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如表为1870~1910年某国产业结构及对外政策简况表。判断该国是(     
货物贸易结构进口原材料、农产品、初级制成品;出口再加工产品
贸易优势工业品、贸易服务
财政状况低关税依赖
产业变迁金融、服务业提升
对外政策偏好自由贸易、殖民地竞争
A.美国B.英国C.德国D.日本
2 . 1851年,英国仅用9个月建成水晶宫。水晶宫的建造使用了3300根铁柱、2300条铁梁和84000平方米的玻璃,所有的建筑构件都是在英国各地预先制成的,然后运输到伦敦用机械方式组装在一起。这体现了(     
A.工业资产阶级追求富足的生活B.知识和技术的全球化
C.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D.工业化大生产的成果
7日内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3 . 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城市学院兴起,绝大多数城市学院都偏重工科和科学领域,而且大多成为城市的工业研究中心。如约克郡学院很早开设了民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矿业学、纺织工业学、印染化学、皮革制造和农业学。这反映出(       
A.工业资产阶级垄断了教育B.对人自身发展的关注
C.工业革命推动教育世俗化D.西方民族主义的勃兴
4 . 18世纪法国学者编纂的《科学、艺术、手工业详解辞典》(《百科全书》,其中有2600幅版画,重点呈现生产中使用的工具及复杂机械。该辞典的编纂(     
A.有利于推动文艺复兴B.开启了科学革命
C.有助于促进技术变革D.强调了政治启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1914-2010年按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计算的经济体排名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前二战后
1914192919802010
美国加拿大美国美国
俄国美国英国中国香港
加拿大印度加拿大英国
阿根廷古巴德国法国
巴西墨西哥法国德国
南非阿根廷荷兰比利时
奥匈帝国智利巴西西班牙
印度/中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
埃及、墨西哥、英国马来亚印度尼西亚中国
委内瑞拉意大利加拿大

——据【美】拉里·尼尔杰弗里·G.威廉姆森《剑桥资本主义史》

据材料概括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呈现的整体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024-05-25更新 | 19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世纪,英国教师的职责、行为规范、教师职业教育标准的制定仍以男性为依据。19世纪以来,大量男性“逃离”教师行业,大批女性进入教师行业。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业化进程推动社会分工变化B.蒸汽时代教师生活境遇的改善
C.机器生产使阶级结构发生变革D.工业革命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16世纪英国的儿童读物大多为礼节手册和训诫书,旨在用基督教教义教导孩子。18世纪后期,英国涌现了一批专为儿童创作的作家,他们往往将儿童文学作为教育儿童的手段,以期将儿童培养成符合成人理想的人,因而作品往往是寓含道德训诫的故事,说教性强。19世纪,在道德训诫故事的基础上,丰富多样、极具趣味性的儿童文学作品大量出现。

19世纪英国儿童文学代表作品

类别主要作品塑造的儿童形象
童话类《金河王》《公主与妖魔》《北风的背后》《哈默林的花衣吹笛人》勤劳、勇敢、善良、诚实
苦难类《水孩子》《流浪儿》《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贫困、孤苦无依
探险类《捕鲸者彼得》《远在南美的大草原》《金银岛》勇于冒险、追求财富
知识、科幻类《蜡烛的故事》《时间旅行机》《摩若博士岛》《星际战争》热衷科学、追求真理
幻想类《爱丽丝漫游奇境》《荒诞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富于想象、滑稽怪诞

——摘编自钟雅璇《论十九世纪英国儿童文学的人文关怀与游戏精神》

概括19世纪英国儿童文学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024-05-1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四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71年,巴黎公社一致决定拆毁拿破仑凯旋柱,这是“鉴于皇帝圆柱是野蛮行为的纪念物,是武力和虚荣的象征,是对穷兵欲武的崇扬和对国际权利的否定,是胜者对败者的长期侮辱”。这反映了巴黎公社(     
A.高扬起国际主义精神B.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争取临时政府的支持D.旨在推翻法国封建专制
2024-05-15更新 | 52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五莲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6世纪,西欧许多国家颁布了惩治流浪者的法律。法律宣布游手好闲和行乞的人为流浪者,法庭的治安法官可以当众鞭打他们。对于不可救药的流浪汉,不仅要在其左肩上烙印,还要强制劳动。如果再度行乞时被捕,就会被处死。这些规定促进了当时西欧(       
A.工业革命的开展B.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农业现代化进程D.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2024-05-14更新 | 28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世纪英国中间阶层的开放性

18世纪一些贵族家庭中的非长子因继承问题,拌落到中间阶层,但更多的出身贫寒的人则上升为中间阶层。以下为部分示例

人物事迹摘要

斯塔布斯
由最初的学徒成为具有良好工艺知识的镗刀医,由于他同时还是个小 旅店主,他设法把部分利润积储起来用作最初的资本,进入钢铁行业中,开 设工厂。

阿克莱特
1732年出生子一个贫穷家庭,的年就开位当理发学使,接受了严格的 手艺训练,从事理发业。1760年他取得了纺抄机发明专利证书,1771年同 别人合伙在话丁汉开设了第一家工肠,随后在德比附近的克尔姆幅德开设 纱厂。到1779年,这家厂已有129个纱似,雇用了300个工人。1780年他在曼彻断种的纱厂雇用了600多名工人。

书奇伍德
出生在当时并不富裕的瓷器小城镇伯斯勒姆。当14岁时正式拜长兄
为师,1752年,在斯托克平了两年陶工。1759年,他从15英镑的年租金从 堂见那儿租来一间茅屋、两座窑,还有厂房,又花了26英镑租了一 个制陶特盘,以年薪22英镑请了一正堂弟作为雇工。1766年,韦奇伍德斥
资3000英镑在伯斯勒姆的运河边上的地300英亩,动工兴建厂房。

——插编自舒小购(18世纪是国社会流动分析》

(1)概括表格中的三位英国人上升为中间阶层的共同历程。
(2)结合18世纪的历史背景,从其他职业的角度,补充两条这一时期上升为中间阶层的途径,并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中间阶层开放性是如何体现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