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1世纪到12世纪,在西欧各地的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

材料二   “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这是狄更斯对19世纪中期英国一个工业市镇的描述。

——狄更斯《艰难时世》

材料三   1851年,英国城市化率已经突破50%,英国总人口1800万,其中城市人口占52%,城市中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有10个,法国仅5个。以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为例,工业革命前,这里人口仅在1万人左右,仅有几条又脏又暗的街道,没有市政机关,也无权选派议会议员。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在此创办,仅过15年后,该地已经建成50家纱厂,成排的大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同时,城市中心区域已开始美化,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旁边设有商店,街道有了照明,还成立了城市消防队。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四   19世纪80年代的议会改革,贯彻地方自治的“主权在民”原则,郡内的地方简化政府结构,郡变成了一个居民对郡事务进行民主治理的政府机构。地方治理职能从政治统治为主到以公共服务为主,地方治理主体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再简化、又到多元的若干次反复。

——摘编自陈国申《从传统到现代:英国地方治理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城市发展对西欧社会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这些变化的重要因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地方治理的发展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质量调查(二)历史试题
2024·浙江金华·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针对 19世纪的欧洲曾这样说:“世界充满财富, 但到处笼罩着贫困。”对此解读最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B.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未得到改善
C.欧洲贫富分化现象极为严重D.殖民掠夺导致了殖民地日益贫困
7日内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天津卷0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其特征为:第一,把文学作为揭露社会的手段;第二,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第三,关心社会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 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关怀……

——整理自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

材料二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59年撰写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其以法国天革命为背景,以巴黎和伦敦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双城记》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反映的却是现实问题。作者感受到当时英国社会矛盾的尖锐、贫富的悬殊,下层群众中普遍存在愤懑与不满,觉得情况与大革命前的法国有些相似。下表是小说中的部分典型人物与形象介绍。

人物形象介绍
梅尼特医生人道主义的典型。他正直高尚,凭良心过活,因告发一侯爵兄弟霸占农妇的恶行而遭陷害,最终被关进巴士底狱
厄弗里蒙地侯爵反动贵族的典型。他视下层人民为草芥,顽固坚守贵族特权,最终被革命党人刺杀
得伐石太太革命群众的代表。她积极参与了攻打巴士底狱的战斗,性格特点是坚定、冷峻、没有仁慈,不讲怜悯,其最后在与他人的扭打中被自己的手枪打死

—整理自[英]狄更斯《双城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狄更斯《双城记》折射出的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反思进行阐释并加以评论。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运用现实主义文学进行历史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4 . 下表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世界部分国家工业、贸易的比重概况。其中“乙”所指的国家是(       )
项 目时间
工业比重193040%9.5%10.5%5%
193736.2%9.5%10.4%13.7%
贸易比重192511%15%8%4%
193713%16%9%0.8%
A.苏联B.德国C.美国D.英国
7日内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日记作为当事人内心独白的记载,对于认识和研究某历史事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6年冬至1878.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并担任驻英公使。

以下内容节选自他在伦敦的日记:

光绪二年十二月初八日晚

所过灯烛辉煌,光明如昼,近伦敦处尤盛。……街市灯如明星万点,车马滔滔。

光绪三年二月初一日

凡设电报数百千座,每座一人,垂碧女子至八百余人。……光绪三年二月三十日赴下议院听会议事件……议员阿定敦、阿葛尔得与兵部尚书哈尔谛辩论……诘政府因循坐视,不能出一计,定一谋,其言颇强坐以无能。

——摘编自郭嵩焘《使西纪程》

材料二   “我刚刚从英格兰回来。在那个国家,伟大的成就已经取得……这幅图景还有另一面:商品实际生产者的处境,并不值得羡慕,尽管他看上去可能薪水高……他们不能享受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但我们可以)。即使这些美存在于英格兰,它们也会被从成千上万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给遮蔽。”

——摘编自韩德森《费希尔和他的工业英格兰日记(1814—1851)》

(1)提取材料一中的任一历史信息,说明该信息对研究19世纪晚期英国社会状况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九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798年,马尔萨斯发表《人口原理》,认为生存资料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多增加的人口总要以某种方式被淘汰和消灭.此理论即“马尔萨斯陷阱”。基于此理论,他进一步提出贫困和罪恶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工人的工资受人口规律的支配。马尔萨斯的观点(     
A.掩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B.代表了工人阶级的诉求
C.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D.受到了进化论思想影响
7日内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九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2024·山东济宁·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统计,英国工业产品出口总额从19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增加了约5倍,但包括棉织品在内的纤维制品所占比例则从72%减少到44%。纤维制品的主要出口地方面,19世纪20年代欧洲地区占5成以上,但到19世纪中叶欧洲所占比例锐减。这一现象可以用来实证(       
A.欧洲国家发展的不均衡B.欧洲国家出现衰退
C.世界经济中心发生转移D.世界市场不断拓展
2024-04-06更新 | 502次组卷 | 5卷引用:【好题汇编】高一下期中模拟预测卷(天津专用)
2024·河南新乡·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图为某学者绘制的工业革命时期变化模型图。这一模型(       

A.阐述了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过程B.说明劳作方式影响技术创新
C.反映了工业革命与组织变革的互动D.意在强调企业家精神的重要
2024·广东深圳·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原棉自美国进口。经济史学者罗斯托曾感叹,“美国为自己在南方建立了一种传统社会,这个社会是兰开夏郡的附属品,以后则是英格兰纺织厂的附属品”。他意在说明(     
A.国际产业链分工不平等B.英国强迫美国成为原料产地
C.英国殖民统治根深蒂固D.南北战争造成美国贸易亏损
2024-02-29更新 | 437次组卷 | 7卷引用:【好题汇编】高一下期中模拟预测卷(天津专用)
23-24高三下·安徽·阶段练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初,围绕“如何解释中国,英国人该如何和中国人做生意”这一问题,英国“自由贸易派”认为:十三行不怎么热衷进口西方商品,不代表中国市场对西方商品完全不感兴趣,因为在正式贸易以外,还存在大量的走私贸易;中国人实际上是和英国人一样喜欢经商;清朝政府恐惧汉族人与外国交流,妨碍清朝人进一步接受西方产品的就是清朝官方的法令和制度;从历史上来看,沙皇俄国打通与清朝之间的贸易大门,靠的是展示武力而后谈判。所以要促使清朝改变贸易政策,最好的办法是强硬手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先后通过了《1974年贸易改革法》《1979年贸易协定法》《综合贸易和竞争力法》(1988年),宣布美国的贸易政策由“自由贸易”逐渐转变为“公平贸易”。这些法案赋予总统以动用各种手段来反对“非公平贸易”的权力,包括因贸易逆差问题、劳工权利问题、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原因向其他国家发起报复性贸易制裁。在具体适用层面表现为,美国指认他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如何侵害本国利益,并据此附以相应“救济”措施。与此同时,当美国的贸易政策与国际法冲突时,美国政府公然声明法律冲突之下以美国国内法为准。对“公平贸易”政策的青睐逐渐超越党争,在美国高层政客中达成共识。

——摘编自朱洁《美国的“公平”贸易,真的公平吗?》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评析这一时期英国“自由贸易派”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调整贸易政策的背景,并谈谈你对美国“公平贸易”政策的认识。
2024-02-22更新 | 177次组卷 | 7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天津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