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1900年,俄国煤开采数量增长52倍,采油量增长超600倍,铸铁产量增长8.5倍。此外,俄国工商业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也快速增加,19世纪60年代人口超10万人的大城市仅3个,20世纪初有29个。19世纪下半期,铁路大规模修建后,不断涌现出许多新型城市,原有城市规模因铁路运营也进一步扩大。19世纪末,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城市已转变为俄国大型工业、政治和文化中心,相应的大量圆石路和公路铺设工作有序开展。其他城市也开始开展大规模的道路修缮工程,各城市道路路况明显改善,道路照明设施也迅速改善,大城市主要街道已开始安装路灯照明,城市电话网也迅速发展。

——摘编自张广翔《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二   “一五”计划期间(1928—1932年),苏联建成了60个新城市和大型工人镇,改建了30个大城市。“二五”计划期间(1933-1937年),苏联又完成了400多个城市的改建和新建计划。苏联政府将它从全国汲取的资源通过行政调配的方式用于建造新城或改建原有的城市,而政府建造新城或改建旧城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限制大城市的规模。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主导下的极速城市化使得人口迅猛涌向大城市,一时间,城市生活设施严重供应不足;而这个时候,工业化急需大量的资金投入,苏联政府并无余力扩建和维修城市生活设施,以增加供给。为了不让苏联城市产生资本主义国家大城市中的贫民窟现象,苏联政府找到了“减少需求”的办法,那就是贯彻执行“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城市发展方针,不让人口集聚到大城市。对此,苏联一方面是减少甚至禁止在大城市进行工业建设,以控制大城市工作岗位的规模;另一方面是推行“身份”制度,以阻止外来人口流入大城市。

——摘编自邓杰《斯大林和苏联限制大城市规模的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城市化发展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023-12-2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12月统测历史试题
2 . 近代欧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各不相同。俄国是通过农奴制改革,德国和意大利采取统一战争,日本是通过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明治维新完成变革。这主要是由于(       
A.政治变革的时间各异B.君主的实际权力大相径庭
C.革命风暴的程度不同D.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不同
3 . 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列出了如下要点。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启用俾斯麦为宰相
通过“铁血政策”
先后打败丹麦、奥地利、法国

A.英法百年战争B.意大利的统'一
C.德意志帝国的建立D.第一次世界大战
2022-09-2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新高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1834年,德国38个邦国中的18个主要邦国联合建立了关税同盟,废除内地关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制度。1852年,德国在38个邦国中实行关税同盟。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国内市场逐渐走向统一B.金融垄断资本日益扩张
C.工业化的进程快速推进D.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版籍奉还”“废藩置县”的基础上,1878年日本开启了地方自治的积极探索,府县会制度是其核心内容。1878年,明治政府正式设立地方府县议会,府县会实际上成为拥有一定自治权的地方团体,但其职权主要限于地方财政预算审议,几乎没有立法等职权,立法强化了府县行政长官对府县会的监督。进入19世纪80年代,面对自由民权运动的高涨,伴随立宪进程的推进,德国地方自治制度成为日本的模仿对象,现代地方自治立法也逐步展开。但在明治政府于1890年发布的府县制法案中,府县会仍不具备地方自治机关的地位,而成为具有地方自治与中央集权二重性质的机关。19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日本对府县制进行了全面修改,正式承认府县会为法定的地方自治团体,但府县会的权限实质上反而被缩小。这可谓是日本地方自治的本土化,也是国家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日本之路。

——摘编自刘毅、蒋心培《明治时期日本府县会制度比较研究——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视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府县会制度确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府县会制度最终确立的原因。
2021-09-1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内务省1881年《劝农局处务条例》

材料二   明治政府出售国营企业价格极其低廉,有时近乎无偿赠与。政府投资兵库造船所81万元,财产估价32万元,出售价格18万元;政府投资釜石铁矿237万元,财产估价73万元,出售价格仅1万多元。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推行什么政策?简要说明这一政策的实行过程大体分为哪两个阶段?
(2)材料三中的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文明开化的哪两方面的内容?
2021-09-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三校2016届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认为:海上优势是国力强大的标志,只有掌握了海上霸权,才能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军舰叩关日本的黑船事件,刺激日本朝野认清国际强权政治带来的现实危机,急切谋求割除积弊、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觉醒,使明治政府在治国理念和发展道路上选择了强兵富国的国策。

明治维新明确海军建设的目标是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它仿效英式海军全面推行改革,1872年设立海军省,负责海军军政等事务;1893建立海军军令部,军令部长直属天皇,掌管出师、作战、沿岸防御计划等;日本海军实行以征兵制为基础,以志愿兵为重点的兵役制度,军人必须效忠天皇,征兵制让士农工商有自由之权,打破武士垄断军事的局面;兴办海军士兵学校,培养军官和军士,对普通民众普及军事教育,形成完整的近代海军军官教育体系;在军事装备上,成立筑地、横须贺两大海军工厂;天皇每年从宫廷费用中拨出30万日元、文武百官从薪金中抽出1/10,用以补充造船费用;注意吸收和消化引进西方的军事科技,掌握独立设计制造军舰的技术,提高军事生产的自主能力。1875年,日本自己制造出第一艘大型军舰清辉号,后又生产出更先进的铁骨铁甲舰,1890年,日本海军已拥有五万多名现役军人、31艘军舰和24艘鱼雷艇,排水7.2万吨,日本逐渐建成现代化海军。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日本政府错失理性选择国家发展道路的机遇,对亚洲近邻发动一系列侵略扩张的罪恶战争,走上了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自我毁灭道路。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孙涛《试论明治早期日本海军的现代化建设》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海军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维新加强近代海军建设的原因和影响。
2021-08-2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8月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