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80年代,在英国棉纺织业中,手工织机仍占绝对优势。到了 19世纪中期,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动力织机增至22.5台,其中蒸汽动力超过了水力。手工织机则减少至6万台。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工厂。1872年,官方展开了一项调查,采访者询问了约254万人,其中约201万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   企业联合起来进行大规模经营形成垄断组织,这在19世纪末已经很普遍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它们固定产品价格、限制商品生产,并划分销售市场,由此获得丰厚回报。它们往往可以提供比较持续的和有保障的就业,但有些垄断组织更为贪婪,贫穷和饥饿还是困扰着劳动者。

——摘编自[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推动英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垄断组织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将纺织机、蒸汽机等一系列技术列为“高科技产品”,对美国实行技术封锁,并通过法令禁止机器、设计图纸或相关模具出口。英国政府还明确禁止工匠移民美国,向美国移民的工匠和制造业主一经发现即予以逮捕。1803年英国议会通过《旅客法》,进一步阻止熟练工匠和产业工人移民美国。同时,为了防止技术泄密,英国人极少同意外国人参观本土的纺织设备,并将盗窃蒸汽纺织机设计图纸定为严重的犯罪行为。

——据陶惠芬《欧美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利用》等

材料二   下表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的演变

时间对华管制政策备注
1949年允许非战略物资出口,禁止军事物资出口新中国刚成立
1950年实行全面禁运朝鲜战争爆发
1952年扩大对中国禁运,中美贸易冻结巴黎统筹中国委员会成立
1969年贸易解禁,允许非战略物资的贸易尼克松执政
1972年允许非战略物资出口,享受偏向性优惠《上海公报》发表
1980年原则上可获得军民两用技术苏联入侵阿富汗
1983年将中国提升为“友好非盟国”待遇,基本取消对华输出管制里根执政

——据姜辉《美国出口管制政策与我国技术引进路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对美国技术封锁的影响。
(2)概述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发展国家如何突破科技发展的种种限制。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前期纺织、采矿和冶金行业的发展,要求改进运输工具,蒸汽机车和铁路应运而生,轮船逐渐取代了帆船。交通运输迅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工业革命向全球扩展。
第二次工业
革命时期
电力和内燃机逐渐代替蒸汽机,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运输费用。同时,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汽车运输和飞机运输异军突起。从地面铁路、汽车,到水面轮船,再到空中的飞机,立体的运输体系逐渐完善。
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
人类对原子能的利用突飞猛进,原子能除了用于发电外,已经在海运中采用。交通动力飞跃发展,动力来源多样化。
21世纪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各种交通运输手段的“大交通”已经成型,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摘编自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工业文明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2-05-19更新 | 228次组卷 | 56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景德镇一中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美、德民主化道路

美国

德国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国独立;
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向丹麦发动战争,即第一次王朝战争;
1866年,普鲁士对奥地利开战,即第二次王朝战争;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即第三次王朝战争;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称帝,宣告德意志帝国成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摘编自乔明顺《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关于西方近代化特征有不同的看法。第一,近代化是一种革命进程。现代性与传统的尖锐冲突,现代性对传统的破坏将贯穿近代化的全过程。……第三,近代化是一种系统进程。都市化、工业化、世俗化、民主化、教育以及传播媒介的参与等,并不是零乱、偶然地发生的,某一因素的变化总会影响到另外一些因素的变化。第四,近代化是一个全球过程。它在空间上始于西欧,后来扩展到全球。……第九,近代化是一个进步的过程。近代化所带来的创伤是多方面的和深远的,但在长期发展中,近代化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摘编自[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美国和德国是如何确立政治近代化道路的。
(2)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对材料二中“近代化是一种革命进程”这一看法加以说明。(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方面答)
6 . 英国的乡村振兴最早发端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圈地运动,大量的家庭农场建立。

经历工业化时代,英国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作为最早完成农村现代化的国家之一,早在18世纪中期英国就开始了农业教育现代化工作。20世纪初期,英国颁布《福斯特教育法》,许多农村居民逐渐享受到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由于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较大,加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英国从工业革命之前的重要粮食生产国转变成为进口国。二战结束后,英国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例如,通过颁布“绿化带”政策保护农业用地和农村土地;1949年颁布的《国家公园与乡村通达法》要求英国政府设置“国家公园”及其管理机构,以保护乡村土地和自然景观。20世纪60年代欧洲共同体的创立减少了欧洲发生战争的威胁,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现代生活的同时,人们更向往回归自然的乡村美景,“逆城市化”现象逐渐出现。英国的农业政策和农村经济逐步发生了变化,开始关注乡村地区休闲娱乐开发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平衡。

——摘编自沈费伟《赋权理论视角下乡村振兴的机理与治理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英国乡村建设的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英国乡村建设政策的因素。
7 . 对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
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之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
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2016-11-18更新 | 604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西景德镇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