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初的棉纺织业部门。当时北部各州率先成为美国的纺织基地。到19世纪50年代,美国北部已经能够用机器制造,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和大批新型工厂的出现,农村人口涌向城市,1820年美国八千人以上的城市有1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7.2%,到1870年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5%。期间,美国政府不仅吸引大批外国移民来到美国,带来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全国人口和国内市场明显扩大,还掀起改善交通运输的浪潮,包括修筑公路、铁路和开凿运河,连接沿海城市,并打开了东、西部的通道,改善了城市之间的交通和贸易。

——摘编自赵明杰《浅析美国的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   如果从莱布尼茨1700年创立的普鲁士科学院算起,德国科研建制走了300多年的不平坦之路。差不多每隔100年,德国的科研体制都会发生根本性变革。1810年柏林大学的建立,1887年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的成立,1900年前后高等工学院升格为大学并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20 世纪末以来开展的“卓越战略”计划等,都是标志性的事件。 1871—1914年,德国在短短的40多年时间里,建立了一个分工明确的科研创新体制。此外,德国科学家和具有忧患意识的科学政策制定者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方在庆《持续不间断地推进科研体制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初美国开始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概括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劳动力的构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成为科技强国的原因。
2024-04-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南宋至明清,乡约制度是县级以下在村落推行的一套地方自治机构,它的地位正可与王安石的保甲制相当。保甲制是上级政府为了适应当时苦难的局面向下推行的一套施政机构,“编户口、练民兵”是它的主要功能。可是乡约制度的作用并不在此,它是人民自动结合的机构,这就是吕和叔先生所说的:“乡人相约,勉为小善。”他给乡约厘定的四大条款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这四大条款就描写了乡约制度的主要功能,它是绅士以领导者的身份,作为教育与组织人民的工具,冀以形成为人民自动结合的机构,成为一个自动奉公守法、知礼习义的单位,也就是一个具有政治意义的团体。

——摘编自费孝通、吴晗《皇权与绅权》

材料二   1864年,俄国实行了地方政治改革,在各省、县分别成立自治局,负责管理地方经济、卫生、教育等事务。1870年通过市政改革,在各城市召开了市杜马,在市杜马选举中,取消了封建贵族特权,实行统一的财产资格标准,即缴纳城市地方税的人都有选举权。1874年又进行了军事改革,废除了募兵制,打破了贵族对军队领导权的垄断。但在以后的30年内,沙皇政府不但没有把改革继续进行下去,而且残酷地镇压民粹派运动和日益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终于在1905年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约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地方自治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改革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联邦制与德国联邦制有相同的背景因数。美国与德国都是在国家构建时选择了联邦制,而且都是分权制衡联邦制国家,在联邦制的演进过程中,美国经历了二元联邦主义、合作联邦主义和新联邦主义三个时期;德国联邦制在演进过程中经历了联邦国家单一化、新合作联邦制等。

——摘编自金飞《美国联邦制与德国联邦制比较研究》

材料二   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联邦权力并不绝对排除州的权力,对未禁止州行使而性质又不属于联邦专有的权力,州仍然享有相应的立法权。但根据联邦法律最高条款,联邦一旦就这些领域的事项制定法律之后,则州法律中与联邦法律相抵触的部分无效;联邦也可以通过立法完全排除州对某些事项的管理。在德国,州作为自身职权执行联邦法律时,联邦具有对(其)执行的指导权和合法性的监督权;联邦可以颁布一般性的行政法规,向各州政府派遣代表,也可以经联邦法律的授权向州政府发布指令。德国基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在联邦专有立法权的范围内,各州只有在联邦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并在授权范围内,才有立法权”。

——摘编自杨利敏《关于联邦制分权结构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德两国联邦制确立的“相同因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德两国中央与地方在法权分配上的差异。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国家政治体制建设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2-05-26更新 | 281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基础上,明初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的政策促进棉花的普及,形成了沿江濒海的植棉区域,特别是棉纺织机具的改进更是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在这些内外因素作用之下,苏松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棉纺织业内部显现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棉布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布匹收购经营的棉布字号。大量棉布进入市场流通,促进了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棉纺织业的发展也给该地区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明中叶之后大量棉业市镇的兴起,棉货贸易繁荣。但是应该看到苏松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局部小范围的,而它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封建经济的束缚,棉纺织业内部出现的新兴因子难以继续拓展。

——摘编自社君立《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材料二   美国南部的棉花品质优良,再加上内战前棉花销售已经形成了稳定、成熟的市场,棉花成为南部唯一具有绝对优势的经济作物。19世纪后半期,随着铁路的发展,运输价格大幅下降,南部可以用相对便宜的价格购买粮食与肉类,棉花生产的成本大大降低为集中生产棉花创造了条件。为此南方种植园主通过大规模增加棉花产量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利润。由于内战结束后,绝大多数黑人租佃农普遍贫困,靠借贷为生,于是种植园主利用借贷强迫黑人租佃农种植并出售棉花以偿还债务,这样借贷者陷入了“棉花-债务-更多棉花-更多债务”的恶性循环之中,以致南部棉花生产的单一种植结构长期存在,且情况不断恶化。

——摘编自吴浩《试论内战后美国南部棉花生产扩张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苏松地区棉花产业发展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棉花产业发展的成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中叶先后受到西方势力冲击的两个东亚封建国家--中国和日本,都进行了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近代化运动。晚清数学家李善兰与外国人合译了《几何原本》,徐寿和华蘅芳二人曾在引进西方科技基础上设计制造了第一艘蒸汽船,容闳在推动留学生方面不遗余力。但洋务改革的中心始终是在学习西方的器物层面上,在行政和教育方面的改革十分被动,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19世纪50~60年代日本幕府和各藩的改革,重点也是器物层面。但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开始全面改革。科技方面,翻译了大量西方科技书籍,大力传播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科学知识。教育体制方面,相继成立了东京帝国大学、东北帝国大学等高校以及一系列的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这些举措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成为当时亚洲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杨阳《晚清中日科技比较之忧思》

材料二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科技立国”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日本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是以引进技术为导向,并加以消化、吸收,进行模仿创新。企业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政府进行有效干预,民间力量主导研究开发,产学官三者进行合作创新。80年代以来,日本结束了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变。改革开放后,我国适时提出了科技创新面向经济建设的追赶战略。“863计划”、“星火计划”等相继实施。国家强调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2018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5%,发明专利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完成了进入世界前5位的目标。

——摘编自王博《战后日本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徐炜等《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脉络与战略进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日两国科技发展举措的相同之处,并分析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以来中日科技发展的历史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额的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从1822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680万卢布。到90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2倍以上。

——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0-07-09更新 | 4928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成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1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
(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
(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
8 .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乃至亚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审视1868—1889年明治维新的全过程,可以看出,1868—1878年,明治政府全面移植欧美文明,破旧立新,欧化色彩强烈,社会面貌变化剧烈。与此同时,贪大求洋、政府内斗、改革实效不高等问题,致使维新难以为继。1881年11月,太政官大书记官井上毅进呈《人心教导意见书》,建议政府劝奖汉学、倡导忠爱恭顺之道,发展实业教育,推广与日本国情最接近的德国学等。明治政府及时调整政策,至此,政策基调转为“兴汉学”和“学德国”,这成为维新成功的关键举措。

——宋成有《明治维新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材料二 在日本,“自上而下的革命”的倡议、指令和骨干力量,都是来自部分封建领主和皇室公卿。日本资产阶级只能在一个方面发挥作用:商人和企业家阶层的存在使得从西方学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行之有效。所以“明治维新”不能被视为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甚至不能被称作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不过倒可看作是与资产阶级革命相等的、行得通的革命的一部分。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明治维新指导思想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政策基调”变化后的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明治维新的定性及其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负面影响。
9 . 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两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材料三:1898年夏(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彻底改革法令,那段日子称为“百日维新”……但是。这些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维新派缺乏经验,他们的法令只得让内心极不赞成的保守官僚去贯彻他们密谋策划,企图除掉皇太后和她周围的顽固分子。但是,皇太后却先行一步,她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图片,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3)指出两国君主对改革的态度,说明改革对两国政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治维新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71年日本成立文部省,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并重金聘请欧美教授在大学任教
1872年日本颁布《固定银行条例》,正式移植欧美股份公司制度
1873年日本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1881年内务省发布《劝农局处条倒》,提出“创办官立事业,以示实例,以诱导人民”
1883年首相伊藤博文主持修豪华的“鹿鸣馆”,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室,成为推广欧式生活的场所
1889年日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亚洲第一个立完国家

材料二   洋务运动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仿制西式船炮
1862年创办京师同文馆,专门培养翻译人才
1865年在上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局;同年,在南京建立金陵机器制造局
1872年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洋
1875年建议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武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85年新设海军衙门;在天津建立陆军武备学堂

——以上材料均依据相关资料辑录而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结局的不同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最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