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逃离“城市病”控制下的城市,具有经济实力的富人最先走出城市,中产阶级紧随其后。这些迁入小城镇或农村的人口的目的是改善居住环境,他们并没有重新务农,其就业、生活方式、价值标准等也没有改变,同时还具有资本和技术。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农村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随之得到完善,经济拉动力随之产生。伴随劳动力、技术、公共资源和服务等由城市流入乡镇,乡镇在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公共服务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缩小了与城市的差距。同时,对城市而言,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的流出则相应地放缓了城市发展速度,推动城市调整并优化其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而突出城市的产业优势。城市也在将一些文化功能、居住和休闲娱乐功能,甚至是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等向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乡村分解,进而部分解决“城市病”问题。

——王宇冰、张丽莉《西方逆城市化实质及启示》

材料二   中外“逆城市化”运行机制对比图


——梅莹《中外“逆城市化”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对比》


(1)据材料一,概括西方“逆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并指出“逆城市化”的实质。
(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与西方“逆城市化”的不同,指出“逆城市化”的进步作用。
2022-06-2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车间和机器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工人一般每天工作13至14小时,在一整天里,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这一变化(     
A.有利于优化手工工场的管理B.反映人类劳作方式的重大变革
C.表明传统的农业已不复存在D.导致人们逐渐摆脱了体力劳动
2022-09-29更新 | 2424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处于封建鼎盛时期的葡萄牙冲在各国殖民扩张的最前列,其工商业基础十分薄弱,封建王权占统治地位,但却垄断了东方贸易。1572~1581年,荷兰资产阶级领导了独立战争,独立后的荷兰随即开始了海外殖民掠夺,巨额的殖民掠夺财富转化为资本积累,资本市场日趋繁荣,荷兰成为欧洲的经济领袖。它的威力主要建立在商业霸权之上,偏重商业资本发展的路径使荷兰到18世纪时国运衰落。17世纪下半期,英国从荷兰手中夺取了海上霸权。到18世纪最后30余年,英国率先开始了改变整个世界面貌的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最终将英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回顾西欧这两个世纪的历史可知,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决定的社会结构先于制度变迁并决定制度变迁。

——摘编自潘悦《16~18世纪西欧诸国的经济兴衰与制度变迁》

材料二   在18世纪欧洲内部变化过程中,比较清晰的一点大概就是西欧与东欧状况的明显差异。在通向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秩序的变化、政治结构的革新等方面,18世纪无疑是西欧开始掌握主导权的分水岭。在发生明显变化的西欧,也是以西北欧,尤其是以英国和法国为先。在欧洲整体的分工体系中,通过将自己定位为向商业和工业发达、人口持续增长的西欧提供粮食的地区,东欧寻求到了新的出路。

——摘编自【日】森谷公俊等著《兴亡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6~18世纪葡萄牙、荷兰、英国先后崛起的首要条件,并以英国这一时期的史实为例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决定的社会结构先于制度变迁并决定制度变迁”这一结论的合理性。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无疑是西欧开始掌握主导权的分水岭”的原因和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2022-06-16更新 | 11864次组卷 | 82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洋河如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6 . 如表反映了1780年至1851年英国出口增长的情况。对表中数据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总出口
(百万英镑)
名义GDP(百万英镑仅计英格兰)工业品在工业产品中的比重(%)
17808.7116.625
180128.4230.940
183138.9372.449
185167.3505.569
A.生产与资本的高度集中B.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确立
7 . 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末,饮茶已经非常普及,上层贵族优雅地啜吸着盛在弓形陶瓷茶杯里的上等春茶,而下层普通民众喝着盛在有缺口的陶土杯子里的劣质红茶,尽管茶叶有贵贱之别,但其流行程度不分伯仲。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社会阶级差别的日益淡化B.中国茶叶完全占有英国市场
C.社会贫富差距的逐渐缩小D.工业革命及世界市场的扩大
8 . 下图是1786—1830年间英国一百棉纺价格变化示意图(单位:先令/镑)。导致图中棉纺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棉花广泛种植降低了棉纱价格B.对外贸易促进了棉纺产品出口
C.经济危机导致了棉纺产品滞销D.棉纺织机器的发明与广泛使用
2021-08-27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以下为1841年、1877年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变化比例图。由此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英国进入蒸汽时代B.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C.就业结构出现变动D.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