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0年,美国开始农业现代化。1862年,美国通过了三个有决定意义的农业和农业教育立法;政府用稳定资金和健全制度推动农业建设,30年间建设了数十项大型水利工程。20世纪初,美国实现了农业半机械化。20世纪前期,美国两次农业危机,政府投入重点转向控制农业生产、维持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恢复发展。1940年,美国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1950年后,美国鼓励农用新技术,极力扩大农产品外销,农业水利化、良种化、化学化达到很高水平,在世界上最早实现农业现代化。

——摘编自《美国农业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1926年,斯大林指出没有工业发展苏联农业就无法发展,试图以美国模式改造苏联农业。1929年,苏联农业开始集体化。1933年,苏联拖拉机站和农场政治部门到村庄,在长期系统引入农机械和农业技术…到80年代初期苏联创造了一个工业投入、工人生产、科学家规划,各界广泛参与的庞大复杂的现代化农业系统。

——摘编自《苏联农业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简析美国在世界最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各国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黑夜代表罪恶和危险。在欧洲历史上,每当夜幕降临,城市里钟声响起、城门关闭,并伴随宵禁巡逻。城市里晚上不准经营,既是宵禁的要求,也是行会的规矩。从近代开始,人们对黑夜有了新认识。基督教文化认为黑夜不再仅仅是恶的象征,也是一条通往神灵的路径。从1617世纪以后,贵族们开始逐渐享受夜间的娱乐生活,普通市民中的少数人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享受夜晚生活。那时宵禁令还在,但规矩已经放松。进入19世纪,随着照明条件的改善和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夜生活的时尚潮流已势不可挡。剧院、俱乐部、音乐厅、赌场、酒馆是夜生活的主要场所,数量迅猛增长,甚至24小时开放。一些城市不再夜晚关闭城门,夜生活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生活。

材料二   欧洲人对夜晚态度的变化也带来了夜间劳动的普遍化,有学者估算,1800年时,伦敦人的睡眠时间平均只有6.5个小时。经过劳工与雇主的反复博弈,到1919年,欧美大多数国家基本实现了8小时工作制,但一种新的劳动制度---夜班工作制,逐渐推广开来。为最大限度使资本增殖,通宵达旦的工作常常采用换班工作方式,那些被称为“日工”“夜工”的人从早6点到晚6点,又从晚6点到早6点,进行换班工作。这样既能确保劳动者的劳动时间符合法律规定,又可以使厂房、机器等资本在夜里得到充分利用。

材料三   在世界市场的建立以及随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黑夜与白天具有相同的时间性,对于资本主义而言,它们都是必须开发、利用的资源。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表明,资本主义起先是从空间上不断向外扩张,随后又逐渐地从时间上侵蚀黑夜。夜生活是资本的杰作,而夜班生产是资本对黑夜的占领。

——以上材料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市民夜间生活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夜班工作制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夜生活是资本的杰作,而夜班生产是资本对黑夜的占领”的理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冲破了区域性的限制,从而消除了各地区饮食内容的差别,打破了食物原料的短缺状况,改变了传统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形成了营养饮食和科学饮食的新观念;使饮食更讲究食品质量与文化品味。新航路的开辟,使饮食礼仪进一步规范化,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全新的饮食消费文化。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英国环境恶化、卫生状况糟糕、食品掺假等社会问题突出。1847年,英国素食者协会成立,在协会的指导下一股素食主义风潮兴起,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协会的会员主要是工人阶级。协会的分会主要分布于北部和东南部的城市。针对工人阶级贫穷、时间匮乏,营养不良的特点,协会制作了一些宣传素食廉价、快捷、有益于健康的小册子等。协会还不断翻新素食的做法,发明了很多新的菜式,人们蔬菜消费的比例大为提升。至19世纪晚期素食者餐厅与咖啡馆遍布了整个英国。

——摘编自王钰峰《19世纪英国素食主义运动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饮食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素食主义风潮的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欧洲饮食变化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其人与“旧世界”发生的人口爆炸之间,是有关联的。印第安人向世界贡献出5项颇具价值的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豆类、树薯,这些作物后来得到广泛种植、食用。就地理分布而言,玉米恰好位于水稻和小麦的生长带之间。世界玉米田每单位平均产量几乎是小麦的两倍。美洲食用作物的最大优势,正在于它们对土壤,天气与栽培的要求与旧世界作物全然不同,生长季节也与后者有异。美洲作物往往不会与旧世界作物竞争,反而与之互补。1492年之前的无用之地,因这些美洲植物的进驻,也变得能栽种粮食了。在许多地区,由于美洲作物对阳光,雨水或其他因素的要求与旧世界作物不同,农人可以排除休耕季了。

——摘编自[美]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材料二   自17世纪初第一家荷兰酿酒厂成立以来,食品贸易和饮食文化使纽约焕然一新,食品企业通过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和运输创新为食品国际贸易奠定了基础,加上在战时为水手和士兵提供食物,纽约的食品制造对美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大量涌入的德国移民使纽约的啤酒厂成倍增长,纽约曾是19世纪美国最大的啤酒花种植基地。1862年,南北战争时期的啤酒消费税催生了美国啤酒酿造协会,这个以啤酒制造商为主的行业协会在很长时间内都以德语为官方语言。19世纪中叶兴起于纽约市内的肉类加工区,离时装区不远,到1900年,该地区已聚集了250家屠宰场和包装厂。

——摘译自[美]JoySantlofer《食品都市》(FoodCity:FourCenturiesofFood-MakinginNewYork)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洲作物外传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纽约跻身食品都市的背景。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世界食品(物种)交流进程中得出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
(1)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填写下列空格内容。
经济的工业化
①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启动,它是以____的发明为主要标志。
②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____的发明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①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1787年颁布的《合众国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____、国家体制是____

英美关系阅读材料以下是1781年到1783年的英美关系

1781年,英军向美军投降,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但英国拒绝承认美国独立。

1782年英国的一幅漫画(如图:不列颠娜与流浪女儿美利坚)。

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合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材料①、③摘编于华师大版高中历史课本,②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网。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英美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

曼城印象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9世纪30年代考察了工业革命中的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后,留下了精彩评论

“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这里人性获得了最为充分也最为野蛮的发展;这里创造了文明的奇迹,文明之人却几乎沦回野蛮人的境地。从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流出了足赤的黄金”。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曼彻斯特城市状况的认识?
2023-07-0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开始,新建的大工厂突然需要成千上万的人手,而广泛采用机器降低了对劳动者体力和技术的要求,儿童就成为资本家所使用的廉价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当时英国的新兴纺织工业特别需要手指细小而灵巧的儿童,成千上万这种从七岁到十六岁的无依无靠的未成年人就被运到北方去了。

——摘编自施义慧《19世纪英国解决童工问题原因探析》

材料二   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儿童身心受到严重伤害。19世纪,大量儿童从事繁重劳动,社会缺乏优质劳动力,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19世纪末,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英法等国先后制定法律,保护儿童免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剥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监护权。

——摘编自侯壮丽《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童工状况》

材料三   20世纪初,多国在瑞士日内瓦签署第一份《儿童权利宣言》,提出儿童应受特殊保护。1946年,联合国设立儿童基金组织。1989年通过的《国际儿童公约》,确认每个儿童均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现已有196个国家签署该公约。

——摘编自叶慧《20世纪历史进程中"儿童权利"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现童工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使用童工产生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18世纪以来未成年人权益发展历程,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3-06-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句容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小麦是英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英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以前,小麦在英国的食谱中还属于奢侈品,但到18世纪60年代,小麦已成为大部分劳工家庭的主食。同时,食物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阶层性。社会下层主要以面包作为主食,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主食则包括了蔬菜骨头汤、烤羔羊肉、烤牛排、冷牛肉沙拉等其他食物。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因此发生变化,烤面包长期以来是家务劳动的主要内容,到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却只有一半居民自己烤面包。如果说法国人是吃得多而喝得少,那么19世纪中期的英国人便相反,他们把喝看成是餐桌上主要的事。

——摘编自舒小昀《谁在养活英国: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食物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初,农业在英国国民净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15.2%。英国的耕地总面积约为1840万英亩,1870年的小麦产量为3070万公担,本国生产的粮食基本能满足79%人口的需要。18951904年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占6.2%,许多农民离开土地,在英国政府看来,只要能保持其殖民体系,英国农产品供给就不存在问题。到1910年,英国小麦产量为1540万公担,1870年到1910年英国进口小麦增长了近3.5倍,英国进口的小麦占到国内消费量79.7%。到1914年,英国耕地面积变为1430万英亩,本国生产的粮食仅能满足35.6%人口的需要了。

——据任艳、常伟《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农业的兴衰及其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后英国“饮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到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怎样的粮食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与英国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认识。
2022-04-27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
8 .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过程,也是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以寻求尽可能低的运作成本。

——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请回答
(1)1500年前后推动资本主义从欧洲向外界传播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该事件影响下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推动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主要因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雇主与雇工之间出现了一道不可弥合的裂痕。……到了这个工厂时代,以一个工人积蓄来衡量一个工厂及它的动力机器和生产机器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而且价格高昂的东西。……在地主商人以及向贸易公司、商人和国家提供贷款的金融家之外,一种崭新的工业资本,一种左右国家命运的极具活动的势力正在崛起。

—— 据(英)韦尔斯《世界史纲》整理

材料二   曼彻斯特,17601830年,居民从17000人增加到180000人,变成了第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来自农村的人迄今生活和劳动在“自然节奏”之中;现在“自然节奏”变成了工厂的“人为节奏”。很多人很难或根本就无法适应这种情况,从而就产生了失业和社会灾难……空气和用水都受到严重的污染,那是工厂的烟囱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而随意排放着烟尘。法国学者亚力克西·托克维尔访问曼彻斯特以后写道:“文明创造了它的奇迹,而文明了的人却几乎变成了野兽。”

            ——节选自百度文库

材料三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那些沉默的、未受教育的、没有组织的贫民失去一切财产,被推向更悲惨的境地。……“私人企业”只关心自己的营业情况,盘算怎样获取最大利润,根本不关心别的。粗造的工厂建立起来了,尽可能花最少的钱建造,尽可能容纳最多的机器和工人。工人的住宅紧靠着工厂,这些住宅非常简陋、非常拥挤,没有足够的私人空间,一切都是凑合与将就,并且以最高的租金出租……工人们随着工厂汽笛的鸣声而上下班。他们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老是在场的监工的严格监督下。工作是单调乏味的:拉控制杆、刷去污物、接上断线。雇主自然把他们的工资账单看作是一笔应该尽可能降低的开支。因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尤其是纺织工业中的,更喜欢雇佣妇女和孩子,因为妇女和孩子更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而且更服从命令。   

       ——《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文明的人却几乎变成了野兽”这句话的理解。
(3)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022-03-08更新 | 32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某一处,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工厂主对工人的进厂、离厂、吃饭、喝水甚至大小便的时间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工人进厂、出厂和饮食都是在钟声所指示的一定的时间进行的。在工厂的内部,每人都有指定的位置和严格限定的老是一样的任务。”

——摘编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材料二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工业初期工厂制度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分析《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人革命”(工人运动)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