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中国的国情与日本、俄国进行改革前的国情比较相似,日俄两国通过政治改革极大地动员了国内各方面的力量,从而促使两国的经济、社会乃至军事力量等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它们的成功为中国树立了很好的典范,中国应该仿照日俄两国的政治改革尤其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所走过的道路、所采取的措施。

——马勇等《近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走过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的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

——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材料三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上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四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中,康有为认为中国的国情与日本进行改革前的国情比较相似,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改革的相似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
(3)这一事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但它却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结合这一事件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2020-05-1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2019-2020高二4月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3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32年议会改革后,选举权仍然受到很大限制,广大的中下层人民迫切要求进行一次新的议会改革。在这种情势下自由党为拉拢选民,表示主张新的议会改革。保守党内一部分人为了挽救保守党的政治颓势也表示准备改革,但保守党内一些右翼分子却坚决反对。许多地区都开展了争取改革的斗争,群众到处举行集会。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了第二次议会改革方案。它规定,在城镇,选举权应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也给予支付一定租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房客。在各郡也实行类似方案。另有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所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大城市。经过改革,选民的总数从135万人增加到225万人。贵族地主的势力进一步降低了,资产阶级在下议院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不过,直到这时英国仍然只有二分之一的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工人中只有高工资的熟练工人才获得选举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
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
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
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
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
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
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
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870-1940年日本以每年约4%的增长速度才以极落后的状态转变为一个主要的工
业国。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
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二,概
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据以上材料,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2016-11-18更新 | 4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文科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土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 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


材料三: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 光绪帝《定国是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据材料二、三,明治天皇和光绪帝的改革谕令表达了相同的自身的利益诉求。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俄日中三国的改革在近代化道路上各自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及其它们的局限性,说明了近代化发展进程的什么特点?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1)据材料一,指出沙皇俄国“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所采取的变革措施和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点?
7 . 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同背景是
①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两国民族资产阶级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③两国都形成了改革维新的力量
④两国最高统治者都支持变法维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发扬光大。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将哪些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的含义,并说明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于政治传统屡遭破坏的历史,为防患于未然,议会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将作为惯例的种种传统权利和自由写入法律文件,使之得到巩固、强化。……革命的政治后果……是将这种早已存在的立宪传统以成文法的形式确立起来,以消除对议会的干扰和破坏。从某种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先决条件。

——摘编自张新宇《从<权利法案>看英国革命》

材料二:在经过了长期的争论以后,国民议会终于在1875年1月30日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共和制的宪法。那一票之差是不是出于历史的偶然呢?绝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法国的基本人民大众是拥护共和国的。拥护保皇党的只有一些残存的旧政党的职业政客,而没有任何阶级支持,……甚至连真正从事于工商业的资产阶级也是具有共和主义情绪的。”

——摘编自李昌道、徐静琳《外国法律制度导论》等

材料三:进入19世纪以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普鲁士) 以统一为名,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成立北德意志联邦。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 德意志帝国皇帝,不是吗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颁布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5年法国“一票共和”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意志统一的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治维新是日本主要政治权力主体之间围绕中央政权的权力重构和制度再建。虽然明治维新结束了长达二百六十多年的江户幕府统治,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明治新政府,废除了封建大名领国制和武士身份制度,但这些重大社会变革主要是通过政治协商完成的。作为幕府的主要政治权力主体——幕府将军、阁老、天皇、朝廷公家、诸侯大名、武士及后来的藩阀等,通过一系列的契约政治协商和契约政体构建,最终实现了中央政权的和平过渡和制度构建,平稳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国家转型。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近代国家转型是一种典型的契约性转型,它为东方后进国家推动国家转型提供了一个契约性历史版本。在日本近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以萨长为首的西南诸藩,作为明治维新的主要推动者和制度变革的主宰者,其历史作用不可低估。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主动退出政治舞台的历史抉择,事实上直接改变了日本近代国家转型的发展路径。

——摘编自刘轩《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近代国家转型的契约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近代社会变革的影响。
2021-03-31更新 | 229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