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下图是英国18——19 世纪部分年段离开土地的农民人数情况。下图最适合用来探究这一时期英国(     

A.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B.殖民扩张推动海外移民
C.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D.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教学检测(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简表

   源头国或地区危机及影响
1825年   打击了英国工业的所有部门,造成了工人阶级的极端贫困,激起了他们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斗争。
1847年   从英国向法、德、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传递,使这次危机具有国际性质。
1857年   美国的货币危机演变为英、美、法、德、俄等国的工业危机,英法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挑起奥地利和意大利的战争。
1882年     波及资本主义各国,并蔓延至其它国家和地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被迫制定了第一部反垄断法,西方国家进入帝国主义时代。
1907年     危机波及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殖民地半殖民地,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掠夺过程中的矛盾。
1929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美国等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德、日法西斯上台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20世纪
70年代
     美国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交织,经济陷入“滞胀”,加剧了国际经济、金融的动荡。
     严重打击了依赖中东石油发展的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原有的OPEC 组织影响力扩大。
20世纪80年代     拉美主要债务国先后爆发债务危机,对西方国家出口产生影响。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改变原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信贷体系。
1997年东南亚由泰铢贬值引发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危机后,亚洲国家纷纷进行改革,要求加强合作。
2007年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在危机中,国际社会向美国提供了不少援助。

——改编自朱炳元、徐璐《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次经济(金融)危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经济危机与XX”为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补充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5-2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海口市第一中学、文昌中学、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31年,发明家、科学管理先驱巴贝奇创立“英国科学促进会”。该组织在英国的每一城市和各处殖民地举行会议,这些集会成为当代重大科学争论的战场,协会还普及科学,提倡和资助研究工作。这反映了(     
A.英国宗教改革由此拉开序幕B.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掌握科学
C.英国民众普遍具备科学精神D.科学管理推动生产效率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英国于1868年颁布的《贫民窟清理法》、1890年颁布的《工人住房法》等法律,要求地方提供公共住房,如1890年成立的伦敦郡委员会依法兴建了工人住房,1909年英国又通过了《住房、城镇规划等法》。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     
A.工人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B.工业化与城市化迅速发展
C.英国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D.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沙俄武装强占伊犁、阿古柏盘踞新疆喀什等地、日本国入侵台湾,清朝面临边疆危机。海防与塞防成为清朝重臣们争论的焦点。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李鸿章“近日财用极拙,人所共知,欲图振作,必统天下全局合盘同筹而后定计。”“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江海防维实为今全局要务”.
王文韶“俄人占我伊犁,有久假不归之势,只要俄人不能得逞于西北,则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否则我师退一步,则俄人进一步,我师迟一日,则俄人进一日,事机之急,莫此为甚.
左宗棠“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摘编自尹金海《学术视野中的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等

材料二   世界主要海权国家崛起的模式

国家崛起模式
西班牙海权(海军+海洋法律)+殖民扩张
荷兰海权(海军+海洋法律)+殖民扩张+暴利的商业贸易
英国海权(海军+海洋法律)+殖民扩张+暴利的商业贸易+工业革命
美国海权(海军+海洋法律+海洋秩序)+殖民扩张+暴利的商业贸易+工业革命+技术创新+软实力

中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列强炮舰面前遭受的屈辱一直激励着我们要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决心。但是,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发展军力是为达成国家的战略目的,而不是为了满足海上强国梦”

——摘编自刘中民《海权发展的历史动力及其对大国兴衰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位官员应对边疆危机的主张及他们争论的焦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海权观念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024-04-3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概况
公路美国的交通革命始于公路的大规模修筑。美国独立后,随着大批人口的西移,修筑更多的公路成为必要。然而,仅靠公路不能完全满足东、西部交通运输日益增长的需要
汽船1807年,美国人发明了汽船。到1860年,整个密西西比河水系都呈现出汽船来往行驶的繁忙景象
运河19世纪初开始大规模挖掘运河。1817年至1825年开凿的,连接了哈得逊河和伊利湖,开辟了五大湖地区通向纽约的航道。从此,西北部的农产品通过这条运河被源源不断地送往东部沿海口岸
铁路19世纪美国交通运输史上的最大变革是铁路的兴建和火车的发明使用。1850年,美国铁路总长度为9021英里,超过英国而居世界第一位

材料二   美国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刺激了钢铁和煤炭工业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如机械工业,木材工业的迅速发展。制造业的西移,使美国东、西部经济发展逐渐趋于平衡,1860年美国工业居世界第四位,农业在美国经济中尚居主要地位。到19世纪末,美国工业已经跃居世界首位。

——摘编自张玲蓉《试论19世纪美国交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①处的人名和②处的运河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9世纪美国的交通运输革命”,自拟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4-2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教学检测(四)暨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8世纪中期以来,带殖民地色彩的近代国际分工体系得以确立,世界市场的范围和容量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额急剧增长,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数以亿万计的人口大迁移。这些现象表明(     
A.列强对外侵略矛盾重重B.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C.全球化取得了实质进展D.列强加紧侵略落后地区
2024-04-2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在1701~1751年间仅增长了5%,其中的20~30年代甚至出现负增长。从18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人口年增长率达到1.45%,1811~1821年间,增加到1.8%,1681~1821年,英国人口增长133%。其中,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1801年时915.6万,1831年达1405万。这种前所未有增长速度被称为英国“人口革命”。在此期间,英国农牧业得到发展。政府又逐步在全国推行斯品汉姆兰法,此法规定按人口和物价状况领取救济金,这使儿童实际上成为一种收入的来源,因而刺激了人口出生率增长。

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的增长,反映了英国人口的重心由东南向西北转移。1701年,西北部人口占人口的20.3%,伦敦和南部占56.5%,到1831年,西北部占28.3%,伦敦和南部50.1%。就人口的流向看,据统计,1701年和1831年的人口,农业区,分别是194.9万、369万:工商业区,分别是195.4万、631.8万。1750年城市人口占全国的比例是1/4,1801年上升到33.8%,185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人口上升到50.2%。

人口重心的转移,使原来落后但矿产资源丰富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得以开发.这样就形成了分布较广、各具特色的多个经济发展中心。如,1861年时,东南部的伦敦人口280万,仍居英国首位,其次是西北部的利物浦人口44万、曼彻斯特36万,都为棉纺织中心。

一摘编自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19世纪30年代英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说明其成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世纪中叶,利物浦成为全世界棉花贸易的中心。利物浦棉花经纪人协会通过决议,要求所有出售的棉花都需符合样品质量,不久又提出了棉花质量的基本标准。这一标准的提出(     
A.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形成B.适应了机械化生产的需要
C.构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D.确保了棉纺织业原料品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前期英法处理土地问题的举措

时间

英国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占总圈地法案比例时间

法国涉及土地问题的法令
1755- 1780 年

38%

1793年6-7 )

公安委员会颁布土地法令规定:将土地划分为小块卖给逃亡者;公有土地按人口分配给农民:无偿废除一切封建权利。约有200万农户获得土地
1790 -1830 年
代中期
43%1804年《拿破仑民法典》规定“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物之所有权,不问其为动产或不动产,得扩张至该物由于天然或人工而产生或附加之”

2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法农业对比

英国法国
18世纪中叶开始,推广四圃式轮栽制,即耕地分区轮作制19世紀初期耕地以三年轮作制为主
18世纪中期至1850年后,收割机、割草机、等机器在农业上使用和推广开来19世纪中叶,大部分地区采用传统农具。除打禾机外,其他农机使用和推进缓慢
19世纪40年代,人工肥料迅速推广直到1870年,“人工肥料”仅在试验田里使用
18世纪下半叶,1英亩耕地可产28蒲式耳(1蒲式耳约等于27公斤)谷物同一时期,法国只有18蒲式耳谷物

3   19世纪上半期英法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变化

时间英国法国
180173.5%90%
1851489%75%

——摘编自刘书增《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英法农业经济比较》等

(1)根据表1和表2,指出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法农业发展存在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