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促使日本早日成为近代化国家,德川幕府末期就开始聘请欧美专家指导工作,但主要集中在军事建设领域,影响不大。明治政府建立后,把“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作为施政纲领。1871年,立法院明确提出:“欧洲学问各有专门,一人难以兼通,为备咨询顾问,可酌雇洋人五、六名。”从1868年至1889年,日本政府共聘请2299名外国专家,其中来自英美等当时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就有1736人。私人企业雇佣外国专家12540人次,涉足近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这些专家,或担任政府的施政顾问,或在工厂传授技术,或在学校任教,他们不断传播的先进理念,促进了日本近代化事业的开展。1890年前后,外国专家的影响力开始下降,日本政府逐渐走向产业自立,独立承担起近代化建设的任务。

——摘编自岳恒《外国专家与日本近代化(1853-1890)》

材料二   1860年,清政府首次聘用美国人华尔在炮艇上当大副,又陆续聘用大量外籍军官训练军队。1861年,奕䜣以法国不仅愿出售枪炮,而且“肯派匠役教导制造”为由,向咸丰帝提出“倘酌雇夷匠数名,在上海制造,用以剿贼,势属可行”的建议,得到批准。据统计,洋务派先后聘用外籍专家1033人,主要集中在军事和民用企业及教育机构,民间企业聘请洋匠则寥寥可数。顽固派高唱“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的论调,在一副攻击同文馆的对联中写到“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子弟拜异类为师”,从而使外聘人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遭到了重重阻力。同时,洋务派在引进技术、创办企业过程中,存在过分依赖洋员的现象,在培养本国新式人才方面收效甚微。

——摘编自徐茂慧《近代中日两国聘用外籍专家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日两国在聘用外籍专家上存在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日两国在聘用外籍专家上存在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中日两国在聘用外籍专家这一现象上得出的认识。
2024-03-07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19世纪德国发生“宪法冲突”,资产阶级利用1850年宪法赋予议会的权力,要求实行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结果俾斯麦下令解散帝国议会,禁止资产阶级批评政府。之后,进步党、德意志帝国党等资产阶级政党都依附俾斯麦政府并成为它重要的社会支柱。这表明,德国(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B.皇权至上的色彩浓厚
C.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D.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2023-08-29更新 | 72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854~1868年间,日本出版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的译著或著作达数百部。此外,幕藩及其开办的各类讲习所聘请各国专家直接授课或指导技术实践。这一系列举措(     
A.摧毁了封建守旧势力的统治基础B.实现了西方科技的本土化
C.表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D.有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
2023-06-11更新 | 6901次组卷 | 34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4(四川、陕西、内蒙古、青海、宁夏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铁路建设较为缓慢。1855年,俄国铁路总长度仅为980俄里。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财政和行政管理措施。并为私有铁路公司作为建设资金的股票和债券提供5%的收入担保。1870-1880年,俄国政府将境外发行债券中的6亿卢布入股政府的专项铁路建设基金,以用于购买私有铁路公司的债券、股票等。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政府全面收购私有铁路公司,统一运价。随着帝国主义在远东地区矛盾的加剧,90年代俄国铁路修建的重心转向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至90年代末,铁路长达5万多俄里。

——摘编自张广翔、逯红梅《19世纪下半期俄国私有铁路建设及政府的相关政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后半期俄国铁路建设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2023-06-10更新 | 4801次组卷 | 16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4(四川、陕西、内蒙古、青海、宁夏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35—1848年,德意志工业革命从纺织业开始。19世纪40年代,德意志掀起铁路建筑热潮。1850-1870年,德意志煤、铁、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其间工业总产值翻了两番。这些成就(     
A.引领了欧洲工业化潮流B.为德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C.得益于国内政局的稳定D.缘于科技与生产的密切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方史学界很多人认为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图2为俾斯麦墓碑上的文字,其内容是说明俾斯麦发起“革命”旨在(     
安息于此
俾斯家公爵
1815年4月1日生
1898年7月30日死
皇帝肉帐世的忠:实的總意臣下
A.建立民主政治B.改变循德意志落后状态
C.结束德国分裂D.推行军国主义的政策
2023-01-17更新 | 72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实行严格的世袭身份制度。为了破除陋习,使所有人都能“各遂其志”和“大展经纶”,明治政府决定废除旧的等级身份制度。1869年,随着废藩置县的推进,废除了前藩主和旧朝廷贵族的封号,改称“华族”,原来的武士阶层改称“士族”,农工商及贱民一律称为“平民”。在随后的几年里,新政权逐步削弱华族和士族的封建特权,放开各阶层迁徙、通婚、职业选择等自由。身份制改革后,长期处于被压抑地位的平民成为新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主体,日本也在理论上成为一个平等国家。但是面对武士不满改革挑起叛乱、民权运动涌动等局面,明治政府仍保留华族作为“皇室藩屏”,直到二战以后,才彻底取消了华族特权。

——据[美]詹姆斯.L.麦克莱恩《日本史(1600-2000)》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身份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近代日本身份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2-12-2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无法建立真正的皇权统治,他只是联邦主席;联邦会议不能把帝国改造成邦联,帝国里存在一家独大的普鲁士王国;帝国议会不能推翻帝国建立人民共和国,它没有完整的立法权,甚至连弹劾帝国宰相都做不到。该学者旨在说明,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A.强化了中央集权B.沿袭了历史传统
C.体现了务实精神D.违背了民主潮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图是英国棉花进口量(按原产国分列的年平均百分比)数据分布图。据此可以推知(  )
A.美国棉花出口刺激领土扩张B.殖民地是英国棉花进口首要区C.英国棉花进口即将面临危机D.英国棉纺织业的规模世界领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19年,李斯特以德意志五千多名商人和工厂主的名义起草了《致德意志同盟议会请愿书》,建议邦国间废除关税,成立德意志工商关税同盟,对外国产品实行报复性关税。1834年,关税同盟建立。材料体现了德意志(     
A.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较为盛行B.民族国家意识深入经济领域
C.议会日渐上升为权力的中心D.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