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40年代中期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1895年恩格斯逝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一个50年。科学论证人类解放的伟大意义及实现途径,是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主题。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人类既出现了工业文明的发展、个性自由的萌发、普遍交往的进步,也出现了社会矛盾的加深、阶级对立的尖锐、民族压迫的扩大……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这是19世纪上半叶提出的世界之问。对此,当时欧洲思想界纷纷提出解决之道。马克思、恩格斯以其对问题分析的深刻性、社会批判的彻底性、解决方案的现实性,实现了对各种社会解决方案的批判性超越。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人类解放的发展前景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刻阐明无产阶级解放与人类解放的辩证统一。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让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而消灭资本的统治,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答案。

——摘编自孙来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主题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19世纪40年代中期之前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问题及欧洲思想界提出的解决之道。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19世纪上半叶的“世界之问”,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作出的探索。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初美国工人讨伐资本主义的浪潮中,谴责工资劳动制度的声音不绝于耳。在工人运动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性工人,谴责工资劳动损害妇女“母性”的同时,也摧毁了妇女的家庭责任感和道德感。然而,当受害人变成男性工人自己时,他们不是从道德角度,而是从劳动成果被剥夺、经济独立丧失的角度指控该制度。总之,男工习惯于从家庭领域而非生产领域评判女工,并没有认识到女工和自己一样,也是劳动成果受剥削者和工人阶级的一员。

——蔡萌《19世纪初美国工人阶级的性别矛盾》

材料二   1844年,美国当时发行量最大的劳工刊物《工人倡导者报》(Workingman'sAdvocate)刊登一篇女工"访谈"。W小姐在工厂工作17年,积蓄不少。有人问她:“工厂是否让妇女丧失做家务的能力?”她回答说:“我对家务一无所知,甚至不懂如何照顾病人。”B小姐是一名熟练织布工,20岁不到就在工厂做工。在被问到工厂生活如何时,她说:“越来越差。绝大多数监工口中满是污言秽语,让我非常害怕。……我们每时每刻都害怕遭到虐待。"

A小姐在工厂工作多年,在被问到工厂生活是否会让妇女忽略家庭责任时,她沉思片刻后回答说:“还能怎样呢?我们除不断加快速度外,没有时间做任何事。”

有人问一位女工的母亲:“工厂生活是否让妇女无法适应家庭生活?”她回答说:“是的,很多女工根本不知家庭生活为何物。”

——蔡萌《19世纪初美国工人阶级的性别矛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初美国男工产生双重标准的背景。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该篇“访谈”的史料价值。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欧洲第一个大量使用煤的国家。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由于煤需求的扩大,对煤的开采和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760年英国开凿了庞大的运河网,其首要目的是使煤以低廉的价格运到最需要的地方。1825年英国煤矿为早期蒸汽机的应用和改良提供了应用场景。世界上第一条公用铁路就是连接英国东海岸和产煤区的线路。1709年亚伯拉罕·达比父子把煤转变为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用焦炭替代木炭,发明了焦煤炼铁法,大大提高了冶炼效率。   有机物能源向化石能源过渡的新能源经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引发了一场足以改变英国以及世界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

——摘编自刘晓君、张迪《全球化视野下英国工业革命再审视》

材料二   工业革命的洪流将大量妇女挟入社会大舞台。这势必对她们的命运产生影响。伴随着机器生产而来的是女工们无尽的痛苦与不幸。纺织厂的女工多以肺病终其一生;女矿工们“面带病态和衰老的象征”。但女工们有了固定的工资,有了自由支配劳动果实的权力,她们在挣得工资得同时,抛开了对家庭的经济依赖。她们有了关于“个人独立”的意识。在一些丈夫找不到工作而靠妻子养活的家庭中,出现了男女传统位置的大错位。马克思指出“(妇女参加工业生产)也就为家庭和两性关系的更高级的形式创造了新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赵晓兰《论英国工业革命对女工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炭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女性的影响。
2023-05-1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形成三次现代化高潮:英国工业革命触发了第一次高潮,并在大西洋两岸形成现代化的始发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第二次高潮,它使欧洲核心地区迅速卷入现代化,并且向其他地区强劲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西方人认为世界就像一部“自动扶梯”: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但问题在于它忽视了历史和文化,每个社会都被简化为在本质上与西方相同的社会。显而易见,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

——摘编自[英]马丁雅克《西方化不是现代化的唯-标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概述近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应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
(2)综合材料,谈谈你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欧洲城市发展

材料一   

左图是中古后期法国北部城市圣奥梅尔的城市印章正面,展示的是负责城市审判的议员。圣奥梅尔城市制定的章程被认为是最早的商业行会章程,包括了促进城市共同体形成并发展的各种规定,如维持城市秩序、禁止城市内的暴力行为,为城市道路和城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筹集资金等。——摘编自[日]河原温 《图说中世纪生活史》

材料二

176O 年前,英国的城市居民有的还从事 农业,有的虽是手工业工人,但一般还租几英亩地,把农活作为一种副业。此外,居民里还有手工工场主、商人、银行家、房地产 者……等等。工业革命之后,一般说,工人阶级占居民的四分之三左右,资本主义城市的实际主人:工业家、金融家、靠年金或红利过 活者、房地产主……等等,约占居民的四分之一左右,此外,还有少量的小资产阶级如小商人和人数极少的手工业者。

——摘编自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的发展》

据统计,1785 年,在英格兰和苏格兰, 除伦敦以外,五万人以上的城市只有三个;七十年以后,这样规模的大不列颠城市已经有了三十一个。
在这些新兴城市中,最突出的是兰开夏郡的曼彻斯特。在棉纺织厂出现之前,曼彻 斯特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商业中心。尽管它的历史悠久,但是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曼彻斯特的人口,从 1772 年的二万五千人增至 1851年的四十五万五千人,成为第一个最著名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摘编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古后期西欧城市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谈谈你对英国城市发展变化与工业革命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80年代,在英国棉纺织业中,手工织机仍占绝对优势。到了 19世纪中期,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动力织机增至22.5台,其中蒸汽动力超过了水力。手工织机则减少至6万台。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工厂。1872年,官方展开了一项调查,采访者询问了约254万人,其中约201万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   企业联合起来进行大规模经营形成垄断组织,这在19世纪末已经很普遍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它们固定产品价格、限制商品生产,并划分销售市场,由此获得丰厚回报。它们往往可以提供比较持续的和有保障的就业,但有些垄断组织更为贪婪,贫穷和饥饿还是困扰着劳动者。

——摘编自[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推动英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垄断组织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上半叶,英国农业经历了巨大变革,许多人把它称为“农业革命”。在圈地运动中,掌握着较多资金的大土地所有者愿意向土地投资,以求赚取更多的回报。改良土壤、培育良种、采用新的耕作方法、使用新工具、开凿沟渠、灌溉排涝等,新的耕作方法包括条播(以及为此而发明的畜力条播机)。1700年-1790年间,有400多万英亩荒地被开垦成农田;1700年每一个农民大约可以养活1.7个人,到1800年可以养活2.5个人,农业生产率提高47%。1700年英国谷物产量大约是1480夸特,1800年增长到2110万夸特,增长率为43%。

材料二   圈地运动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使农民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部分成为农场的雇佣工人流入城市。同时圈地运动也使家庭手工业被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从而大大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发展,使英国成为1718世纪欧洲商业的领头羊。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使农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土地被围圈以后,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以及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量增加。如圈地运动开始后居住在1万人以上的城镇居民占英国人口的比例从3.1%上升到8.8%。在圈地运动中,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而政府又颁布血腥法令,不允许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从这个角度说,圈地运动是一场明显的“羊吃人”的运动。

——以上材料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农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022-08-0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下半叶,随着奥斯曼帝国和清帝国的衰落,若干西欧国家在帝国主义的历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强烈的民族感情使它们动员起整个国家进行海外扩张。工业化以最高效的工具和最致命的武器将它们在世界各地武装起来。三个世纪以来,在亚、非、美、澳诸洲的海上贸易经验使它们对世界各地的地理和人民有了更多的认识。凭借这些优势,西欧征服了敌国军队,取代了当地的统治者,在世界建立了霸权。在 19 世纪末,美国和日本也作为新的帝国霸权加入了欧洲国家的行列。

——魏凤莲译《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1880 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第一(较小的)世界,虽然其内部的差异悬殊,却因历史的关系而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支柱;而(大得多的)第二世界,除了其与第一世界的关系……几乎不存在任何可促成其走向一致的因素。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扩张和争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回答,推动“全球体系”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9 . 公益事业和社会救助,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出现一系列的“社会病”。全国13%的人居于臭气熏天的狭小的地下室或角楼中,通风条件极差并容易形成传染病,30年代两次爆发大规模霍乱并致死近2万余人。社会犯罪率不断提升,1805-1848年间因抢劫或盗窃被审判的人数从4605人增加到27816人。大量妇女甚至儿童因生活所迫离开家门和学校走进工厂或其他场所挣钱糊口。由此产生大量的文盲,降低国民文化素质,偷盗、抢劫、杀人等犯罪事件进一步增加。人们开始对旧有的法律和制度的权威产生质疑,呼吁社会关注贫民的生活状况,关注弱势群体,重视公益事业和社会救助。

材料二   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案,确立院外济贫原则,广建济贫院,建立中央济贫机构,改善济贫管理,颁布《公共卫生法》,解决公共卫生问题,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民间机构和慈善组织开始各种社会救助的行动。如社会福音运动,慈善救助之家运动,工人协会运动,贫民窟慈善住房运动等。英国社会救助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以上摘编自韩德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社会救助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病”出现的背景,并概述“社会病”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救助的历史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政治经济活动的演进和变化都有周期性.一百年作为时代跨度上的一个“长周期”,国际政治和经济局势将难以避免地出现重大变革。回顾近现代世界历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世纪之变。当这样的大变局开始出现,其影响将是长期和深远的。并必将带来全球权力、财富和利益分配结构的重大变化。这对时处大变局时代的每一个国家和世界来说,都是“危”与“机”同生共存的时刻,也是深化国际格局和体系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性时刻。纵观历史上的多次大变局,均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出现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但首先在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方面的突破。工业化进程是国家间力量在分配最普遍、最根本的途径。工业化进程开启的大国崛起的历史进程,带来了国家间力量对比的新变化、产生了国际权力结构的新变局。这是“大变局”的本质动力。

——摘编自朱锋《“百年大变局”的决定性因素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请你对19~-20世纪的世界“大变局”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