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闻道”有先后
史学界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由于内部因素积累而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由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请以英国和日本为例,论证上述观点。
2 . 法德关系与欧洲稳定

有学者认为,近现代以来,德法关系与欧洲大陆的稳定与否有着紧密的关系。


结合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法德历史,论证这一观点。
2019-11-0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16年高三5月质量监控(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英重大改革

比较中英两国改革的内容或结果,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意志帝国没有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实现全面的议会民主制是非正常现象,因为政治与经济应该步调一致。德国形成的是以容克贵族同德国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为主要特征的政治体制。为转移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他们走向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而这导致了帝国的瓦解与一战的灾难。

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鉴于英、美、法等民主国家也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的事实,我们很难保证,德意志帝国实现了全面议会制民主制就不会走上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道路。

正如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尼培代指出,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帝国主义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而且也是广大民众(“小人物”)的帝国主义,普通民众也狂热地支持对外扩张。

——摘自景德祥《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德国政治民主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5 . 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20世纪最初20年间提出了“宋代近世说”为核心的中国历史时代划分学说和 “中日文化同一体”、“文化中心移动说”的中日文化关系论。对清末中国的研究,对辛亥革命以后中国陷入政局反复动荡、军阀割据的黑暗时代的失望,促使他去追寻他所看到的这些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现象,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是在中国史上的什么时期开始形成的?他找到的答案就是“宋代”。他发现“宋代以来的近世”是中国目前弊端的根源,是中国走向未来所必须克服和超越的对象。
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问题,他提出“文化中心移动说”,他预言:东洋文化的发展,有时还会越出本民族、本国的界限,形成一个“东洋文化圈”。今后,中国文化的中心将移至日本,将由日本来代替中国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这就是近代日本的国家使命、文化天职。
评材料中内藤湖南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6-12-12更新 | 5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新课标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