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德国工业革命开始起步。与英国一样,德国的工业革命也是从纺织工业开始的,并从英国引进了大量技术。19世纪40年代,德国掀起了铁路建设热潮,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自1850年开始,德国的工业革命全面展开。大量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煤炭开采、钢铁生产、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至1870年,工业总产值翻了两番。1871年德国统一后,不断增加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到1880年,教育经费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这极大推动了德国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生产总值赶上并超过英法两国,跃居欧洲第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工业强国。

——摘编自王觉非主编《欧洲历史大辞典》

材料二   当日本通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跨入资本主义的门槛时,欧美先进国家基本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避免沦为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日本明治政府尤为重视军事工业的发展,大力引进英国等西方先进国家的技术设备,建设了一大批兵工厂、采矿场以及以生产纺织品、水泥、玻璃为主的民用“模范工厂”。这些工厂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工业革命的开始。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为了解决因国内市场狭小而导致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日本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1875年入侵了朝鲜,1894年又发动了甲午战争。日本把战争得到的赔款绝大部分都用于军事工业,在此推动下,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近代工业的主要部门都已经建立起来,在整个工业中,大机器生产明显地占据了优势,表明日本的工业革命已基本完成。

——摘编自李毅《日本产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工业革命和日本工业革命的共同之处。
2 . 《谢尔曼法》是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该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均属违法。该法案的诞生(     
A.肯定了国家干预私人经济活动的必要性
B.标志着国家的宏观调控成为了普遍手段
C.防止了自由放任政策对西方国家的影响
D.反映了反垄断成为社会运动的主流方向
3 . 自1846 年《谷物法》被废除后,政府在英国经济中的作用一直被限制在较低层面。而维多利亚(1837—1901年在位)后期至 1914年,政府管理职能显著提高。这种变化源于(     
A.多党制兴起,民主程度提高B.殖民帝国建立,市场扩大
C.生产力发展,经济事务增多D.文官制度完善,效果明显
2023-12-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名校2024届高三12月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下表所示为1862年至1908年成立的部分国际商品交易所。这些国际商品交易所的成立反映出(     

时间

所在地

类型

1862年

美国

纽约商品交易所

1862年

英国

伦敦有色金属交易所

1870年

美国

纽约棉花交易所

1882年

美国

纽约咖啡交易所

1908年

英属印度

加尔各答黄麻交易所

A.美英争夺殖民霸权B.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扩张
C.世界市场不断拓展D.区域集团化取得了显著成就
2023-12-26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名校2024届高三12月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萌发于中世纪的英国职业教育,在19世纪后半期迅速发展。19世纪,马尔萨斯等人提出了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的思想,教育家阿诺德等人积极提倡发展职业教育。斯德奇等人更是直接参与职业教育,如创办的成人夜校就推动了机械工人讲习所运动的发展。19世纪期,英国成立了“皇家工艺学会”等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管理。1889年,通过了《技术教育法》,要求地方当局提供技术教育等。19世纪后半期的大学不仅开始培养工商业人才,而且也“向每天的劳动仅足以糊口的人民群众的子弟开放”。为了提升英国的经济竞争力,1880年,“伦敦同业公会”成立了旨在从旁援助技术教育的“伦敦市成人教育协会”。

——摘编自李渝红《英国职业教育介绍》

材料二   建国之初中等技术教育的很多实施机构来源于旧时的公、私立职业学校。19523月政务院对其进行调整,规定每所学校都有特定的专业方向,统称为中等专业学校。同时,由于生产部门急需补充技术工人,技工教育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中专和技工学校的毕业生由其管理部门分配工作。为了使不能升学的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以便就业,国家还尝试开辟新的途径,从1958年开始,各地农村职业学校大量开办,开展农牧、林果、养殖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类教学。与此同时,城市职业教育也逐步发展,1965年,全国中专在校生54.7万人,技校在校生18.3万人,农业等职业中学在校生443.3万人,三者已占到当时中学在校生总数的34.8%。

——摘编自俞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定位及规模发展演进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英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2023-10-11更新 | 25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3届高三4月模拟历史试题
6 . 下表所示为19世纪英国传记作家笔下的工匠精神描绘。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要素

内容

传记的模式

思想基础

个人主义

杰出工匠的个人传记

价值取向

创新

对发明家型工匠的重视

工作方法

实践、实验

叙述工匠通过反复探索完成发明

工作态度

勤奋、毅力

讲述工匠克服困难完成发明的故事

A.传记客观地记录了英国的历史B.社会价值取向影响传记书写
C.个人创新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D.工匠精神决定社会历史走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49—1870年,英国第三级铁路客运(为下层人民提供运输服务)人数增长了6倍,而其他两级客运人数只增长了4倍。1846—1870年,第三级客运人数的比重由不足一半提高到65%,而客运收入的比重则由不足20%提高到44%。这表明铁路客运(     
A.促进了城乡经济的一体化B.实现了交通运输的商业化
C.推动了社会观念的平等化D.加速了交通服务的大众化
8 . 在1833年工厂法颁布以前,英国儿童每天至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有时会达到14、15小时以上,遇到工作任务特别繁忙的时节,儿童们甚至一天要连续工作18小时。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社会问题B.成年劳动力的严重短缺
C.未成年人自主意识尚未形成D.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9 . 1851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而同期的法国是25.2%,美国是13%。曼彻斯特等制造业和采矿业发展速度最快,诺里奇等传统老城却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由此可知,工业革命(       
A.加剧了贫富差距B.促进了乡村的改变C.使美国落后于英国D.加快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10 . 1845年恩格斯指出,六十年至八十年前,英国的城市很少、人口稀疏并且多半是农业人口。而现在它有许多巨大的城市和勤劳而明智的稠密人口,这些人口有三分之二完全是由另外的阶级组成的。促使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动力机器的广泛应用B.圈地运动的推动
C.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D.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