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18世纪中期以来,带殖民地色彩的近代国际分工体系得以确立,世界市场的范围和容量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额急剧增长,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数以亿万计的人口大迁移。这些现象表明(     
A.列强对外侵略矛盾重重B.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C.全球化取得了实质进展D.列强加紧侵略落后地区
2024-04-2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在1701~1751年间仅增长了5%,其中的20~30年代甚至出现负增长。从18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人口年增长率达到1.45%,1811~1821年间,增加到1.8%,1681~1821年,英国人口增长133%。其中,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1801年时915.6万,1831年达1405万。这种前所未有增长速度被称为英国“人口革命”。在此期间,英国农牧业得到发展。政府又逐步在全国推行斯品汉姆兰法,此法规定按人口和物价状况领取救济金,这使儿童实际上成为一种收入的来源,因而刺激了人口出生率增长。

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的增长,反映了英国人口的重心由东南向西北转移。1701年,西北部人口占人口的20.3%,伦敦和南部占56.5%,到1831年,西北部占28.3%,伦敦和南部50.1%。就人口的流向看,据统计,1701年和1831年的人口,农业区,分别是194.9万、369万:工商业区,分别是195.4万、631.8万。1750年城市人口占全国的比例是1/4,1801年上升到33.8%,185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人口上升到50.2%。

人口重心的转移,使原来落后但矿产资源丰富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得以开发.这样就形成了分布较广、各具特色的多个经济发展中心。如,1861年时,东南部的伦敦人口280万,仍居英国首位,其次是西北部的利物浦人口44万、曼彻斯特36万,都为棉纺织中心。

一摘编自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19世纪30年代英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说明其成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居民死于天花的比例从1771—1780年的每年5‰以上,下降到1801—1810年的2‰,到1831—1835年,则下降到0.83‰。

——摘编自T.H.马歇尔《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问题:争议现状评述》

材料二   由二等面粉制成的重8磅11盎司的面包,价格为1先令的时候,每个贫穷和勤劳的人为了他自己的生计,或由他本人或其家庭的劳动提供,或者从济贫税中补助,每周必须得到3先令的生活费;供养他的妻子及家庭每个其他成员需要1先令6便士。

……

以此类推,按面包价格涨落为依据来确定他们的生活费,(即是说),以1先令为基数,在1先令以上,面包每涨1便士,对每个穷人本人来说得3便士,对其家庭每个其他成员来说得1便士。

——摘编自济贫决议(1795年)

材料三   英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年份

1751—1760

1761—

1770

1771—

1780

1781—

1790

1791—

1800

1801—

1810

1811—

1820

1821—

1830

1831—

1840

死亡率(‰)

30.3

30.0

31.1

28.6

26.9

23.9

21.1

22.6

23.4

——摘编自D.V.格拉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和人口运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要求:明确指出历史现象,解读时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达尔文主义由英国人赫伯特·斯宾塞在19世纪60年代左右提出,认为自然界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原则适用于人类社会。19世纪70年代后,该思想先后传入美、日。美国拥护者认为,政治活动最强者是“生存斗争”的获胜者;经济生活得到幸福和成功,是自由经营者证明他较无能的穷人更“适合”。19世纪后期,美国拥护者还提出大公司兼并小公司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殖民地是强国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强大民族的保护和指导。日本拥护者加藤弘之还认为,天赋人权思想不适应时代,获得民权要靠竞争;想获得更多权利,就要积极支持国家参与世界竞争,而战争不过是一种激烈竞争而已。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晚期西方风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传统中国温情脉脉的“礼”和以德为本的宇宙观逐渐被颠覆。19世纪末,社会进化论传入中国并逐步影响思想界。深受加藤弘之影响的梁启超认为“世界之中……强者常制弱者……欲自由权者……惟当先自求为强者而已”,这一认识成为激发民族主义和改革意识的启蒙理论。到1918年末,梁启超游历欧洲深受震撼,西方现代文明幻灭的悲观氛围代替了西方进步的乐观,其对进化论的信仰亦随之动摇,提出“国界必当尽破,世界必为大同”,认为民族主义时代虽为现代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未来世界将归于万国大同主义时代。晚年梁启超摒弃社会达尔文主义,而复归传统的天下主义。

——摘编自高力克《梁启超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析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在不同时期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认识并分析其原因。
2023-11-26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杜林宣布改信社会主义,自诩为社会主义的“行家”,提出了“一切经济现象都应该由政治原因来解释,即由暴力来解释”的观点。对此,恩格斯撰文指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暴力,而是经济条件。恩格斯此举(     
A.立足于帝国主义时代B.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C.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D.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6 . 虽然19世纪后期的英国有不少发明,但蒸汽时代的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依然居于主流。到19世纪末,英国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的主要背景是(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经济侵略的利器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
C.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程度不断加深D.宗教改革宣扬了勤俭节约的伦理观
2023-09-01更新 | 296次组卷 | 8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311月,巴拿马在美国军舰保护下策划革命,脱离哥伦比亚,成立巴拿马共和国,夺取巴拿马运河开凿权,于1904年成立地峡运河委员会,开始修建巴拿马运河。1914年秋,巴拿马运河工程完工。19148月,第一艘轮船通过巴拿马运河。经过长期谈判,美国和巴拿马共和国于1955年签订相关协议,美国将运河区的租金由每年43万美元提高到193万美元,将更多的土地交还当地政府,并为巴拿马民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还规定不分国籍的所有运河区雇员享有相同基本工资的原则。19779月,美国与巴拿马共和国签订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承认巴拿马对其所有领土拥有主权。根据该条约规定,美国保留运河运营权,并在条约期间行使其防卫的主要责任。

——摘编自罗衍军、王蕊玉《美国巴拿马运河政策的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拿马运河修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巴拿马运河主权变迁作出合理解释。
2023-06-04更新 | 158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等四地2023届高三模拟(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社会所有阶级之间存在着一种日益增长的相互依赖性,而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一种持久的紧张性,这两者本身又具有一种同时性。在这种局势中,通过对“民族感情”和“忠诚”的呼唤,德意志民族主义得到强化。这主要是因为(     
A.德国积极进行对外扩张B.战争同盟集团已然形成
C.德国工业经济发展迅速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023-06-03更新 | 236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变革是世界现代史研究的出发点。这些变革既是促使旧秩序瓦解的溶剂,又是促进新世界形成的催化剂。德国历史学家恩里希·马克斯在1905年《现代的帝国主义思想》中写道:“这个世界变得更为严酷,更为好战和更具专一性;与往昔不同的是,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整体,所有一切都在这一整体中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以及互相碰撞地冲突。”

——摘编自尹海峰《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的作用》

【资料夹】

①英国《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中明确提出:“在1870年到1914年期间,欧洲和美国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1865年,美国石油产量约为250万桶,1880年石油产量约为2600万桶,1900年石油产量约为6360万桶。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自激式直流发电机。

④在1874年到1882年间,美国炼制的钢的产量由约19万吨跃至约170万吨;1899年,美国钢产量约占全世界钢的总产量的43%。

1876年,美国科学家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机,电话网从此开始建立起来了。

1882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纽约市珍珠街建成了第一座商业火力发电站,该发电站装置了6台直流发电机,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座较正规的大电厂。

1888年,美国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应用交流电的感应发电机,能开动机器,1889年又发明了感应电动机和取得多项电动机的专利。

1886年,德国实用科学研究的代表人物西门子创办国立物理技术研究院。

——摘编自龚淑林《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等

(1)在上面的资料夹中选择可以作为依据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描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要求:写出发展历程并用具体材料佐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简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2023-05-08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回顾历史,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国家和人民有不同的“愿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机器时代的愿景”

19世纪30年代,作家兼革命家弗洛拉·特里斯坦(18031844年)游历英国时写道:我对英国无产阶级有所了解后,再也不认为奴隶制是人类社会最悲惨的制度了。奴隶一辈子不愁没饭吃,生病会得到照料。而英国工人和雇主之间没有任何纽带,如果雇主不需要劳力,工人就会饿死。1836年,她写道:“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傅立叶的学说含糊不清。”弗洛拉告诉手工业工人协会的成员:“如果你们继续分裂下去,就会失去力量,就会倒下,被种种不幸踏得粉碎!”弗洛拉还请求议会的一位托利党议员把他的衣服借给她穿,让她可以在公众席上旁听议会演讲(当时议会不对妇女开放)。

——摘编自【英】理查德·埃文斯《竞逐权力:18151914

材料二   “新兴国家的愿景”

埃及的1952年革命推翻了以英帝国主义为靠山的法鲁克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56年,纳赛尔正式当选为埃及共和国总统。1957年开始制定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他指出:“在我们致力于实现政治独立的同时,我们也为实现经济独立而努力。因为我们相信,没有经济独立的政治独立是没有价值的,而经济独立又使政治独立完全。”7月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接着把外国的企业、银行、保险公司、商业机构和代理处都收归国有。此前纳赛尔还出席了1955年的万隆会议,在发言中强调“各国都有义务尊重别国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

——编自马云《1952年的埃及革命与纳赛尔政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弗洛拉的“愿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愿景”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纳赛尔的“愿景”及其为实现愿景所采取的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