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细节中的历史趋势】
以下是17世纪后期中外历史的部分大事记:

1588年英西海战爆发,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24年荷兰窃据台湾。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后金为大清。

1637年宋应星《天工开物》刊行,总结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农业技术。

1640年李自成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1640年英国内战爆发。

1641年徐弘祖卒,其著作《徐霞客游记》影响深远。李自成入洛阳,杀福王朱常洵。

1644年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定都北京。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

根据以上大事记,指出当时中外历史的两条发展趋势,并用其它史实予以说明。
(要求:所写趋势应符合历史发展方向,运用史实准确充分,逻辑清晰。)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历史试卷
2 . 【陆权与海权】

材料一: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在1890年提出“海权论”,认为“海权,包括海上军事、经济力量等一切可以增强海上力量或者是海洋控制权的东西,足以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他还强调,建立海权需要有一定的地理条件,比如该国是否拥有海岸线、良港等,同时也需要人口、资金等大量资源,因此从古至今都必须是国家行为,岛国英国比法国更加坚定地向海洋发展,才拥有了海权乃至世界霸权。海权论的问世使建设世界一流常备海军的观点在美国占了上风。西奥多·罗斯福就任海军部副部长后,很快制订了一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古巴和菲律宾的方案,并开始谋划洲际运河的开凿。到20世纪初,海权论在美国得到了全面实践。

——吴献东《海空天5000年:大国文明与力量简史》

材料二:1904年英国历史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陆权论”的主张;他提出:“谁控制了心脏地带(欧亚大陆中心腹地),谁就控制了世界岛(指欧亚大陆),而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他认为从16世纪以来,海军力量无与伦比的机动性使海洋国家称霸世界,但随着交通技术变革,这种机动性的优势在19世纪不复存在。他警示英国必须提防陆权国家的兴起带来的挑战。

——周桂银《国际政治中的外交、战争与伦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汉提出海权论的历史依据。并结合史实说明“海权论在美国得到了全面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陆权论出台的时代背景。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海权论和陆权论内在的共通之处。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西式建筑在中国出现,多集中于澳门,主要由传教士和殖民商人修建。18世纪,由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设计,中国工匠精心修建的圆明园分园——长春园的欧式宫殿,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光辉典范。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体现,开始大量传入中国,给国人巨大的思想冲击,如康有为见识了香港西式建筑林立、街路整齐后,认为西人治国有方,进而摒弃了“西人为古之夷狄”的看法。20世纪上半叶、西式.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上海国际饭店高达24层。另外,资政院、教堂、医院等建筑也一改中国传统建筑.“城高池深”的特点,体现了某些近代社会的气息。

——摘编自田毅鹏《西式建筑进入中国的沧桑往事》

材料二   早在秦汉时期,西方就通过陆路交通,从中国瓷器、漆器等商品上的建筑、风景图案信息来猜想推测中国园林。16世纪末开始,来华传教士的著作中对中国园林的记录让西方全新认知了中国园林,如《张诚日记》认为中国屋宇、花园的美在于布置得宜和对自然的模仿。18世纪,传教士马国贤、王致诚分别将《避暑山庄图咏》《圆明园图咏》传到西方,让西方对中国园林的了解进入到图像时代。受中国园林艺术影响,英国率先在西方兴建了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为特征的自然风景园。

——摘编自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大量传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式建筑风格东渐和中国园林艺术西传的不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历史启示。
4 . [工业革命与工人运动]

材料一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引致激进主义运动在英国的兴起,并导致劳资冲突的骤然加剧。1799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反结社法》,该法案规定,任何工匠若通过结社要求提高工资,或减少、改变工时,或削减工作总量,以及任何人通过收买、规劝、诱导、恐吓或以任何恶劣的手段来唆使任何行业的工匠来实施上述行为,或无正当理由而停工的,经两名治安法官裁决后,亦可判处不超过三个月的监禁或不超过两个月的劳役。

材料二   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不仅给雇主阶层带来巨大压力,也迫使政府不得不通过改善工人待遇、增加工会权利来缓解社会危机。1867年皇家委员会通过的《主仆法》,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刑法对单个工人活动的限制,普通工人第一次得到议会特许的承认。1867年英国熟练工人获得了选举权,这促使政府必须考虑工会的权利。1871年,《工会法》在英国问世,法律规定,任何工会的活动只要限制在它的职业范围内都不应被视为非法。工会的合法性得到重申。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柴彬《从工会法律地位的演进看工业化时期英国政府劳资政策的嬗变(1799—197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18世纪末英国工人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英国政府对工会组织立场的变化。
2024-05-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T8联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压轴(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博览会的发展】

材料一   在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下,英国于1754年成立了艺术学会。艺术学会通过展览、评奖和须关来促进艺术、生产和商业的发展。一批艺术学会的艺术家于1760年首次举办了专门艺术展览,对大众开放。虽然展期只有两个星期,但参观的人数却有几千人,门票收入都用来资助贫困潦倒的艺术家。后来,这些艺术家创建了皇家美术学院,每年定期举办艺术展览。

——摘编自周秀琴等《世博会简史》

材料二   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成功鼓舞了法国精英。185338日,拿破仑颁布法令,宣布于185551日举办世博会。对1855年世博会的主办者而言,核心目标是反映在帝国统治下法国所取得的工业、农业与艺术成就。他们还意图证明帝国政权是稳定、繁荣、文明与进步的保障,借此推动法国民众对第二帝国的文化认同和体制认同。1855年,巴黎世博会拉开了巴黎乃至欧洲大陆一系列世博会的序幕。

——摘编自曾迪辉《1855年巴黎世博会探析》

材料三   192811月,在法国召开了巴黎外交会议,与会的31个国家签订了《国际展览公约并成立国际展览局。在国际展览局的指导和协调下,世界博览会趋于规范化。截至200912月,国际展览局共有156个成员国其中大多为发展中四家。除筹备举办传统的世界博览会以外,在1960年至2009年间,9个国家举办了18届园艺世博会。在1933年至1996年间,意大利米兰筹办了13次装潢艺术与建筑博览会,博览会品类进一步丰富。

——摘编自周秀琴等《世博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英国艺术展览产生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从18世纪到21世纪博览会的发展趋势及意义。
2024-05-1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6 . 英国观察家马休曾这样说:“(十九世纪)在社会上你会遇见这样的女孩,她接受了学校教育,她熟悉欧洲的每一座山脉,知晓每一个煤矿中心,但是她不会烤羊腿,滚布边;她能够通过各种考试,但不能完成家庭女仆或者妻子的责任”。这一现象从侧面说明(     
A.欧洲女性缺乏实际劳动能力B.女性角色转变提高其社会地位
C.西方的教育实现了均衡发展D.科技发展助推女权意识的增强
2024-04-22更新 | 30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大学与时代】

材料一   中古后期,西欧大学主要由学者们自发形成和组织,受救皇控制,50%以上集中于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南部,其教学与研究以经院主义哲学为核心,辅之以医学、法律等专业学科。14—16世纪,国家或民族教会创办的大学迅速增加,许多城市也在原主教学校、法律学校等的基础上相继成立大学,其分布范围向整个欧洲扩展,希腊语、修辞学和文学等“博雅课程”被认为能“发展那些蕴涵于人身心之中的最高才能”,而日益受到重视。

——摘编自易红郡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西欧各国政府新创办了各类国立农学院、高等商学院及多科性技术学院等一批新大学,主要训练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拿破仑还授予巴黎多科工艺学校“为了祖国的科学与荣誉”的旗帜。此外,企业家也创立或资助了一批大学,如欧文斯创办的曼彻斯特大学。牛津、剑桥、巴黎等传统大学在古典学科与神学之外,加强了对自然科学课程的研究。各大学相继设置了图书馆和实验室等研究设施。此外,大多数大学中兴起了诸如德意志“青年协会”式的学生组织,号召“民族团结”“为祖国服务”,反对犹太主义与斯拉夫主义。

——摘编自贺国庆《高等教育的重大转折——工业时代欧洲大学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4—16世纪西欧大学新特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欧大学出现的新变化并评价其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世纪中叶,英帝国的领土扩张有所缓和,多数英国人认为没有必要保留一个正式的帝国,英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海上霸权,完全能控制全世界的贸易。基于这一认识,英国(     
A.不再奉行炮舰政策B.对外宣扬贸易自由
C.力求取得海上霸权D.放弃贸易垄断地位
9 .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纽约、波士顿、匹兹堡和华盛顿等城市一万多个单位的35万工人举行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罢工,当时在罢工工人中流行一首《八小时之歌》,歌中唱道:“八小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归自己!”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A.美国社会阶级矛盾空前激化B.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到美国
C.工人阶级积极争取合法权益D.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10 . 【资本积累与工业化进程】

材料一   英美等西方国家工业化起步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往往伴随着殖民地扩张、奴隶贸易以及不平等交换,在完成工业化起步的同时,往往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和无业工人,引发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二战后,日本工业生产不足30年代的一半,贸易发展停滞不前,通货膨胀盛行,经济秩序混乱……1948年,美国国会成立了1.5亿美元的“自然纤维周转资金”,资助日本发展纺织业生产;通过“美元对等资金”向日本贷款8.6亿美元;1954——1955年提供了2.16亿美元的贷款;1958年通过世界银行向日本提供了2.5亿美元贷款……此外,美国私人资本也大量涌入日本,成为日本工业化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土地改革的完成,保证了农村经济剩余不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占有,保证了农村剩余最大限度留在国内,为国家将农村经济剩余集中起来进行国家工业化建设做了准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

——摘编自何二龙、孙蚌珠《土地、城乡关系及中国式工业化》

材料二

年份

第一产业产值(亿元)

第一产业占比(%)

第二产业产值(亿元)

第二产业占比(%)

第一产业就人口占比(%)

人口城镇化率(%)

1952

346.0

51.0

141.8

20.9

83.5

12.46

1957

433.9

40.6

317.0

29.6

81.2

15.39

1977

950.6

29.5

1509.1

46.9

74.5

17.55

1987

3233.0

26.8

5251.6

43.6

60.0

25.32

1997

14441.9

18.3

37543.0

47.5

49.9

31.91

2007

28627.0

11.1

124799.0

48.5

40.8

45.89

2017

65467.6

7.9

334622.6

40.5

27.0

58.52

——摘编自任保平、张星星《新中国70年工业化发展进程的演进及其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资本积累的英美模式、日本模式和中国模式的特点,并分析中国模式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工业化进程。
2024-04-04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八市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