挑拨离间乃至直接干涉,导致近代中国政治版图四分五裂。“英美式民主”虽然最早登陆中国,但紧随其后的是与其截然不同的“苏俄式民主”。从此,两种来自“西方”的不同民主理念及其模式在中国掀起了“蓝色民主”与“红色民主”相互激荡的风暴。

——高民政《正确认识对待“中国式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式民主”的特点和本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模式之争”。
(3)谈谈对新时期我国“中国式民主”的认识。
4 . 【妥协合作精神】

要从多元利益格局中产生共识,就必须要有妥协合作精神。这种妥协合作精神用富兰克林的话来说,就是“手艺人制作木头桌子的时候,如果木头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了。按照这个道理,双方都应该放弃一些要求,才能联合起来,商量出一个解决办法”。

——摘编自严杰夫《在深思熟虑与政治权力之间》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妥协与合作”这一主题,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04更新 | 24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类社会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出现了向现代政治体制转变的必要性。革命的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专制制度出现时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因为它克服了封建分裂的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但这种制度最不合理之处就在于它以民族的名义统一了国家,却把国家的权力放在国王一个人手里,因此它与民族的对立迟早是不可避免的。代表民众意愿的是议会,议会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将王权置于议会的约束之下。18世纪,君主立宪制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作为一个崭新的政体,它适合于英国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建立起现代类型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材料二   蒸汽机不仅取代了水车和风车,也取代了马、牛,甚至人,承担了大量的牵引、挖掘、起重、运输、钻探、消防等任务。有了蒸汽机提供的无穷动力,奴隶劳动力就变得不经济了,用一位经济学家的说法,资本主义消灭了奴隶制。大片的荒野变成了“被开垦的土地”,“让布法罗草原化为美国的早餐”。收割机、脱粒机、轧花机纷纷来到田头地角。我们的注意力从黑人的体力前进到了地壳中的有机蕴藏,在那里,千万年的生命力以煤炭的形式储存着……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每个人的力量也成百倍增加。这是人类自从“发明”火以来最大的一次飞跃。数万年来,人类文明从未出现过如此剧烈的转折和提速。

——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

材料三   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指出,现代化的特征包括:对民众的唤醒和激发、对现在和未来比对过去的更大的兴趣,一种把人类事务看成是可以理解的而不是受超自然力量控制的趋势和直至近些年才建立起的对科学和技术的益处的信赖。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各种政治力量轮番尝试,但无论是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维新派的“变法图强”,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和“实业救国”,甚至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第一份正式蓝图的《建国方略》,无不以失败告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不仅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巨大动力,而且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引自丰子义《从世界现代化看中国式现代化》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专制制度”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列举18世纪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法律依据及政治原则。
(2)根据材料二,概括蒸汽机促成“人类文明”飞跃的表现。结合所学,简述此次“剧烈的转折和提速”对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
(3)综合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提炼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合理性。
2024-04-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00年的美国大选中,联邦党人约翰·亚当斯落选,为了今后联邦党的政治发展和影响,趁着共和党人杰斐逊未就任和新国会未开始正式运作,联邦党人提名数位联邦党人来就任法官一职。而由于时间仓促和交通不便,在新总统上任之后,仍有马伯里等人的法官的委任状未能发出。继任的国务卿麦迪逊在总统的默许下拒发这些任命状,于是马伯里等人在1802年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最高法院依据有关的法律条文要求麦迪逊将扣留的委任状发出。麦迪逊写了一份书面辩护送交最高法院,称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只是一个涉及党派权力斗争的政治问题,与法律无关,与最高法院无涉。在这样的背景下,最高法院大法官马歇尔在他的判决书中体现出充分的政治智慧。马歇尔将整个案件的争议分解为了逻辑上层层递进的三个核心问题并分别予以解释,如表。

案件的争议马歇尔对争议的法律解释
马伯里是否具有得到他所要求委任状的权利?马伯里完全有担任联邦法官的权利。因为委任状已经由总统签署,并且由国务卿加盖了合众国国印,即马伯里已经被任命了,而且此项任命不可撤销。所以,拒绝发给他委任状,就是侵犯了他的合法权利。
如果他有权利,并且这项权利受到侵.犯,国家的法律是.否应为他提供救济?每一个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他都有权要求法律的保护。政府的首要责任就是提供这种保护。马伯里的合法权利被侵害无疑是可以获得法律救济的。
如果法律确实应该为他提供救济,是否应由本法院下达强制执行令?马伯里之所以将此案向最高法院起诉是依据国会17899月通过的《1789年司法条例》,在这个条例中,又规定了最高法院的初审权包括对联邦官员发出强制令。《1789年司法条例》的规定实际.上是扩大了宪法所规定的最高法院的管辖权限。如果最高法院按照《1789年司法条例》的规定来判决,也就等于承认了国会可以任意扩大宪法所规定的权限。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宪法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1789年司法条例》对最高法院初审管辖权的规定是无效的,必须被撤销。

美国最高法院借此次的裁决,不仅巧妙地避开了与行政部门的正面交锋,而且以对宪法的解释权和对法律的审查权确立了司法部门在三权分立体系中的位置,真正地成为了与立法、行政部门相互制衡和发展的机构。

——摘编自师喆《另一种视角下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1)概括马歇尔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判决中体现的政治理念。
(2)有学者谈及“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时认为,“如果说华盛顿创建了美国,那么马歇尔就确立了美国的制度。”结合材料谈谈该观点的合理性。
(3)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中,你能看到美国政党政治存什么弊端?并作出合理解释。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政治妥协已经普遍广泛地应用在解决国际争端当中。因此,我们只有全面地把握和利用政治妥协的价值内涵、实现原则及其功能,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出政治妥协的真正意义,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和平相处。在国家政治发展的过程当中,当出现矛盾冲突时,就可以利用政治协有效和平地解决问题,促进国家政治体系的健康运行。

——摘编自中国(南方)学术网《政治妥协的价值内涵、实现原则及其功能》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2-11-01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得到了法国进步人士的极大同情,他们组织志愿军远渡重洋,踊跃地参加美国人民的反英战争。这些法国人回国后,很自然地把美国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理论带到法国。美国革命不仅对于法国大革命起了催化的作用,而且也成为法国革命者学习的榜样,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及1791年宪法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及1787年联邦宪法的再版。

材料二   1791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体制——君主立宪制,并将1789年颁布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作为宪法的前言。在正文中,宪法宣布要“坚定地废除损害自由和权利平等的制度”。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行政权归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掌握,实行司法独立。宪法就国王的行政权作出特别说明:“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国王只能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并且只有依据法律才得要求服从。”宪法为公民规定了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重新确认了按照公民纳税额来确定选举权的原则。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享有选举权,称“积极公民”;未达到的“消极公民”无选举权。宪法生效后,制宪议会的代表们通过决议——全体代表一律不参加竞选,不进入新的立法议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美国宪法与1791年法国宪法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1791年法国宪法。
9 . 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

材料一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人统治,一家之言。

——摘编自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的范围,结合雅典城邦的权力架构或权力运行机制分析其“伟大”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争取民主历程中斗争方式的变化趋势,并简述法国在19世纪70年代构建的民主政治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和发展,使其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扭转,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局限于某种文化类型,而是关涉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国家由建设时期向发展时期转变,内外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边疆观念在适时调整,并在海洋边疆、高山边疆、信息边疆等领域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

——摘编自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等

材料二   美国的边疆治理主要指对西部的开发与治理。根据治理内容与程度,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独立战争胜利到二战结束,是美国西部地区从原始状态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第二阶段从二战结束至今,是以高科技先导的深层次发展阶段。在美国西部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如何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移植到西部并成长起来的挑战,政治建设与经济开发几乎是同时起步,并始终交织在一起。在美国西部开发的过程中,民族问题主要涉及到土著印第安人和移民集团(主要指非欧洲移民),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美国政府将边疆描述为一个“大坩埚”,所有的拓荒者在这里被美国化、被融合为一体,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极端野蛮的。

——摘编自张健《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我国边疆治理举措,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美国边疆治理的特点。
2022-05-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