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年10月,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会议。1701年,议会又通过《王位继承法》,把包括王位继承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掌握在议会手里……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之首,成为实际上的首相,开创了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摘编自钱乘旦、许杰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摘编自《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和德国制度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欧洲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认识。
2023-07-0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7月,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长女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詹姆士二世在众叛亲离之下逃跑。议会宣布新国王临朝,威廉和玛丽共同登上王位,史称光荣革命。在此之前,议会发布《权利法案》,作为新国王登基的条件,比如只有议会才可以征税,议会应该定期召开。光荣革命还附带其它几项法律文件,如《兵变法》,规定国王若征召一支常备军,只可以维持半年左右,否则不拨款。又如《继承法》,规定日后王位继承的顺序,保证王位不会再回到詹姆士二世的的男系后代手上。

——摘编自钱乘旦 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第一条 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众议院依选举法所规定的条件,用普选方式选出……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

第三条 总统统率武装部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

第五条 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节选自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议会邀请玛丽和威廉登基的主要目的,并分析英国“光荣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法国政体的特点。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民主政治建立的认识。
3 . 发展民主政治,探索民主发展道路,是一个世界性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美式民主”,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曾这样形容:一伙资本家投机商“成功哄骗普通民众接受一个有利于少数显贵的政体”。如今,美国制度失灵的迹象随处可见:选举沦为“金钱游戏”,两党对立日益严重,贫富鸿沟日益加大,种族矛盾日益加深,而实际掌握权力的“深度政府”只关注政商寡头的利益,对民众日益强烈的不满无动于衷。

——摘编自朱瑞卿《政治失能、经济失衡、社会失序-起底美国走向衰败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   民主思想传入中国之后便开始了孕育成长为“中国式民主”的实践活动历程,同时也产生了民主模式之争,一度出现了矛盾、产生了分歧、造成了分裂、形成了纷争。加上西洋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洋资本主义暴发户的挑拨离间乃至直接干涉,导致近代中国政治版图四分五裂。“英美式民主”虽然最早登陆中国,但紧随其后的是与其截然不同的“苏俄式民主”。从此,两种来自“西方”的不同民主理念及其模式在中国掀起了“蓝色民主”与“红色民主”相互激荡的风暴。

——高民政《正确认识对待“中国式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式民主”的特点和本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模式之争”。
(3)谈谈对新时期我国“中国式民主”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议会必须经常举行”,同时议会又制订了“叛乱法令”,规定平时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军队只能维持一年。法令每年需要重申一次,以免被国王破坏。议会还对王室预算的金额和用途都做了限制性的规定。1701年的《嗣位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任何决定必须由政府大臣同意签署。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凡议会定罪的人,国王不能任意赦免等。在沃波尔当政时期,英国的经济稳步增长。从1720年到1740年,英国国内经济总水平提高了6.5%。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 经过激烈的争吵,制宪会议终于通过了这部联邦宪法。宪法规定行政权归美国总统、立法权归国会、司法权归最高法院。总统由选举人团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总统权力很大,有权任命官员,有权缔结条约,同时还是武装部队总司令。这样一个类似英国国王的角色不能不引起与会代表的警惕,所以为了避免行政权过大,宪法加强了国会和法院对总统权力的制约。

——摘编自[美]米尔奇等《美国总统制:起源与发展(1776—200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89年以后英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美国权力制衡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与民主化转型中,各种利益与价值的冲突不可避免。政治妥协成为化解政治冲突的有效方式,同时这样一种解决政治冲突的方式对于政治民主化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张丽娟《政治妥协及其对政治民主化的意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运用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表述清晰)
2023-08-03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代议制民主将公民权简化为投票权,而这既难以解决多元社会内部矛盾,也难以避免由公民信息资源的不对等而导致的公共事务参与机制的不平等,进而导致公民的政治冷漠和政治疏离感。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西方开始对协商民主进行探讨。而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根本动力与西方明显不同,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西方国家协商民主充分体现自由、平等的精神,倡导个性解放和人的价值;但这种价值观忽视集体利益或者公共利益。中国协商民主的目的是实现人民政治参与和当家作主的统一,构建中国稳定的社会秩序与和谐的社会关系。西方协商民主的制度形式普遍存在于实行多党制或者两党制的国家中,它是协调政党与政党之间以及政党内部利益与矛盾的重要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党派之间实行民主协商的制度性安排,它强调党派之间的协商与共存,与协商民主理论要求更具内在的契合性。

——摘编自杨生利《协商民主与中国乡村治理的路径探析》

材料二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主张公民在协商讨论的过程中,通过讨论、对话、争辩和审议等形式,提出各种相关信息或者理由,说服他人,或者在讨论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的价值偏好。这种协商民主是公民通过参与公共决策的讨论,行使政治权利,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而赋予立法和决策以政治合法性的一种程序、制度和模式。合法性同样也是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目标之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协商民主的兴起源于其国情多样性,这表现在文化上、民族上、社会分歧上、利益诉求上的多样性等。从社会结构看,中国的社会结构正由单一性的同质化社会结构向多元的异质化社会结构转变,社会分层现象明显,社会主体和利益结构复杂多样,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各不相同。

——摘编自陈剩勇《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西方协商民主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协商民主的历史作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个纲领性的文件后面,都有一个主要的推动力。《权利法案》的背后是工商阶级,《人权宣言》的背后是平民百姓。”本质上,《人权宣言》是平民阶级的政治呼声,既有平民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愿望,又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崇高色彩。里面很多句子,都是流传已久的名言,比如,“政治结合的目的在于保护自然、不可侵犯的人权”,还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不得被剥夺该权利”。再比如“法律是公共意志中的表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英国人,那主要是代表一种国家结构。比如,哪几个阶级执掌政权,哪几个部门组成政府。但是,到了法国这里,主题就变了:结构不重要了,价值站在了最前面。国家结构再稳定,阶级关系再和谐,不符合人权理念、不利于平等自由,那也不行。

——摘编自王人博《宪法学三十讲》

材料二   近代民,主体制到了18世纪中叶,也只是在英国建立起来了,是君主立宪制的形式。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到了19世纪末还未进入近代民主国家的行列。比如说德国,俾斯麦统治下的德国有了帝国议会,但并不是真正近代意义的民主。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人权宣言》与英国《权利法案》的不同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世纪中叶在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指出19世纪末德国帝国议会“并不是真正近代意义的民主”的表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苏格拉底批判说:“(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年轻的共和国存在着诸多棘手的问题:国库空虚,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在跨州货运的征税方面存在争端,马萨诸塞州有农民造反。汉密尔顿说:“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摘编自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等

材料四: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从唐至清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及其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以及美国解决“诸多棘手问题”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选官制度,概括其影响。
2023-02-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美国两党之间彼此攻讦的政党政治的发展,民主党的主要机关报《华盛顿环球报》和共和党的《春田共和报》得到了发展,两党都拥有各自的著名笔杆子,以废奴、经济政策等政党主要争辩话题为议题,甚少有实际民生事项。党报间漫骂成风,不择手段地杜撰新闻以污蔑对方,乃至对政要私生活的诽谤报道。如《先驱报》自创办以来,以辛辣报道和经济政策报道等火速俘获了一大批上层人士的好感,南北战争期间更是超过了所有竞争者。

——摘编自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

材料二新中国建立以来,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党报系统紧密配合从农村到城市、从革命到生产建设的时代任务转变,集中力量宣传党的有关路线,正确把握舆论导向。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扩大了报道范围,尽量满足读者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阅读需求,打破了“官办官看”的困境。改革开放后,党报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探索,将报刊列入第三产业,使其具备党的喉舌和生产事业的双重属性。新时期,中央鼓励报刊差异化、专业化发展,不断扩版增容、增强传播时效,更好地提升服务水平。

——摘编自王琛《新中国党报60年的发展与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政党报刊发展的局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报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3-07-0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土地贵族守旧的地产经营管理方式导致其经济地位、政治特权、爵位等级和社会荣誉地位急剧衰落,他们的文学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如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李尔王》展示了一幅上流社会道德沦丧、社会崩溃的图景;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对于“羊吃人”的惨剧有过逼真的描述,“他们(贵族)拉倒房屋,毁坏城镇,佃农们被赶走……”

——摘编自肖先明《中世纪至近代早期英国贵族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文学形象的嬗变研究》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规定总统的职权和产生办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几个关键词概括16—18世纪英国贵族文学形象变化的原因。
(2)有学者在谈到18世纪英美政治体制时,认为美国总统是“没有君主制的国王”。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2023-07-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