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82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将美国平均关税从20%提高到40%以上,被时人称为“可憎法案”,下图为“可憎法案”投票表决结果分布图。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     

A.经济模式存在差异B.自由主义思潮盛行
C.政治斗争日益激烈D.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2024-05-2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1873年,日本成为最早接受格列高利历(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制定的历法)的非基督教国家,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宣布接受格列高利历,但是法国在大革命时期曾废除格列高利历推行共和历,1929年苏联也曾用新的历法取代格列高利历。这说明(     
A.各国历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B.宗教深刻影响各国历法选择
C.格列高利历精确性仍有待提高D.历法改革易受政治因素影响
2024-03-25更新 | 561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世纪50年代末,美国每年出口到欧洲的棉花为380万包左右,来自于美国的棉花占英国棉花消费量的77%,占法国棉花消费量的90%,德意志关税同盟棉花消费量的60%,以及俄国棉花消费量的92%。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欧美贸易中美国占据主导B.美国急需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欧洲各国已完成工业革命D.棉花产销占美国经济主导地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清仁宗实录》卷320嘉庆二十一年七月乙卵

材料二:有关锁国的利弊,历来议论纷纭;但它确实是加强和巩固幕府封建统治的有效政策,长达二百余年的江户时代,能在国内保持和平,幕府政权得以维持,锁国无疑是个有力因素。在经济方面,国内产业得到发展,在文化方面,日本独特文化得以昌盛等等,可以说都是由于锁国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它缩小了人民刚刚开展的、面向世界的目光,扼杀了不断探索的精神…

——坂本太郎在《日本史》


提取关联信息,围绕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外历史,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2-27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大题预测卷01(山东专用)-【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861年,在林肯就任总统前,美国北部各州在国会推动通过了《莫里尔关税法》,贸易保护政策确立;同时期,南部各州通过了新宪法,其中一项条款明确规定,禁止征收高额关税,南方联盟选出的“总统”戴维斯在其演讲中,也强调关税应该降到最低标准。这从侧面可以说明(       
A.总统行政职权被剥夺B.南北方经济模式差异明显
C.自由主义政策已过时D.关税自主成为战争导火线
2024-02-23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德国统一问题上,马克思认为:“德国资产阶级的不幸就在于:它按照顶币时画曰刀式,出世的太迟了。同封建制度和专制制度对抗的那一刻,它发现无产阶级以及市民等级中所有那些在利益和思想上跟无产阶级相近的集团也以威逼的气势同它自己形成了对抗。它看到,不仅有一个阶级在它后面对它采取敌视态度,而且整个欧洲都在它前面对它采取敌视态度。”这表明(     
A.无产阶级具有的足够力量完成统一B.资产阶级不敢承担起统一的重任
C.德国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了统一D.德国统一大业遭到欧洲国家反对
7 . 1857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命令,利用私人资本在俄国兴修铁路,倾向使用外资。这个命令也成为俄国铁路企业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做法(     
A.推动了俄国本土工业的发展B.减少了国内铁路企业的亏损
C.借鉴了西欧铁路建设的经验D.适应了废除农奴制后的需要
8 . 恩格斯在谈到16世纪德国社会时曾说:当“英法两国工商业的成长促使整个国家中各种利益联成一气,因而促成政治上的中央集权”时,德国“却只是环绕着一些地方中心按照省区归并成许多利益集团,因而只是促成政治上的分离。”作者意在强调(     
A.德意志的分裂状态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B.英法工商业的发展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工商业发展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前提
D.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政治分离
2024-02-08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德意志帝国的‘创建年代’中……大量的资金盈余和空前的繁荣,推动了928家新的股份公司的成立,如1870年成立的德意志银行和商业银行,1872年成立的德累斯顿银行。”德国“大量的资金盈余”主要来自(     
A.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B.对殖民地的残酷掠夺
C.法国支付的战争赔款D.政府对经济强力控制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已经成为帝国宰相的俾斯麦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调整了德国的外交政策,推行所谓的大陆政策。有学者称,德国之所以采用大陆政策是因为德意志帝国从一开始就背负着一种法国抵押,“在将来,德国的每一个外交方面的敌人都可以无条件地指望法国的支持”。在这种形势下,俾斯麦政府选择了拉拢可能成为法国盟友的国家,使之不能复仇的政策来作为基本的外交路线。这一政策被一些学者称为“保守性的和平政策”或“保障和平的政策”。按照俾斯麦自己的话说,“如果法国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我们就必须阻止她找到盟友。只要没有盟友,法国就对我们构不威胁”。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俾斯麦推行上述外交政策。俄、英、奥三国为争夺近东巴尔干地区一直矛盾重重,鉴于这些矛盾,三国都想保持与德国的友好关系,争取其支持。

1890年俾斯麦下台,德意志帝国在对外战略方面开始改弦易辙,继俾斯麦之后的卡普里维政府在德皇威廉二世的授意下,打出了“新路线”的旗帜,在国际战略方面开始滑离俾斯麦所制定的欧洲安全政策的轨道。威廉二世宣称:“巨浪在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国门,并且催促着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维持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换言之,遵循一个世界政策。”1897126日,比洛夫在帝国议会一次涉及对华政策的演说中对“世界政策”做了明确解释:“德国人让他们的一个邻国占有陆地,另一个邻国得到海洋,而只给自己留下天空,自命清高,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总之,我们不想将他人挤到阴影中去,但是我们也需要阳光下的地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德意志帝国的“大陆政策”与“世界政策”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