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如表为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水力和电力)消耗情况(单位:相当于百万吨煤)。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应是(     
国家1890年1900年1910年1913年
145171185195
71112158187
3647.95562.5
10.9304154
A.德英法俄B.英德法俄C.英德俄法D.英法德俄
2 . 下图是不同时期,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分布变化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作者力图通过图1、图2分别传递给我们什么信息。
(2)参考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绘制一幅1780-1860年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安排图,并阐述理由。
3 . 如图是1870年到1913年的运输设施状况统计表(1870年的量=100)。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A.欧洲铁路运输事业领先世界B.科技革命助推世界经济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D.欧美主导世界经济贸易发展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家的部分立法   

德国1889年颁布的《七十岁及残疾工人保险法》规定:工人到70岁时可以领取养老金,残疾工人也可以领取津贴,这笔钱由工人、雇主和政府三方共同负担。
美国1890年,国会通过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该法规定:凡以托拉斯或其它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州际贸易或对外贸易者,均属非法。
英国1909年颁布一项法律,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由劳资双方选出数目相等的代表组成),由它负责确定在“流汗的行业”中的工人的最低工资。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近代史·下编》


(1)指出这些立法的基本目的并分析其所回应的社会问题。
(2)应如何认识这些立法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023-08-0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第一国际成立后,马克思强调要“实现劳资斗争中的国际联合行动”,并且指出“一般说来,这一问题包括国际协会的全部活动”。这说明马克思指导第一国际(     
A.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打击欧洲各国封建势力
C.批判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D.联合各国工人阶级斗争
6 . “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2023-05-01更新 | 181次组卷 | 97卷引用:2011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压舱石”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英、德之间有长达20年的合作史,在金融和投资领域有着深厚的纽带,两国各州贸易往来密切,彼此互为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这一时期英国的海外投资增长迅速,对外经济扩张带来的巨大收益使其更注重缔造稳定和平的大国关系。德国并不存在太多海外利益,国家发展的重心放在推动内部工业化上。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所占比重由32%降至14%;而德国在世界贸易多个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1914年达到英国海外投资的一半,并在工业产品生产与出口方面逐渐追赶甚至超过英国。1897年,英国违背与德国的最惠国条约,加强与殖民地间的经济联系,并与法、俄等大国在世界范围内阻止德国工商业发展、限制德国获得殖民地数量。

——整理自秦立志《德意志第二帝国与英德冲突的根源》等

材料二   经济压舱石就是以经济为政治稳定的依靠、让经济为政治保驾护航,使双方愿意在经济相互依赖的关系下,为实现彼此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进行一定的政治妥协,防止双边关系走向负面,以达到以经稳政甚至以经促政的效果。

——高程、部彦君《大国崛起中以经稳政的限度、空间和效力》


结合英德关系发展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探讨。
8 . 19世纪前,英国几乎没有公办的教育机构,富人们为孩子雇用私人教师,宗教、慈善机构会兴办私营的收费学校,向部分人口提供基础教育。1802年英国通过立法要求纺织厂厂主为学徒提供基础教育,1833年又要求对所有童工进行指导。这些变化是源于(     
A.工业发展的要求B.民主制度的完善
C.工人运动的推动D.贫富差距的缩小
2023-01-11更新 | 276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透视:一幅漫画

《霍乱滋生之地(伦敦)》(1852年,英国约翰·利奇作)

结合所学知识,以《霍乱滋生之地》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7-22更新 | 36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主日学校运动英国的“主日学校"又称“星期日学校”,因只在星期日上课而得名,主要由教会和慈善机构兴办,是一种通常为贫民儿童提供教育的慈善学校,收费低廉甚至免费,教学内容以宗教道德教育为主,读、写、算等世俗教育为辅。

1780年,英国报界商人罗伯特雷克斯在家乡创办了一所主日学校,在其大力宣传下,主日学校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积极响应,各宗教教派、中产阶级、工人阶级甚至政府都参与其中,主日学校很快由地方扩展到了全国。到十九世纪中期,其规模达到顶峰。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后,伴随义务教育逐渐普及,主日学校日渐衰落。由于主日学校兴起后发展迅速,其数量之大、注册人数之多、影响之广在英国教育史上都绝无仅有,所以这一现象也被称为主日学校运动。

——摘编自陈翠翠《试论1780—1870年的英国主日学校》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主日学校运动”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