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格局被逐渐突破。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使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经济作物以及加工这些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近代欧洲农业科技的兴起是与产业革命同步发生的。蒸汽机用于农业生产,并出现了由蒸汽动力带动的绳索牵引犁。化学家对农作物营养、土壤、肥料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方法来探明农业发展中的因果联系。生物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也为农业科技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此,欧洲农业开始由手工向机械作业、由经验向理论过渡,西方农业科技全面超过了中国。

——摘编自李慧红《翻译与晚清西方近代农业科技在中国的引进和推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农业科技兴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外农业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2 . 如表是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起因问题部分外国学者的主要认识,上述认识(  )
RR•帕尔默 是由于英国式的生活鼓励个人冒险和革新精神等原因
杰里本特里煤炭在英国的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卡洛•M•奇波拉更主要的是,在当时英国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的精神风貌以及价值标准已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地步

A.分析了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B.揭示了研究历史现象的单一性
C.说明了工业革命起源的渐进性D.反映了观察视角和立足点的多样性
2021-03-27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棉花——棉花帝国。

唐宋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棉花种植。《农书》记载,棉花“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得御寒之益”。元以后,历代统治者积极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明万历时,织工创造出提高棉布质量的方法,“多穿地窖,深数尺,作屋其上,檐高于平地仅二尺许,作窗棂以通日光。人居其中,就湿气纺织”,因而织出了高质量的棉布。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

——摘编自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


(1)依据材料,概括唐宋以来棉花逐渐成为主要纺织原料的原因。

1786年,美国的种植园主开始注意到,英国机械化棉纺织业迅速扩大导致棉花价格不断上涨。种植园主大量种植棉花,美国向英国出口的棉花数量迅速增长。1793年,为了满足棉花的加工要求,惠特尼建造了一种新轧花机器,将轧花的生产效率提高了50倍。

19世纪,联邦政府侵略性地获得了许多新领土,或从外国政府那里获得,或通过武力逼迫美洲印第安人获得,这些土地都非常适宜棉花种植。为了大规模扩大棉花生产,种植园主购买大量奴隶。直到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棉花产业和奴隶制携手并进、同步发展,美国成了新兴的棉花帝国。

——摘编自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2)结合材料和所学,概述美国成为新兴棉花帝国的过程。
2020-07-30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北重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德意志的工业和农业经历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基本上从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但是,各邦国工商业的发展受到德意志境内繁多的关税和多种工商业条例的限制,一个商人从柏林去瑞士,必须经过10个国家,要换10次钱,办10次过境手续。

——摘编自史仲文《世界近代后期政治史》

材料二   第一次产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因而英国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到19世纪中期,随着其他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国经济相继获得快速发展,它们开始在国际贸易中与英国展开竞争。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各自占有的比例为33%、9%、10%、5%,1870年相应比例为22%、10%、13%、8%……1840~1870年,国际贸易量增长了3.4倍,1870~1900年,国际贸易量增长了1.7倍,1900~1913年仅增长了62%,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的100多年。

——摘编自张永安、杨逢珉《世界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析当时德国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前后国际贸易领域发生的主要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贸易领域的变化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2020-07-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驿站相当于现代的车站,和近代西方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火车站一样,都发挥了重要的社会职能。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驿站相当于现代的交通服务区。隋唐时期邮驿事业发达,驿站既负责国家公文书信传递,又传达紧急军事情报,还兼管接送官员、物品运输等。宋代实行“驿”“递”分立,邮件文书传递和接待过往官员的职能完全分开。明太祖对官员的转驿特权有严格限制,严格规定接送范围,不符合条件者不得“拉自乘驿传船马”。清代驿站制度完备,管理严密,严禁驰驿人员骚扰驿站,提高通信效率,扩展内地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邮驿。

——摘编自臧嵘《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

材料二   1830年铁路工业开始启动之后,一批称得上“蒸汽殿堂”的火车站拔地而起。全世界范围内兴建了上千座火车站。美国的火车站普遍建于城市中心,位于社区中心的车站挤满了“退休绅士、各类闲人、高谈阔论的演说家和哲学家”。在欧洲,虽然在城市中心修建火车站的计划遭到反对,但古老的约克镇也不得不自破城墙迎接“铁马”。科隆火车站也与历史悠久的大教堂毗邻,即便有的火车站没能建在中心城区,在它周围也会很快形成一片崭新的重要城市区块。

——摘编自沃尔玛尔《技术、资本、战略的200年铁路史》

材料三   在中国,一个从根本上改善铁路服务和国家基础设施的全新铁路网计划蓄势待发。为了实现这一愿景,中国开始建设时速超过200公里的全球最大高铁网络。在政府颁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中国将建设四横四纵的国家级高速铁路网络。

——摘编自沃尔玛尔《技术、资本、战略的200年铁路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到明清时期驿站的变化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古代邮驿制度相比,指出近代西方火车站在职能上具有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致力于构建高铁网络的目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把支持贸易公司作为促进英国海外贸易发展的最好方式”.政府主动借款给商人成政府官员组建贸易公司,将分散的小的私人公司结合为强大的贸易公司,并赋予他们特许经营权、贸易垄断权和其它特权。在必要时运用外交手段甚至军事力量,来为本国商人改善贸易条件。英国政府自16世纪起逐渐限制和取消了外商在英国的特权,尤其是1650年及其以后所颁布的《航海条例》中,限制甚至禁止外国商人到英国及其殖民地通商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清初,朝廷对于本国海商的基本态度是“详立规条,严加防范”。当本国海商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和伤害时,清朝统治者漠然视之。广州洋行商人虽然具有垄断外商来华贸易的特权,但各自经营,相互之间充满竞争而缺乏团结。行商每年除了奉献贡物和贡银给皇帝,还要满足广东督、抚以及粤海关监督等人的贪欲,行商的商业资本发展缓慢。

——摘编自陈尚胜《清朝前期与英国海外贸易政策的初步比较》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夕,中国对外经贸事业在曲折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建立。加入WTO有力提升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国民的开放意识和规则意识大大提高,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50年的11.3亿美元发展到2018年的4.62万亿美元,1978—2017年,中国外贸出口额增量对世界贸易出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3.74%,中国外贸进口额增量对世界贸易进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0.97%。

——摘编自商务部(中国对外经贸70年:历程,贡献与经验)


(1)果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中英对外贸易发展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政府通过贷款、土地赠予等“私人投资,政府援助”的形式,大力推动近代铁路的兴修。1830年美国建成本国第一条近代意义上的铁路,到1840年美国的铁路通车里程已达到2820英里,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南北内战结束后,1869年联合太平洋铁路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利接轨,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部大开发,西部又先后于1868~1873年、1879~1883年、1886~1891年掀起了三次铁路建设高潮,相继完成了圣菲、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铁路,到1893年大北铁路建成通车,标志横贯北美大陆铁路线修筑过程的终结,美国全国统一的铁路网逐渐形成。1888年铁路建设达到156080英里。

——摘编于(美)福克纳著《美国经济史(下卷)》

材料二   1876—1949年中国铁路修建情况统计


——摘编于金士宣徐文述编著《中国铁路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旧中国铁路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专利制度的最早采用国之一和现代专利法的诞生国。1623年英国颁布的《垄断法》规定:“发明专利的主体限于新产品;专利权人有权在国内独占制造和使用发明的产品和方法;专利权期限在14年以下”。该法已初步具备了现代专利法的基本要素,被视为现代资本主义专利法的始祖。欧美其他国家在本国工业革命前夕,纷纷效法英国,相继建立了专利制度。1883年,欧美国家相互合作,缔结《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关工业产权(专利、商标等)保护的国际公约。

——摘编自熊英《知识产权法原理与实践》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理论和法律制度传入我国。1858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里首次提出建立专利制度的建议。1881年,郑观应向朝廷上书,要求给予上海织布局的机器织布工艺以10年专利,得到光绪帝的赐予,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件专利。1898年光绪帝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规定:“用新法兴办大工程者,享专利50年”。这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

——摘编自任建新《回顾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我们鼓励中外企业开展正常技术交流合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知识产权。同时,我们希望外国政府加强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一讲话既延续了对外商知识产权保护的根本立场,又展现出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的信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美专利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专利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前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1世纪初,美国学者彭慕兰提出“大分流”一词,迅速引发西方学术界的关注,他们为近代早期东西方基本处于同样的发展水平,但此后历史仿佛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此后距离越来越大。图示如下: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比较


对于大分流的原因,西方学术界给出了各种解释:

观点派别代表学者具体解释
欧洲例外论(美)兰德斯特别的文化和信仰
(澳)琼斯擅长征服的特殊政治能力
革命论(美)莫基尔科学向技术的转化
(英)艾伦应对全球化挑战
(英)伯格奢侈消费
历史偶然性(美)彭慕兰煤炭储量与美洲的土地和市场
(美)帕塔萨拉蒂重商主义


材料反映了多位学者对“大分流”的认识,请对这些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选择任意一种或多种,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原工业化”指“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原工业的生产形式基本上摆脱了行会的控制,商人资本直接参与制造业,参与市场竞争,生产形式主要是外放制(又称作包买商制)。原工业化使英国农村中出现了农业和乡村工业并重的“二元经济”。在“二元经济”模式下,农村劳动者的身份往往具有双重属性,既是耕作者,又是制造业工人。在前工业时期,英国从事农业的人口不断下降。1520年,英格兰乡村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6%,1600年为70%,1670年为60.5%,1700年为55%,1750年为46%。从农业中释放出来的劳动力主要被原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吸收。

——摘编自刘文超《近代英国商业和商业资本的演化过程及其对市场经济发展形成的影响》

材料二       明清时期虽然兴起一些手工业中心,但与此同时,农民的家庭生产多样化程度也在提高,特别是传统棉纺织技术普及后耕织结合的程度加强。那些手工业专业地区的产品长途贩运并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农村更是销量有限。这就限制了商业资本对制造业投资的兴趣。明清民间商人虽富有,但最能累积巨额财富的却是盐商、茶商、洋商、票号、铜商等特许商人,特许经营和官商制度扭曲了市场规律,形成了恶劣的经营导向,商人们并不把发展的希望寄托于市场开拓和由此而增加对科技发明生产创新的兴趣;而在于谋取流通领域的超经济特权,其经营注意力始终游离于生产领域之外,市场和市场主体始终都得不到独立自由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樊卫国《论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原工业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英国“原工业化”时期相比明清时期在商业运营上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不同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