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中外改革之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自古及今,为求“通”,中外各国改革因时应势,各具特色。

材料一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20年……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统一的政策,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板、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历史的发展。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1)依据材料一、商鞅为了推动变法的顺利开展,采取的策略有(     )(双选。选对一个,多选或少选不得分);
A.借助政权支持,因势利导   B.为秦统一奠基,影响深远
C.改革涉及面广,措施全面   D.尊重传统文化,改造利用

材料二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举士,…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李鸿章《置总理衙门函》1864

“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其核心者,唯“脱亚”二字而已。”

——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

(2)根据材料二、比较中日改革的不同。

材料三   19101917年,墨西哥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迪亚斯的反动独裁统治,但远未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19347月,卡德纳斯当选为墨西哥总统,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第一、加速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经济;第二、实行工业国有化,扩大工人的民主权利;第三、改革政治体制,巩固资产阶级民主制。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卡德纳斯改革的原因。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认识中外改革之路?
2023-12-2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2 . 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以示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成功地创办了大型的现代纺织企业和日本第一国立银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其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离异”与“回归”的含义,并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加以说明。
(3)你如何看待日本明治维新中的上述现象?
2019-11-0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鲁迅中学2019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世纪中后期,美国、德国、日本三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相同的政治原因在于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B.国家统一且政局稳定
C.大力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D.不断进行消灭封建残余的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