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西式建筑在中国出现,多集中于澳门,主要由传教士和殖民商人修建。18世纪,由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设计,中国工匠精心修建的圆明园分园——长春园的欧式宫殿,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光辉典范。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体现,开始大量传入中国,给国人巨大的思想冲击,如康有为见识了香港西式建筑林立、街路整齐后,认为西人治国有方,进而摒弃了“西人为古之夷狄”的看法。20世纪上半叶、西式.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上海国际饭店高达24层。另外,资政院、教堂、医院等建筑也一改中国传统建筑.“城高池深”的特点,体现了某些近代社会的气息。

——摘编自田毅鹏《西式建筑进入中国的沧桑往事》

材料二   早在秦汉时期,西方就通过陆路交通,从中国瓷器、漆器等商品上的建筑、风景图案信息来猜想推测中国园林。16世纪末开始,来华传教士的著作中对中国园林的记录让西方全新认知了中国园林,如《张诚日记》认为中国屋宇、花园的美在于布置得宜和对自然的模仿。18世纪,传教士马国贤、王致诚分别将《避暑山庄图咏》《圆明园图咏》传到西方,让西方对中国园林的了解进入到图像时代。受中国园林艺术影响,英国率先在西方兴建了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为特征的自然风景园。

——摘编自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大量传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式建筑风格东渐和中国园林艺术西传的不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历史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中国出现了大量“官督商办”企业,这些企业名为“商办”,实由官府控制。现代股份制企业要求以严格、科学的经营管理作为保证,否则,企业就根本不可能有效地运作。所以,“官督商办”企业的腐败性是它们适应不了商品经济日益发展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直接原因。其结果引起了“官督商办”企业本身及其从业人员的分化与转化。

——摘编自(美)费维恺著,虞和平译《中国早期工业化》等

材料二   随着贸易半径的扩大,特别是海外贸易的兴起,英国商人在继承了旧的组织形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合伙制的组合形式,最终开创了具有近代意义的股份公司。到17世纪末,英国商人不再用获得特许状就可以成立一个法人企业,摆脱了国家对股份公司的控制,具备了私人企业的性质。

——摘编自李新宽《重商主义时代英国企业组织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早期企业的不同。
(2)某学者认为,社会环境的差异是中英两国早期企业不同命运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该观点。(要求:赞成、反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处于封建鼎盛时期的葡萄牙冲在各国殖民扩张的最前列,其工商业基础十分薄弱,封建王权占统治地位,但却垄断了东方贸易。1572~1581年,荷兰资产阶级领导了独立战争,独立后的荷兰随即开始了海外殖民掠夺,巨额的殖民掠夺财富转化为资本积累,资本市场日趋繁荣,荷兰成为欧洲的经济领袖。它的威力主要建立在商业霸权之上,偏重商业资本发展的路径使荷兰到18世纪时国运衰落。17世纪下半期,英国从荷兰手中夺取了海上霸权。到18世纪最后30余年,英国率先开始了改变整个世界面貌的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最终将英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回顾西欧这两个世纪的历史可知,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决定的社会结构先于制度变迁并决定制度变迁。

——摘编自潘悦《16~18世纪西欧诸国的经济兴衰与制度变迁》

材料二   在18世纪欧洲内部变化过程中,比较清晰的一点大概就是西欧与东欧状况的明显差异。在通向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秩序的变化、政治结构的革新等方面,18世纪无疑是西欧开始掌握主导权的分水岭。在发生明显变化的西欧,也是以西北欧,尤其是以英国和法国为先。在欧洲整体的分工体系中,通过将自己定位为向商业和工业发达、人口持续增长的西欧提供粮食的地区,东欧寻求到了新的出路。

——摘编自【日】森谷公俊等著《兴亡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6~18世纪葡萄牙、荷兰、英国先后崛起的首要条件,并以英国这一时期的史实为例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决定的社会结构先于制度变迁并决定制度变迁”这一结论的合理性。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无疑是西欧开始掌握主导权的分水岭”的原因和影响。
4 . 如表反映了1780年至1851年英国出口增长的情况。对表中数据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总出口
(百万英镑)
名义GDP(百万英镑仅计英格兰)工业品在工业产品中的比重(%)
17808.7116.625
180128.4230.940
183138.9372.449
185167.3505.569
A.生产与资本的高度集中B.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确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   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并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经济原因。这种政策的推行有利于英国形成怎样的国际地位?
(3)据材料三说明美国能够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取得并保持领先地位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
2020-05-2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