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在执政初期还面临巨大的反政府势力,在矛盾丛生的执政早期,保持政权稳定、重建社会秩序、理清发展思路、推动革新进程是明治政府的第一要义。为了和俄国宣誓边境地区的主权,日本政府在边境地区开发自然资源,并兴办大量工厂,因而一些失地农民成为新兴产业工人。1870年,明治政府颁布《海外留学生规则》,在明治政府看来,劳工移民只会在西方世界留下日本不文明国家的印象,而留学生则代表了日本社会的精英,会提升日本的国家形象。明治政府在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实施的一系列新政策,促进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和流动,但明治政府并未立即组织大规模海外移民,相反却颁布法律严禁任何日本劳工去夏威夷或美国大陆。据日本外务省领事移住部的数据,1868~1884年间,日本海外移民总数才1354人。

——摘编自杜娟《近代日本移民政策的转变》

材料二   1970年以来,中国掀起海外移民大潮,持续至今,成为世界移民大潮的组成部分。20世纪60年代中期,西方发达国家放宽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限制;1978年年底中国施行改革开放政策,放宽乃至取消对海外移民的限制。20世纪80年代以后,数以亿计的发展中国家移民涌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欧。随着全球化引发的人力、资本、技术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速,199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移民也呈现汹涌之势。尤其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大批中国商民、留学生随着中国商品、产业与资本的输出以及对先进教育的渴求,奔赴世界各地。据统计,1978~2006年,每年出国留学的数量激增至20~30万人。即使回归比例在提升,滞留在外的留学人员数量也远超回国者。据《人民日报》201365日报道:“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达87%”。

——摘编自庄国土《全球化时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新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初期限制劳工海外移民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0年以后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其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

下表所示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全球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十月革命的胜利”“亚非拉独立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据郭梦羽《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提升路径研究》等整理


从材料中任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关键词,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三年,太宗派兵十万征讨东突厥,擒拿颉利可汗,东突厥十万余口尽数投降唐室,唐室将降部安置在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的边塞地区,设置州县并任命原东突厥贵族突利、阿史那思摩两人为都督以统理之。此外,东突厥诸酋长“皆拜将军、中郎将,步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太宗说:“诸部落悉归化,我略其旧过,嘉其从善,并授官爵,同我百僚,所有部落,爱之如子,与我百姓不异。”

——摘编自王义康《唐代册封与授受四夷官爵试探》

材料二   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他们在16世纪前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今天美国境内有300多个印第安保留地,是政府划拨给印第安原住民集中居住的土地,主要分布于美国的西部和中北部。从20世纪中期开始,印第安人在保留地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包括宗教自由和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但联邦政府和美国国会仍对保留地拥有最高的“父权”(后改称为“托管权”),拥有最高司法和行政权。

——摘编自曾向红《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制度现状研究》

材料三   60年前的那场民主改革彻底打碎了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西藏建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西藏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大力帮助西藏经济发展,仅2017年中央财政对西藏的转移支付就高达1500亿元(人均4万余元)。

——摘编自《西藏日报》2019年4月12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民族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第安保留地”制度出现的历史背景。
(3)结合三段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民族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2019-05-27更新 | 683次组卷 | 17卷引用: 福建省福州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4 .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10月,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社会福利法》,意在使法国的社会保险逐步从领薪者扩展到其他所有社会群体,全体法国居民成为社会保障对象体制的保护对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法国的社会保障到20世纪70年代初已经基本完善。1945年只有一半法国人享受社会保障,到1978年,在法国居留的合法居民基本全部享有社会保障,政府财政支出大幅提升。福利涉及每一公民的生、老、病、死、伤、失业、教育等各个方面,之后的问题也显现出来。

——摘编自顾俊礼主编《福利国家论析:以欧洲为背景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贫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浪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材料三   美国哈佛大学201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千禧一代”(是指出生于20世纪时未成年,在跨入21世纪以后达到成年年龄的一代人)中只有19%的人称自己是资本主义者,只有30%的受访者大体支持现有体制;30岁以上的受访者中,也只有一半美国人信任美国现在的资本主义制度。当代资本主义试图在全球灌输“普世价值”,在中心国家却失去了大片阵地。

——摘编自尹兴、丁晓钦《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空间隔离及其危机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社会福利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2)英国有学者指出,二战后的资本主义繁荣背后其实是一个“冷漠的原子化”时代。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解释这种观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应怎样正确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新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初的棉纺织业部门。当时北部各州率先成为美国的纺织基地。到19世纪50年代,美国北部已经能够用机器制造,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和大批新型工厂的出现,农村人口涌向城市,1820年美国八千人以上的城市有1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7.2%,到1870年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5%。期间,美国政府不仅吸引大批外国移民来到美国,带来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全国人口和国内市场明显扩大,还掀起改善交通运输的浪潮,包括修筑公路、铁路和开凿运河,连接沿海城市,并打开了东、西部的通道,改善了城市之间的交通和贸易。

——摘编自赵明杰《浅析美国的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   如果从莱布尼茨1700年创立的普鲁士科学院算起,德国科研建制走了300多年的不平坦之路。差不多每隔100年,德国的科研体制都会发生根本性变革。1810年柏林大学的建立,1887年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的成立,1900年前后高等工学院升格为大学并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20 世纪末以来开展的“卓越战略”计划等,都是标志性的事件。 1871—1914年,德国在短短的40多年时间里,建立了一个分工明确的科研创新体制。此外,德国科学家和具有忧患意识的科学政策制定者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方在庆《持续不间断地推进科研体制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初美国开始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概括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劳动力的构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成为科技强国的原因。
2024-04-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世纪城市环境问题初探。

小钱同学由垃圾分类想到了历史上的污染问题,并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决定写一篇题为《19世纪城市环境问题初探》的文章。为此,他查找了大量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一   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了一幅反映泰晤士河的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下面有一行文字:



(1)他不清楚这幅漫画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城市环境问题的材料。请帮他判断这则材料的史料价值。

材料二   如表为19世纪世界部分城市人口的统计表(单位:千人)。

城市1800185018801900
纽约6469619123437
伦敦956261847676581
东京80010501600
莫斯科2503656121000
上海300250300600

(2)依据表格,以下分析正确的是(双选)(     
A.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B.亚洲国家的城市化起点低
C.世界城市化发展并不均衡D.城市在国家地位日益削弱

(3)东京在19世纪后期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单选)(     
A.废除农奴制B.废除黑人奴隶制C.开展明治维新D.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小钱同学为进一步探究造成19世纪城市环境急剧恶化的原因,又找到了下列材料

材料三   真正令人发指的,是现代社会对待大批穷人的方法。他们被引诱到大城市来,在这里,他们呼吸着比他们的故乡——农村坏得多的空气。他们被赶到城市的这样一些地方去,在那里,由于建筑得杂乱无章,通风情形比其余一切部分都要坏。一切用来保持清洁的东西都被剥夺了,水也被剥夺了,因为自来水管只有出钱才能安装,而河水又弄得很脏,根本不能用来洗东西。他们被迫把所有的废弃物和垃圾、把所有的脏水、甚至还常常把最令人作呕的脏东西倒在街上,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别的办法扔掉所有这些东西。

——1845年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4)依据材料,恩格斯认为造成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     
A.贫富差距问题B.卫生观念匮乏C.工人队伍壮大D.市政管理的滞后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19世纪城市环境问题的认识。
2024-01-1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合格考)历史试题
7 . 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商路,促进了贸易的不断扩大,也为物质、技术、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路。宋代海路主要包括:通往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和通往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地的东海航线……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高红清《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公元1000年以前,亚非等地区独立形成多个棉花种植和纺织技术中心,并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商贸流通,史称“棉花部落”。16世纪初期,哥伦布远航使得欧洲有了建立世界棉花帝国的可能。18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棉花帝国的中心。棉花制造帝国的诞生,与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密不可分。英国纺纱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增,旧有原棉供不应求,原棉价格暴涨。为了大规模扩大棉花生产,美国种植园主引入成千上万的奴隶,同时美国政府驱逐印第安人原住民,侵略性地获得了许多新领土,把棉花种植园引入西部和南部更广阔的地区。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全球史》等——摘自杰里·本特利《全球史》

(1)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南宋的商人,选择从海路出发贩运货物至西亚、北非。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你选择走海路的原因,并写出出发港口的名称及所带的商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棉花部落”和18世纪“棉花帝国”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说明美国在“棉花帝国”中扮演的角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18711892年,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中,有大约23%是熟练工人,他们带来了钢铁、纺织等工业技术,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力量。在持续100多年的移民潮中,外来移民都经历过这样或那样的排斥。就美国政府来说,其移民政策也并非一成不变。1920年以后,美国彻底结束了自由移民的时代,开始实行有配额的限制性移民政策。由于就业、宗教和民族问题上的矛盾,18801920年美国排外主义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最大的首推1887年成立的“美国保护协会”,该协会到处煽风点火,将这一时期美国社会出现的政治腐败、市政建设滞后、犯罪率上升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都归咎于新移民的到来。

——摘编自邵体平《美国的移民现象》

材料二   美国建国之初,以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为主体的美国白人就对外来移民疑虑重重,试图限制或同化。有美国总统曾直言,除了有用的技术工人和一些特定及有专长的人外,无需鼓励其他移民。由于担心法国大革命在美国引起骚乱,美国政府于1798年制定《归化法》《外侨法》《敌对外侨法》和《外国人叛乱法》等法律,使外来移民更难归化为美国公民,并授权总统监禁和驱逐危险移民或来自敌对国家的移民。值得指出的是,《敌对外侨法》至今仍有效。黑人是美国最早的移民群体之一。黑人移居美国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被强迫移居,抵美后遭到非人虐待,毫无人权可言。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但最初的宪法却不承认黑人的公民权,并制定了“五分之三条款”,即在分配众议院席位时将黑人奴隶实际人口乘以五分之三。白人对黑人的奴役历史至今仍对黑人后裔造成严重伤害,使其生命权、发展权和政治权利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美国侵犯难移民人权的事实真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晚期欧洲人移民美国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美国侵犯难移民人权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19世纪50年代末美国部分经济数据比较表。表中数据,最可以用来解释美国(     
工业产值铁路里程生铁纺织品食品
北方90%70%93%94%67%
南方10%30%7%6%33%
A.北方内战获胜的原因B.工业革命的扩展
C.内战前夕的南北矛盾D.邦联体制的弊端
2022-11-27更新 | 32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甲午战争后,中国糖业由盛转衰,清政府着意扶植糖业发展,同洋糖进行抗争。1898年,户部建议江西等“种蔗之地,广植丰收,购机制造,则岁增之利无算”。1909年,四川总督赵尔巽派人赴日本考察新法制糖,预备回国后正式成立公司,后因辛亥革命爆发而罢。1929年,中国企业家发起国糖保护运动,国民政府给予这些企业家经营特权,并修改关税,保护原料糖进口。然而,由于时局动荡、国力不济等原因,中国糖业发展始终成效甚微。

——摘编自赵国壮:《东亚糖业史研究》

材料二江户幕府初期,日本多次派使节到中国学习制糖技术。明治初年,又从福建引入优良甘蔗品种。1895年,日本侵占中国的糖品生产基地台湾,以之为基础,加快制糖业发展。1906年,政府设立负责糖业调查、补助等事宜的糖业改良事务局。日本糖品产量增长了3倍以上。与此同时,日糖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

——摘编自(日)社团法人糖业协会:《近代日本糖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日两国糖业发展途径的相同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日两国糖业发展的不同结局及其启示。
2022-10-27更新 | 3111次组卷 | 12卷引用: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