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3 道试题
1 . 19世纪50年代,英国就率先研制出了人工合成染料,但这一材料的应用却极为缓慢。德国人从英国人手上获得这一技术,在短短30年间便成为英国最大的染料供应国。英国则从大片殖民地中获得丰富而廉价的原料,向德国出口染料的原材料——焦炭。这反映出(       
A.英德两国贸易关系密切B.德国注重工业技术创新
C.德国对外贸易规模扩大D.英国经济发展后继乏力
7日内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模拟预测(三)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英国,工厂主阶层兴起后,他们在生活格调上处处模仿乡绅,到了第二、三代工厂主,都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音乐成了他们的爱好。许多城市以伦敦为榜样,兴建了剧院、音乐厅,每逢演出季节,戏院前便车水马龙,出租马车载着中等阶级的绅士和女士小姐,隆隆地驶过铺石的街道。此外,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也开始兴建,为中等阶级提供新的文化场所和娱乐方式。从1840年代开始,伦敦等地的中等阶级还有条件到远离城市的海边、山区去,度一天乃至一个星期的假,甚至埃及也成了英国人常到的旅游目的地。劳动人民的娱乐活动就呈现出另一派景象。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酒馆往往是下层人民文化活动的中心,他们在这里交谈、喝酒,甚至是殴斗。工人阶级还喜欢热闹的、参加者众多而且富于刺激性的体育活动,德比市每年在忏悔日举行千人足球会,参加者在城市两头设球门,将街道作为球场。19世纪中期,工人中的积极分子开始鼓吹“自尊”,要求工人群众讲究文明,反对自暴自弃。工人阶级的文化兴趣也逐渐向文学、艺术方面发展。总之在这一时期,各种娱乐活动都发展很快,但都沾染上商业化风气,却同时也使文学、艺术、体育等在广大群众中找到了市场。由于这个原因,19世纪蕴育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1)据材料,归纳19世纪英国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英国文化娱乐生活得以发展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工业革命中普通劳工生活水平”的问题,在20世纪英国历史学界曾引发一场激烈而持久的争论。1929年,克拉潘的《现代英国经济史(第一卷)》出版,书中提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劳工生活标准在实际工资、居住条件等方面都有所改善,以往“工人阶级的一切一切都每况愈下”的观念是缺乏实证性依据的。哈蒙德提出反驳:更多更好的食品与衣物代替不了工业化对生活质量的破坏。3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争论,并在五六十年代达到最高峰,形成了观点截然相反的两个对阵营垒。

乐观派悲观派
劳工的生活标准并没有因为工业革命而恶化,并从1820年左右不断得到明显改善。工业革命开始后,劳工的生活标准不断恶化,而且工业化本身即是导致恶化的重要原因。
生活标准指的是“物质生活条件”,是一些可量化的物质性指标,如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物价水平、消费品结构等。生活标准包括更广泛的内容,即生活的“质”的方面。“财富的大部分明显是劳工自己的劳动成果,却又以同样明显的方式落到了雇主的手中,用心理学的观点看,这种现象在人们的感觉中十分酷似生活水平的下降”。
“改善”是一种一般趋势,是整个劳工阶层的平均状况。用实际工资的平均值来说明劳工的生活标准没有意义,因为它忽略了各地区和行业之间、熟练技术工人和占大部分比例的非技术工人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
经济的持续增长必将带来生活标准的普遍改善。尽管工业革命期间人均产出不断增长,但收入分配的比例却不利于劳动阶级。

——摘编自徐滨《英国工业革命中劳工生活标准的争论与辩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 对材料中的观点(整体, 任意派别、学者, 或任意一点均可) 提出自己的看法, 并予以说明。(要求: 看法具体明确,不能简单重复材料中的观点, 说明须史论结合, 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为美国南部植棉业简表(单位:100万磅)。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年代

旧南部

新南部

南卡

罗莱纳

佐治亚

弗吉尼亚

北卡

罗莱纳

田纳西

路易

斯安那

密西西比

亚拉巴马

佛罗里达

阿肯色

1791

1.5

0.5

1801

20.0

10.0

5.0

4.0

1.0

1811

40.0

20.0

8.0

7.0

3.0

2.0

1821

50.0

50.0

12.0

10.0

20.0

10.0

20.0

1826

70.0

75.0

25.0

10.0

45.0

55.0

70.0

45.0

2.0

0.5

1834

65.0

75.0

10.0

9.5

45.0

62.0

85.0

85.0

20.0

0.5

A.黑奴贸易的迅速扩展B.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的深入
C.工业革命的兴起发展D.美国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押题(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大则国家富强。近代以来的几次科技革命,引发大国兴衰和世界格局调整。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率先建立了现代科学体制。专利制度保护和激励了技术发明者的热情。英国皇家学会的成立,促进了科学家的聚集、科学的进步和科学价值观的普及。最终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经济强国。但19世纪中叶后英国在电气技术革命中错失良机,经济领域逐渐呈现了科技与生产相分离的趋势。例如,电机、变压器、二极管等关键性技术发明起源于英国,却最终在德国和美国得到大发展,科技优势地位逐渐被美、德取代。美国高度重视科技发明,与德国共同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独领第三次工业革命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成为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并长期保持全球科技和经济的绝对领先地位。美国的科技强国之路既有和英国相似的部分,也有其独特之处,如二战后军需主导的科技发展路径和政企合作的发展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量优秀人才的引入,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科技强国建设之路: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欧美国家的科技封锁和落后于人的现实,中央政府成立中国科学院,并系统地构建起了新的科技发展领导体制。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组织全国数百位专家制定《19561967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远景规划》的成功实施,取得一系列成果,满足了国家国防等战略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通过改革科技体制、建立创新体系,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科技发展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推动中国载人航天、北斗卫星导航、量子通信、高铁技术、中国天眼等一系列科技发明,对科技事业、国防安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摘编自魏立帅《实施科技发展战略,走科技强国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英国成为“经济强国”及“在电气技术革命中错失良机”的原因,并指出美国科技发展的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特点,并分析科技发展的作用。
2024-04-21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6 . 19世纪40年代,英国学者指出:“工业界没有可以看得见的竞争对手,只希望尽量低成本地生产,尽量广泛地销售其产品。”一部分英国人主张通过降低关税诱使他国贸易自由化,形成由英国专门制造加工他国农产品和原料品的国际劳动分工。英国人的上述观点意在(     
A.实行自由贸易B.扩大企业利润C.垄断世界工业D.深化国际分工
2024-04-1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下学期4月份大联考(三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铃薯(俗称洋芋)在明万历年间传入中土,从东南沿海至北京,当时仅是皇室、显贵盛馔。乾隆年间推行垦荒增粮,马铃薯承担了重要角色,八旗子弟也以油炸、烧烤马铃薯为食。汉族人以为八旗子弟吃洋芋让人长得帅气,变得强壮有力,于是出现“吃洋芋,长子弟”之说。嘉庆年间,人口成倍骤增,适应性强的马铃薯种植已经遍及山南海北,垦者达千百万计,局部地区甚至以其为口粮,“吃洋芋,长子弟”遂成为中国人情结。

—摘编自翟乾祥《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等

材料二:马铃薯与英国餐桌文化

时间“马铃薯与英国餐桌文化”大事记
1589年伦敦市长向英王报告“一部分失地的下层人以小块土地或盆栽种植马铃薯充饥”。
1649年威斯敏斯特教堂红衣大主教修订教义,宣布“马铃薯也是上帝的恩赐之物”。
1815年议会通过《谷物法》,将马铃薯与小麦、稻谷、玉米等并列为谷物并征收高额进口税。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机器标准化加工的马铃薯罐头成为英国军事储粮之一。
20世纪初马铃薯食品(土豆泥、土豆派、土豆威士忌等)逐渐成为英国餐桌文化亮丽的风景。

—据史蒂文·托皮克《马铃薯在欧洲的传播及社会影响》等整理

材料三:土豆(马铃薯),是现代世界除了谷物以外,用作人类主食的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今天,马铃薯只是餐桌上的大众食物,而在人类文明史上,如同美国知名环境史学家麦克尼尔所说:“马铃薯曾经以剧烈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历史”。

—摘自2018年《资讯都市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中国人“吃洋芋,长子弟”情结的形成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铃薯逐渐成为英国“餐桌文化亮丽风景”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铃薯的传播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4-04-1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Ⅱ)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8 . 19世纪30年代中期,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建成并通车了。从1848年起,政府开始投资修建铁路,到1850年,全国铁路网达6040公里。除此之外,德国还大力修公路, 开运河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由此可知,当时德国(  )
A.铁路建设促使国家完成统一B.交通运输成为经济发展先导
C.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交通发展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9 . 借词(loanword)是获取新词最常见的方法之一。18世纪前期,英语从其他语言借词数锐减至145个。18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英国热”的兴起,欧洲其他语言从英语借词的做法一直未停息。这种变化反映出(     )
A.英国殖民扩张致使欧洲语言趋同B.制度优势提升了英国的影响力
C.工业革命扩大了英语的外部影响D.世界市场拓展增强了欧洲联系
2024-04-0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先后颁布《土地法》《矿业法》《公司法》等法律。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全国经济会议,以整顿全国财税金融与加强政府财政力量。1928-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经济法规有500项之多,代表了国民经济法制建设的成就。南京国民政府通过诸多法规、章程,建立起政府统治者、市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行为约束制度以及交易条件,如法律法规、农会行会组织细则、工会合同等,而违反这些行为约束制度皆有相应惩处机制。

——摘编自周海燕《民国十年(1927-1937)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主导与市场互动研究》

材料二   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思想,是国家为了获得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改变了之前许多思想家将粮食、衣服等看作是财富的观点,认为只有货币才是真正的财富。当时的学者们从西欧各国现实出发,研究当时的经济现象,得出了重视商业、重视货币等经济观点,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是一些学者在阐述对于某项政策问题的一些观点。

——摘编自杨建飞主编《西方经济思想史》

材料三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其他任何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可以解除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企业,使之最合适社会利益的义务。

——摘编自[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近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东西方经济政策(思想)给你的启示。
2024-04-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