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美]埃德蒙·柏克三世、[澳]大卫·克里斯汀、[美]罗斯·       E.杜恩《世界史:大时代》

材料二   在白银成为全球贸易迅速增长的催化剂时,一些动物不幸成为世界市场上的重要商品。有毛皮的动物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猎人获取兽皮卖到中国、欧洲和北美。17世纪,估计每年有20万到30万张紫貂皮从西伯利亚流入世界市场。18世纪,有超过1600万张北美海狸皮被制成了帽子和斗篷,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无节制地捕杀产有毛皮的动物很快使许多物种灭绝,或者濒临灭绝,并且永远地改变了这些物种从前生存的环境。除了产毛皮的动物外,近代早期的猎人还大批量捕杀鹿、鳕鱼、鲸、海象以及其他动物,商人们热切地寻找皮革、肉、油、象牙和其他动物制品,以满足世界市场的需要。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美]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15~19世纪欧洲、非洲拉美地区人口总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15~19世纪的全球性人口流动和物种交换进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统治者对江淮一带的开发极为重视。隋炀帝倾全力修筑运河,旨在开发东南。北宋漕运重心在东南六路-淮南、两浙、江南东西和荆湖南北路。明清时期,湖广(湖南、湖北)漕运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每当邻近各省或歉收乏食,或灾荒民饥,或米价上涨,或战事兴起,皆从湖广地区运粮。江浙地区由于赋税繁重、农副业的发展以及人口增长迅速等原因,不得不依食于盛产粮食的湖广等省。

——摘编自吴琦《漕运与古代农业经济发展》

材料二   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是1757年开通的连结圣海伦斯煤矿与默西河的桑基运河。它开创了由议会授权、私人开凿人工运河的先例。煤、食盐、石料、谷物及工业制成品的产量也逐年递增,这些大宗笨重商品需求的膨胀构成运河业发展的直接动因。19世纪90年代曼彻斯特轮渡运河的疏通完成时,英国运河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早已成为历史,新的竞争者铁路取代运河往昔的显赫地位,成为英国内陆运输的主宰。据统计,在整个英国运河业发展中,有370万英镑投资没有获得经济收益。

——摘编自邵会莲《英国工业革命中运河运输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以来漕运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修筑运河相比,英国近代运河业发展的特点。综上所述,从国家治理角度谈谈你从古今运河发展中得到的认识。
3 . 下表为17501900年中国、美国、德国、英国的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175018001830186018801900
32.8%33.3%29.8%19.7%12.5%6.2%
1.9%4.3%9.5%19.9%22.9%18.5%
2.9%3.5%3.5%4.5%8.5%13.2%
0.1%0.8%2.4%7.2%14.75%23.6%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其中代表英国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工业文明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2-05-19更新 | 233次组卷 | 56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景德镇一中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纺织业是近代中国最为典型的“两栖”行业。机器工业以“纺”为主,以“织"为辅,手工业以“织”布为重,以“纺”线为次。1913年,国内机制布产量增长到1756万匹,在棉布总产量中的比重也仅为2.26%。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若干现代因素催生了棉织业的原始工业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相继出现了改良的手拉机和足踏机,手拉机一人一日约能织布四五十尺。1906年,高阳商会集资向天津日商田村洋行购买织机,试办工厂,是为高阳布改良之始。晚清中央和各地方设立了一批传习性质的工艺局所,招收了许多织布学徒,学徒毕业后,成为工场工人。北京政府税务处重申“旧式土布,为织布生计攸关,除仍照土布减税成案每百斤征收出口正税1两及运往内地照纳沿途税厘外,其由此口运至彼口应即免征复进口半税”。

——摘编自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一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

材料二 棉纺织业最初源于印度,16世纪中后期,传入英格兰。17世纪中期以来,棉织物构成英印贸易的主要商品。由于毛纺织商人不断向议会请愿,从17世纪末期开始,议会多次通过法案,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进口印花棉布,但收效甚微。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不能拥有印度原装进口的印花棉布,他就会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相对适度的模仿品”,就这样,“禁止进口印度棉织品的保护措施培养了一个'进口替代'产品的产生”。18世纪中期,尝试一连串机械化操作开始在英国率先实现,技术变革推动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飞速前进,1774年,英国已经具备打破世界纺织品格局能力,台不犹豫地废除那些禁止从印度进口棉布的法案。机器化的生产方式为棉纺织品的集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单位生产成本一再降低,成为英国开始寻求棉花原料、扩大生产规模的起点,美国南部、印度逐渐成为英国原棉产地。

——摘编自杨松、马瑞映《内驱与统合: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对全球体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特点,分析推动中国近代棉织业工业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对英印棉织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废除禁止从印度进口棉布法案的经济背景。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产业结构的改变打破了英国经济结构的平衡,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在客观上导致早期城市社会问题的凸显。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英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得益于自发的市场力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则是崇尚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体制。同时,受中世纪延续下来的历史传统影响,近代英国政府对于经济社会事务一度采取基本不干预的态度,听任市场力量自发调节,由此导致英国城市化呈现快速而无序的状态。贫富分化导致的经济矛盾和阶级对立引发的社会冲突,使得英国城市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材料二   1835年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在178个城市中设立了济贫法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地方政府委员会、教育部、铁道部等政府管理机构。1868年颁布的《托伦斯法》赋予地方政府处置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的私人住房的权力,1875年颁布的《克罗斯法》准许地方政府制订改造贫民区的计划。利物浦市政当局利用城市的公共地产建造了大量的工人住宅,采用政府征购的方式拆除了部分贫民窟后,在原址上兴建了商店、公园、仓库、车站、剧院等公共设施,初步改善了城市环境,居民居住条件也大为改善。1882年每间房屋平均住6人,过分拥挤的人ロ比例降为12%,到1891年,每间房屋所住人口减少到5.68人,过分拥挤的人ロ比例下降到了10.9%。此后,政府又修建了一些排水设施和工人住房,并出台了“建造法令”来控制沿街住房的布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城市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治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治理问题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目录摘录

第一编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
第六章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
第七章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
第三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科学革命
第十章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优势地位的确立”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问题详解
2021-08-16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的政策促进棉花的普及,形成了沿江濒海的植棉区域,特别是棉纺织机具的改进更是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在这些内外因素作用之下,苏松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棉纺织业内部显现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棉布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布匹收购经营的棉布字号。大量棉布进入市场流通,促进了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棉纺织业的发展也给该地区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明中叶之后大量棉业市镇的兴起,棉货贸易繁荣。

——摘编自社君立《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材料二   美国南部的棉花品质优良,再加上内战前棉花销售已经形成了稳定、成熟的市场,棉花成为南部唯一具有绝对优势的经济作物。19世纪后半期,随着铁路的发展,运输价格大幅下降,南部可以用相对便宜的价格购买粮食与肉类,棉花生产的成本大大降低为集中生产棉花创造了条件。为此南方种植园主通过大规模增加棉花产量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利润。由于内战结束后,绝大多数黑人租佃农普遍贫困,靠借贷为生,于是种植园主利用借贷强迫黑人租佃农种植并出售棉花以偿还债务,这样借贷者陷入了“棉花-债务-更多棉花-更多债务”的恶性循环之中,以致南部棉花生产的单一种植结构长期存在,且情况不断恶化。

——摘编自吴浩《试论内战后美国南部棉花生产扩张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苏松地区棉花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南部棉花产业发展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16世纪~19世纪)近代英国每一时段影响世界的重大标志性事件(部分)。

时期事件
16世纪上半叶1509年)亨利八世继位
16世纪下半叶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7世纪上半叶1642年)英国内战爆发
17世纪下半叶1688年)詹姆斯二世出逃,威廉三世(奥伦治)和玛丽继位
18世纪上半叶1721年)沃波尔内阁
18世纪下半叶
19世纪上半叶
19世纪下半叶1851年)世界博览会

——摘编自【英】肯尼思·O·摩根《牛津英国通史》


依据上表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修改或补充两件大事并简要说明理由。(要求:明确写明是“修改”还是“补充”,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0 . 英国政府的干预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许多曼彻斯特工人来自邻近周边诸郡,这些移民大多是被高工资吸引而来,曼彻斯特为代表的英国粮食问题日益突出,英国政府根据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需要,通过了一系列的决议以支持运河和铁路的修筑。不仅保障了工业化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粮食需求,为曼彻斯特城市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当粮食歉收、谷物价格上涨发生骚乱时,政府便会发出命令严禁囤积居奇,采取措施规范谷物交易。英国大规模议会圈地的进行,使荒地得以开垦,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贾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一以曼彻斯特为例》

材料二   1813年的英国爆发了粮食危机,直接促使了《谷物法》的出台,《谷物法》的出台使英国暂时渡过了粮食危机。但是19世纪30年代末的工业萧条又一次导致粮价的波动和新一轮的粮食危机,于是在1846年《谷物法》遭到废除。《谷物法》的废除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使英国走上自由贸易的道路。谷物法废除之后英国进口国外市场小麦的数量大量增加。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英国的农业者们致力于改良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提升了英国的农业水平。有效地保障了国内的粮食供应,从而促使工业的稳定发展。

——摘编自赵博文《浅谈英国1813年粮食危机与<谷物法>》

材料三   19世纪30年代,英国流行病肆虐,政府开始干预控制疫情。《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强调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这是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1867年英国制定新的《防疫法》……1865年,英国开始组建着眼于疾病病因理论和化学原理为主的研究体系。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粮食危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为解决粮食供应问题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近代英国政府干预公共卫生活动的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上分析英国乃至全球出现公共卫生问题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