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
材料二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材料三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
(4)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综合上述材料,从纵横两方面说明它们的关系。
2019-01-30更新 | 178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条件。某同学在整理这一节课笔记时,做了以下整理归纳,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海外殖民——资金和海外市场B.圈地运动——机器与技术条件
C.手工工场的发展——劳动力和国内市场D.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政治和经济保障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14世纪是英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农民逐渐拥有了自由劳动的权利。随后,获得个人自由劳动力的农民要求获得领主自营地的承租权。对个人劳动力的“所有”以及货币契约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导致土地变为自由民的个人财产,小块土地所有制形成。随着资本主义租地农场这一崭新的土地经营方式首次在英国出现,传统农业变革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17世纪的欧洲“农业革命”以一系列技术革新与革命而著称,其实它首先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所有权发展的革命。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我国地区辽阔,经济落后,发展又很不平衡,加上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生产,一般是手工操作为主,劳动分散,生产周期较长,多方面受着自然条件的制约。这就要求生产关系必须适应不同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要求农业生产的管理有更大的适应性和更多的灵活性。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社队,以至在同一个生产队,都应从实际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允许有多种经营形式、多种劳动组织,多种计酬办法同时存在……凡有利于鼓励生产者最大限度地关心集体生产,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和可行的,都应加以支持,而不可拘泥于一种模式,搞一刀切。

——摘自《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1980年)


(1)根据材料一,概述英国农业变革的基本历程,归纳这一历程体现的主要线索。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农业政策调整的核心内容和现实依据。
(3)综合以上材料,从历史影响的视角比较中英农业变革的主要异同。
2021-05-24更新 | 258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企业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摆脱常规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使在非国教徒中间产生很大一部分实验者和发明者,而他们的节俭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78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及主要产品额(单位:百万镑)统计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主要因素。
(2)指出材料二中178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023-12-2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持续了近一百五十年的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中科学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首要条件,并分别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特征。

材料二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2)根据材料二,指出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是什么?

材料三   英国工业品如潮水般涌入印度。印度引以为傲的棉纺织业被摧毁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紧密结合被不复存在,村社逐步崩溃,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开辟了道路。英国人在印度建立了欧式军队,创建了自由的报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引入了西式教育,还废除了一些陋染污俗,如杀婴、寡妇殉葬等等。铁路也被英国人引入印度。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印度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棉纺织业等现代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对印度的影响。
2023-07-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持续了近一百五十年的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材料三   英国工业品如潮水般涌入印度。如1814年英国向印度输入了81.8万码棉布,到1835年剧增到5177.7万码。印度引以为傲的棉纺织业被摧毁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紧密结合被不复存在,村社逐步崩溃,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材料四   英国人在印度建立了欧式军队,创建了自由的报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引入了西式教育,还废除了一些陋染污俗,如杀婴、寡妇殉葬等等。铁路也被英国人引入印度,到1914年为止,共修建了3.6万英里铁路。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印度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棉纺织业等现代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首要条件,并分别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对印度的影响。
2023-05-09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人类社会的商贸活动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之后逐渐形成世界范围的商贸经济往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普·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材料二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欧亚大陆从一个地区和另一地区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和香精。到18世纪末,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新的、大宗生活必需品交易的扩大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跨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如此,因为美洲种植园为供应欧洲,先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以后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产品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给运到欧洲。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世纪,英国兴起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岳麓书社《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四   曼彻斯特,17601830年,居民从17000人增加到180000人,变成了第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来自农村的人迄今生活和劳动在“自然节奏”之中;现在“自然节奏”变成了工厂的“人为节奏”。很多人很难或根本就无法适应这种情况,从而就产生了失业和社会灾难……空气和用水都受到严重的污染,那是工厂的烟囱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而随意排放着烟尘。法国学者亚力克西·托克维尔访问曼彻斯特以后写道:“文明创造了它的奇迹,而文明了的人却几乎变成了野兽。”

——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著《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1)结合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1500年以前到18世纪末世界贸易呈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并说明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2022-04-10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阶段适应练习(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14世纪是英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农民逐渐占有了个人劳动的权利。随后,获得个人自由劳动力的农民要求获得领主自营地的承租权。对个人劳动力的“所有”以及货币契约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导致土地变为自由民的个人财产,小块土地所有制形成。随着资本主义租地农场这一崭新的土地经营方式首次在英国出现,传统农业变革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17世纪的欧洲“农业革命”以一系列技术革新与革命而著称,其实它首先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所有权发展的革命。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清代人口的激增导致全国性耕地的紧缺,清代中期,人均粮食耕地面积只有一亩七分左右,人口的增长已成为一种沉重的压力,朝野上下都在议论“生齿日繁”的问题。这样严重的人口膨胀的压力,若转移到别的任何国家,都足以把这个国家的农业压垮。但中国传统农业凭借其顽强生命力经受住了这次历史考验。它依靠什么办法呢?不外是三条。第一条   是千方百计开辟新耕地。第二条   是引进和推广新作物。第三条   是依靠精耕细作传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

——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农业革命”的具体历程,并指出这一历程的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农业变革的措施,并分析措施得以落实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英这一时期农业变革产生影响的异同。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中国经济网

材料二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从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占多数,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侯建新等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能够引起“欧洲生产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引起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3)指出材料三中“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最显著的成就和生产组织形式。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中国经济网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能够引起“欧洲生产革命”的原因。

材料二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引起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材料三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从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占多数,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侯建新等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3)指出材料三中“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最显著的成就和生产组织形式。

材料四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王斯德《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4)你认为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是灾难还是福祉?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