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7世纪的英国农村,地主把土地租给资本家建立大农场,农场主雇用工人,通过使用人造肥料、改良农业工具、改善轮作制等方式,使农业产量大幅提高;到18世纪中期,深刻的土地革命改变了农村的阶级结构和整个农业体系。这些变化(       
A.导致了圈地运动的发生B.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奠定了议会制度的基础D.表明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89年,巴黎国际工人大会通过决议:在工人享有选举权的国家,工人都应利用选举权去夺取国家政权;在工人未有选举权的国家要利用一切手段争取选举权。这反映出当时(     
A.资本主义国家政策调整B.国际工人运动走向高涨
C.暴力革命主张已被抛弃D.社会民主主义颇为流行
2024-05-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等校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1838年,英国的棉纺织工厂分布在柴郡、德比郡、兰开夏郡等多个地区。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英国的棉纺织工人的76%、纺锤和织机的90%则集中于兰开夏郡。这说明英国(     
A.产业发展呈现集聚态势B.国内消费市场扩大
C.棉纺织产业走向了没落D.科技创新缺乏动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500——1850年英格兰、法国、意大利中北部农业总产出借数,据该图可知(     

A.意大利的农业长期落后B.农业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条件
C.法国小农经济根深蒂固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得以推广
2024-05-15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欧洲经历了1848年1849年的欧洲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1864年成立了国家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之后,1889年又成立了第二国际,这是欧美新建立的一十几个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这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得到极大发展B.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现实
C.革命运动由分散走向联合D.共产主义成为社会发展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世纪中叶,利物浦成为全世界棉花贸易的中心。利物浦棉花经纪人协会通过决议,要求所有出售的棉花都需符合样品质量,不久又提出了棉花质量的基本标准。这一标准的提出(     
A.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形成B.适应了机械化生产的需要
C.构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D.确保了棉纺织业原料品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几百年的全球化浪潮中,有五次剧变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与文明的进程和方向。见如表:

剧变原因
英国:《大宪章》与有限政府的起源《大宪章》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王在法下”准则,是后来英国君主立宪的基础。1688年光荣革命及次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使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并在大英帝国的全球扩张中,这一政治理念传播至全球。
美国:制宪会议与英国传统的集大成者1787年美国宪法是洛克思想、三权分立思想等一系列启蒙思想集成的完美典范,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法国:大革命与现代世界的重塑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与同时期的英国工业革命并称“双元革命”,分别在政治与经济上深刻塑造了现代世界。
欧洲:工业革命与人类进程的飞跃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及后续扩散至整个欧洲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再至近百年来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人类仅仅用了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便超过了过去人类史发展成果的总和。
苏联:苏维埃革命与世界格局的重塑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20世纪苏维埃历史的影响不仅在于当下的国际力量分野,还有可能更大地爆发于将来。

——摘编自【英】丹·琼斯《权力之笼》等

(1)根据材料,指出划分“剧变”的标准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除上述角度外还可以什么标准划分“剧变’。(要求:任写一个标准,史论结合)
2024-04-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明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诸多生产技术,一度领先于当时世界各国的先进水平。然而就因为书中涉及火枪、火炮等兵器的制造,不利于清朝统治,且著者宋应星持有尊法反儒思想,故而《天工开物》一书在明清易代后遭到广泛地禁止,这导致本就在夹缝中艰难求生的近代工业刚生萌芽便被扼杀在了摇篮中,此举为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埋下祸根。

——摘编自陈福宇《晚明工程技术典籍的传播与翻译基于《园冶>与〈天工开物>的共性考察》

材料二   欧洲的学者是诚实的,他们承认《天工开物》推动了欧洲的农业发展和工业革命,比如书中记载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凝围汽油弹,第一台纺织机“花机”(比珍妮纺织机早了近200年)……此外还有对煤炭进行化学归类,也早于西方200年,……而在冶炼方面,失腊法、群炉汇流大件连续浇筑法、灌钢、生铁淋口、固体渗碳法……而在冶炼这一块,一向是西方最为匮乏的技术,直到17世纪的时候,他们才有了鼓风机。《天工开物》的活塞式风箱,早在宋朝就已经普及了,由此可知我们民族的智慧、此外,这本书中还有许多物理和化学的成就,都被西方人一一吸收,从而为西方的工业革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没有这本书的话,西方人的工业革命和科技大爆炸也不会那么快到来。

——摘编自马月飞《《天工开物》传播历程研究——一本科技巨著在明清时期的传播枯荣》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天工开物》在国内外遭受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工开物》一书给欧洲带来的影响。
2024-04-2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德国有80%的人依靠土地为生,农业投资占国家总投资的70%,工业只有2%。英国的工业革命触动德国官僚的神经,一些邦国积极引进英国技术和人才,建立新工厂。1769年普鲁士建立采矿和冶金部,90年代萨克森安装第一台纺纱机、西里西亚建立第一座炼焦炉。19世纪上半叶,为防止英法工业品涌入,德国废除国内关税,建立全国关税同盟。19世纪中叶,德国又兴起了铁路建设的高潮,将主要的工业城市连接在一起,并带动了煤炭-炼钢-机械工业的发展与统合,成为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二战后东亚经济发展起点比拉美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遭受战争的破坏。为了巩固东亚在冷战体系中的战略前沿地位,美国为东亚实行初级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提供了经济援助,同时军需用品定单也为东亚开拓了产品销路。60年代中期国际市场对加工工业产品需求上升,西方国家开始进行产业升级换代,大量资金、技术和设备需要转移到劳动力充裕且廉价的地区,东亚抓住机遇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开始了长达30年的经济高速持续增长。而拉美国家却长期恪守内向发展模式,未能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深受伊比利亚文化影响,拉美人也存在轻视劳动和创造力,忽视储蓄的价值观。同时据统计美洲科研经费从1995年的95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110亿美元,但仍然少于韩国。此外有人还注意到在拉美职业群体中,律师、经济学家和医生比工程师多。

——摘编自林震《拉美和东亚现代化模式之比较》等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亚现代化发展逐步超过拉美的原因及其启示。
2024-04-10更新 | 264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社会主义源于对18世纪以来工业革命、自由主义发展作出的回应,它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呼吁修补工业革命在社会和经济方面带来的可悲后果;激进的马克思比其他社会主义者更关注工人在工业社会中的异化和堕落。据此可知,社会主义(     
A.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B.否定了自由主义
C.要求改变社会的不平等D.反对生产机械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