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在俾斯麦的主导下,德国于1873年与俄国、奥匈帝国结成三皇同盟,于1879年与奥匈帝国结成德奥同盟,于1882年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结成三国同盟。一个以德国为核心包括德、奥、俄、意在内的复杂的结盟体系初步建立。俾斯麦旨在(     
A.成为世界工业中心B.积极扩军备战C.推动欧洲走向联合D.维护国家安全
2024-03-26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治政府利用国家的资金,创办了一批官营的“模范工厂”,目的是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这表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     
A.推行地税改革B.提倡“文明开化”C.注重示范引领D.实行“废藩置县”
2023-12-1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九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世纪八十年代的俄国确定享有贵族权利的人由五六十年代的不足一万增长至两万多,新进入贵族行列的大多为实业家,如铁路商人、工厂主、大农场主,并且他们以“把工业打开通向贵族的门径,把贵族引向工业”作为“使命”。材料重点揭示了俄国(     
A.制度变革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动B.工业革命赢得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C.封建专制制度未受到严重冲击D.资本主义发展缺乏必要的内部动力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影响着整个民族人民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方向。德意志民族主义在德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对德国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中世纪以来,德国一直处于封建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当时大多数德国民众不觉得自己是德国人,而是普鲁士人、巴伐利亚人、法兰克福人等,也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没有尊重和认同感,在他们的心目中不存在德意志民族观念,他们意识不到德意志。直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人们的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苏醒。德国知识分子也在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启蒙”下,开始关心政治,并有了政治觉悟,于是,德国文化民族主义诞生了。19世纪,拿破仑帝国的扩张使德意志民族的地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在全德人民高涨的要求民族团结、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情感中上升为政治民族主义,德意志近代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理论体系最终形成。德国统一后,灿烂辉煌的物质繁荣和普鲁士流传下来的军国主义传统使德意志民族优越感不断膨胀,威廉二世推行“世界政策”并加紧扩军备战。最终,之前反对民族分裂、渴望祖国统一、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理性意识,开始一步步向极端民族主义发展。

——摘编自葛丽《德意志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变化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民族主义的发展过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民族主义对德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1835年,美国废奴协会向南方社会精英寄出《奴隶之友》等刊物,南方蓄奴州要求立法禁止这些刊物进入南方,但该提案未能在国会通过,同时引发了全国性的政治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废奴团体从200个增加到527个。这表明美国(     
A.南北矛盾更加尖锐B.政党政治得到发展
C.废奴时机已经成熟D.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2023-08-28更新 | 3515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可以通过缴纳-定数额的金钱为自己赎身,成为自由民。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完全脱离农业生产。这些现象有助于(       )
A.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B.消除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C.稳定俄国国内社会秩序D.改变封建地主土地制度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到1873年,尼采一改战争时期的钦佩态度,转而激烈地批判德国人因为战争的胜利而失去忧患意识。所谓“大政治”是那个年代的流行政治语汇,用在俾斯麦身上,指的是一种以“铁”和“血”(也就是现代科技和军事)作实力支撑、在列强之间维持巧妙平衡的“强权政治”。尼采的大政治则要求突破民族主义,通往更高的文化追求。于是,当仍停留在19世纪民族主义的俾斯麦还在使出浑身解数维系欧洲平衡之际,尼采成了最早的欧洲一体化,甚至全球化思想者。尼采的大政治成了一种以文化价值为主导的政治,俾斯麦的大政治终究仍以文化为政治的手段。俾斯麦通过唯实政治的权利游戏、通过铁与血的结合统一了德国;尼采则以文明底下的生命问题为切入点写作《悲剧的诞生》,为新生的德国赋予世界历史使命。此两者同为那个时代重要的权力意志事件,前者显赫而后者隐蔽,分别体现了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处境和精神危机。

——摘编自余明峰《尼采、俾斯麦与大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采与俾斯麦“大政治”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尼采与俾斯麦“大政治”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用在俾斯麦身上,“大政治”指的是一种以“铁”和“血”,即现代科技和军事作实力支撑,在列强之间维持巧妙平衡的“强权政治”。在1871-1890年担任德意志帝国宰相期间,俾斯麦强调外交对于内政的优先性。据此可知,俾斯麦的“大政治”(     
A.源于德国君主立宪的优势B.力求对外扩张以获取生存空间
C.增加德国实现统一的难度D.运用外交方式实现欧陆的霸权
2023-02-25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明治维新之于日本“有如英国革命之于英国,法国革命之于法国”,而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王政复古”后的日本“获得了一个愿意并能够实施改革的领导集团”。在此,该学者强调(     
A.明治维新的革命色彩B.西学东渐的主要价值
C.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D.传统体制的土崩瓦解
10 . 1860年4月,渴望祖国统一的西西里岛民众发动起义,加里波第率领千余名红衫军从意大利北部渡海而来,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在吸纳当地民众和来自意大利各地的志愿者的基础上打败了拥有数万大军的两西西里王国,南北意大利得以连成一体。这一进程反映出当时意大利(     
A.群众饱满的爱国热情B.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C.遭到了外界武力侵略D.君主立宪制得到拥护
2022-08-16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上海新纪元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