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美国人莫尔斯设计出莫尔斯电码。1845年,世界第一家电报公司——电气电报公司在英国成立。英国电报在铁路建设的带动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当时,英国每新建一条铁路,就会在铁路旁边竖杆架线。19世纪50年代,英国本土电报网络建成。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多家英国电缆公司前往地中海敷设海底电缆。1861年,马耳他——的黎波里——亚历山大海底电缆敷设完成。1866年,大西洋海底电缆的成功给英国电缆公司很大信心,它们决定将电缆敷设至印度,以加强英国本土与印度的联系。这一计划很快获得成功,英国电缆可以通过阿尔及尔——马耳他——亚历山大——亚达那到达印度。

——摘编自李雪《西方电报公司向清朝扩张初探》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中国电报业发展概况

时间

概况

1869

美国旗昌洋行在上海租界内架设了第一条陆上电报线路,之后列强纷纷在租界和通商口岸内设立专用电报线

1871

外商大北电报公司擅自铺设沪港水线,连通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电报通信,在这之后,中国的国际电信被外商水线公司垄断60余年

1875

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修建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19世纪

80年代

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并修建津沪电报线;1882年,津沪电报总局改为官督商办;
1884年,津沪电报总局由天津迁上海,后改称中国电报总局

——摘编自陈永生、刘晓怡《中国近代海关电报管理规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电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简析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中国电报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2024-04-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休闲生活视为实现人生幸福的途径。古希腊每年有50多个大众狂欢的节日,政府要求一个人首先应该成为一个能够创造和享受幸福生活的好公民,不必人人都是至善的人,公民个人的快乐和不适决定了有利与有害之间的界限。当人的自然人性与社会秩序发生冲突时,人们应依据自然法而行动。在国家层面,为全体公民提供享受休闲生活的必要条件是城邦(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判断一个城邦政治是否修明的重要指标。在个人层面上,对休闲生活的选择是公民个人的自由,享受休闲生活实现公民权利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张玉芝《中西方古代社会休闲观念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工厂中开始实行法定周末假日。使工人定时休闲的时间有所增加。在1850年以前很多产业工人就开始享受星期六半日假。1859年据工厂视察员报道,工厂法的实行,更加明确清晰地划分了工人的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与此同时,工业化生产使日常消费品的数量增加、价格下降,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日常休闲的方式和内容。是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人的收入更是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正是由于收入的增加,才使商业化休闲活动和新式休闲消费品得以稳步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这一时期的铁路不仅能够通往工厂或办公室,还能通往海滨和乡村,这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摘编自马婕好《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休闲生活》

材料三   知识化、信息化的今天,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不仅给人们观念带来根本的转变,而且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一定的冲击。它使个体的自由意识和主体意识得到不断强化,从而促使人们形成自主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在日益发展的横向文化交流、融合中,将越来越形成高度文明、进步、新颖、科学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生活品味、生活质量必将不断提高。

——摘编自刘海春《现代休闲生活方式的本质、样态及未来走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对休闲生活的态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休闲生活转型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对现代休闲生活的影响并概括推动民众休闲生活发展的因素。
3 . 19世纪中期,英国环境污染治理可分为政府治理和非政府组织自发治理。政府治理手段包括:制定法律法规、设立中央巡视员制度等。非政府组织治理多为民众自发组成团体,从事环保活动。这表明当时(     
A.英国有完善的环境立法B.英国多措并举治理环境
C.工业革命加剧环境污染D.环境问题激化社会矛盾
2023-08-23更新 | 258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4届年高三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4 . 回顾历史,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国家和人民有不同的“愿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机器时代的愿景”

19世纪30年代,作家兼革命家弗洛拉·特里斯坦(18031844年)游历英国时写道:我对英国无产阶级有所了解后,再也不认为奴隶制是人类社会最悲惨的制度了。奴隶一辈子不愁没饭吃,生病会得到照料。而英国工人和雇主之间没有任何纽带,如果雇主不需要劳力,工人就会饿死。1836年,她写道:“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傅立叶的学说含糊不清。”弗洛拉告诉手工业工人协会的成员:“如果你们继续分裂下去,就会失去力量,就会倒下,被种种不幸踏得粉碎!”弗洛拉还请求议会的一位托利党议员把他的衣服借给她穿,让她可以在公众席上旁听议会演讲(当时议会不对妇女开放)。

——摘编自【英】理查德·埃文斯《竞逐权力:18151914

材料二   “新兴国家的愿景”

埃及的1952年革命推翻了以英帝国主义为靠山的法鲁克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56年,纳赛尔正式当选为埃及共和国总统。1957年开始制定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他指出:“在我们致力于实现政治独立的同时,我们也为实现经济独立而努力。因为我们相信,没有经济独立的政治独立是没有价值的,而经济独立又使政治独立完全。”7月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接着把外国的企业、银行、保险公司、商业机构和代理处都收归国有。此前纳赛尔还出席了1955年的万隆会议,在发言中强调“各国都有义务尊重别国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

——编自马云《1952年的埃及革命与纳赛尔政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弗洛拉的“愿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愿景”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纳赛尔的“愿景”及其为实现愿景所采取的措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表所示为1870——1913年美国与英国大中城市一般商品价格对比的变化。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商品价格对比1870年1913年
利物浦——芝加哥小麦价格差1:1.581:1.16
伦敦——辛辛那提腌肉价格差1:1.931:1.18
费拉德尔菲亚——伦敦生铁价格差1.85:11.19:1
伦敦——波士顿毛纺品价格差1:1.591:1.28
A.美国工业化水平得到了提升B.美英两国的霸权斗争渐趋激烈
C.工业革命扩大了各国的往来D.英国整体的经济实力日益下滑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居民主食在之前土豆、面包基础上,增加了荼、蛋类、鲜肉等,粮食替代品增多,农业劳动力加快了向畜牧业的转变。在发展中,由于环境保护观念不强,造成土地污染,影响了土地的生产能力。与英国大趋势相同,该地对国外粮食市场的依赖性显著增强,但其粮食供应和分配体系的组织性却比不上伦敦等大城市。同时,20多年的英法战争,法国长期经济封锁,切断了英国从国外进口粮食的主要来源。这些因素使曼彻斯粮食供应问题凸显,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动荡和骚乱。鉴于此,政府在曼彻斯特修筑了多条运河和铁路,方便了粮食供应;19世纪30年代该地成立的反谷物法同盟导致《谷物法》于1846年废除,迎来了英国自由贸易的时代。曼彻斯特粮食供应问题得以缓解。

——摘编自贾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以曼彻斯特为例》

材料二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一些不法粮商操纵粮食市场,使上海米市从6月中旬起价格大涨。于是,中央委派陈云到上海开展一场保卫新生政权的经济战。在陈云指挥下中央财委和上海市政府从江苏、浙江等地收购大米,调运到上海。同时,国营粮食公司在市场实行有计划的批发抛售,在零售环节,对工厂、学校等办理直接供应和重点配售,使全市六分之一的人口能以低于市场批发的价格买到粮食。同时,工商管理部门对市场各项制度作重大改革,如规定中途退市后不得再进场交易,以割断粮食市场与其他市场间的联系避免相互哄抬价格等。这些措施很快收到了实际效果。另外,为打击私商投机哄抬,国营粮食公司连续降低售价,大量抛货,迫使私商以低于市场价亏本售出粮食。1950年,上海市政府又成立新的上海市米业市场,交易秩序大为好转,粮价平稳下来。这是新中国在经济战线上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摘编自贺涛《上海解放之初的“米粮大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曼彻斯特粮食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其解决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上海解决粮食问题呈现的特点及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2022-06-16更新 | 11864次组卷 | 8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1870年后,随着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工业化,英国提出建立“保护性市场”,试图将殖民帝国建设成自给自足的巨大贸易单位,主张用关税来防止外来竞争,使宗主国富裕繁荣。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A.经济落后于后发工业国B.试图争夺殖民霸主地位
C.重商主义观念重新抬头D.进行区域一体化的尝试
9 . 19世纪初,曼彻斯特的大资本家们大多住在伦敦或自己的庄园,在他们看来,工业城市里“没有惬意的骑马兜风,没有闲暇的漫步,只有嘈杂、匆忙和杂乱;普通人在这里“看不到同情”,缺少“强大的社会道德约束”,有的只是“金钱关系”。这一状况反映出
A.大机器生产导致的社会倒退B.生产关系领域发生的新变革
C.人们对城市化进程难以适应D.两极分化最终造成阶级对立
2022-04-05更新 | 594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励德双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发展迅猛。化学工业中,酸碱等基本化学品产量据世界首位,染料、医药、照相用化学品驰名世界;1913年德国电器制造产品占世界的35%;发电机、造船、汽车制造尤为突出。德国经济的发展突出表明
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B.后起国家可以借助新科技实验弯道超车
C.工业化水平是影响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D.统一的世界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
2022-03-06更新 | 1065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