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幕府统治后期,日本对外航线被欧美列强迅速抢夺,日本对外贸易失去自主性。1868年由明治天皇率领一众雄藩联合推翻了德川幕府200余年的统治,建立了明治政府。新政府成立伊始,便着手发展海运业。一开始,政府所组建的海运公司发展缓慢。不久后,政府扶植的三菱成为了独霸日本海运业的海运巨头。政府依托三菱公司逐渐深入对北海道地区的开发。因此日本逐步打下了良好的海运基础,使得日本的出口不再受制于英美等国家。随着三菱的强大,三菱也相继建立了海上保险公司和商船学校。但随着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日益增长,日本开始强化对于其扶植的海运企业的军事管控,要求三菱的船只政府可以无条件使用。

——摘编自陶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近代海运业的产生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近代海运业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近代海运业发展的作用。
2022-11-24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卷地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原创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2 . 17世纪的德意志经常有这样一幅场景:昨天在自己的家园横冲直撞的是瑞典军队,今天以统治者姿态出现的是法国皇帝,明天耀武扬威的可能是俄国的仪仗队。这种场景出现的原因在于
A.德意志地区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B.欧洲国家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
C.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很大局限性
D.欧洲正处于中世纪诸侯国混战期
2020-03-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百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亚洲,日本通过自身制度的改造焕发出一股冲力,奇迹般地融入现代化浪潮中,并挤进列强行列,而其他国家则处于探索与阵痛阶段,为现代化付出更多的时间与代价.……日本的现代化成功,中国的现代化尝试却遭遇了失败.中国的现代化尝试是以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如果说洋务运动表现了对器物和技能层次现代化的追求,那么维新运动则表现了对政治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探索.

                                                                                          ――钱乘旦《换个角度看历史》


材料二     论者日: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探之过蹙;失于急教,以自贻蹉婆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跛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惭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


材料三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自身制度的改造”是指什么?它对日本的影响如何?
(2)材料二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及“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关于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阐明你的看法。
(3)材料三梁启超为什么如此评价戊戌变法?
2017-08-2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2017高二历史下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4 . 19世纪中期的日本、中国、俄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有异,但这些国家的有识之士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三国改革的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明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大陆推进了。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量及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体制,然后是皮毛。”

(1)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

(2)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大陆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变的“皮毛”是指什么。而日本先变的是“体制”,指出明治维新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4)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由君上大权和附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组成,其内容涵盖了宪政制度的基本要求。第一条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第三条规定“法律在皇帝批准颁布前应经议院决议。”第五条规定规定“任官权虽议院不得干预,但由大臣辅弼之。”……附录中首先规定了臣民的宪法权利,“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摘编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

材料二正是《钦定宪法大纲》和《明治宪法》制定时中日在政治、经济、外交环境等具体因素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根本不具备日本明治维新时所具有的“天皇万世一系”的政治权威,再加上当时满清政府内部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团结有效的领导核心、中央和地方之间也是离心离德、一塌糊涂的外交窘境。《钦定宪法大纲》虽师法日本《明治宪法》,但结局却迥然有别。

——摘编自宋宇文《相似宪法文本的不同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钦定宪法大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师法日本结局却迥然有别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知猛然打响,在中曰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怀揣富国弦兵的同样梦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略迟,然而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大清王朝愈加摇摇欲坠,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世事波云,人生飞絮,同样是“经世之才”,一个身背骂名,抑郁而终,一个大功告成,奇勋盖世。出现这样悬殊的结果,令人深思。

——《文化博览》2007年第五期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日近代化大比拼”分别指什么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造成李鸿章人生悲剧的原因有哪些?据此谈谈你对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悲喜人生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