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2019-01-30更新 | 4746次组卷 | 100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B卷)历史试题
2 .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2018-06-09更新 | 13477次组卷 | 181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师大万宁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19世纪上半期,英国积极倡导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要求降低关税,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英国是最早确立民主制度的国家
B.英国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海外市场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D.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4 .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2017-10-06更新 | 220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0年海南省高三五校联考历史卷
5 . 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20世纪以来,英国倾力治污,使伦敦的天空从滚滚毒雾到重现蓝天白云。这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浸淫。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以后的英国人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称之为“快乐的英格兰”。

——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三   (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说明,工业革命使英国在政治、经济的近代化道路上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革”?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
6 . 下图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
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
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
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
2016-11-27更新 | 885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海南文昌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7 .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2016-11-27更新 | 7723次组卷 | 189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者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
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B.民主体制的普通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人民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016-11-27更新 | 2139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海南卷)

9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德国工业化启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2500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海南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