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50年以来,全球气候下降显著,小冰期取暖曾消耗了伦敦2/3的能源供给量。沿海和海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皇家海军的军舰对于造船木料用料考究、用量巨大,这无疑也加剧了英国的木柴短缺和能源危机。17世纪,国王詹姆斯一世开始允许曾经备受英国皇室和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和使用煤炭。到18世纪上半叶,玻璃制造、肥皂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印染、制砖、铸造和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时,英国煤炭产量为同时期法国煤炭产量的30倍,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主要能源。19世纪的100年间,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则增加了18倍。企业主借助煤气灯延长了工人夜间劳动的时间,发明了三班倒的工作模式,英国人还通过管道将煤气输送到城市的大街小巷,点亮了夜间的街道,英国人的夜生活由此变得丰富。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中期英国出现能源危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后英国能源转型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奴隶贸易作为一种历史因素,刺激了资本主义及其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发展。换言之,持续400多年的奴隶贸易给当时正处于初始阶投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机会、改革和变化……奴隶贸易对非洲现代化的具体影响是什么呢?从经济上看,非洲青壮年劳动力的损失是最主要的负面影响。此外,商品内容和交易形式的改变也不可忽视,奴隶贸易将抢劫和暴力引入了交易过程。

——摘编自钱乘旦、李安山《世界现代化历程;非洲卷》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开始了资本主义殖民制度的新时期……英国机织布以其低廉的价格首先把欧洲大陆的传统棉布挤到一边,接着以其进一步增长的优势打入棉纺织品的故乡——南亚次大陆。……当时,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工业资本家需要东方为其提供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摘编自钱乘旦、李安山《世界现代化历程:亚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奴隶贸易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完成后西方国家殖民活动的特点,并分析推动当时西方加速建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年读鲁迅书,对一篇题为《拿破仑与隋那》的短文留下深刻印象。有感于人们熟知并崇拜拿破仑、成吉思汗一类战功显赫者,却冷淡甚至无视牛痘接种发明人隋那,鲁迅愤然指出:"杀人者在毁坏世界,救人者在修补它,而炮灰资格的诸公,却总在恭维杀人者。”这番激烈的说议,自然不能视作评价拿破仑、成吉思汗的科学论断,因为在这些军事奇才"杀人"、"毁坏"背后,自有推动历史前进的功勋在。鲁迅这篇短文别有一些警世意义:它犀利地针砭了一种不公正的现象——那些大有益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技术发明和科学发现,往往被人们享用却不为人们纪念,正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以至昔之历史如梁任公所批评的:“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降替,虽名为国史,不过一人一家之谱牒”。此种旧史必须改弦更张,以“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的新史取代之。而新史的基本内容之一应是昭显推动人类“运动进步”的一系列科技发明和发现。这既是还历史以公道,更是为着让今人和后人铭记、效法、光大昔贤的创造。应当说,直至今日,在我们的书店、书摊、电视、电影中,翻来覆去铺陈的仍然多是帝王家谱、宫闱秘事、争权阴谋,而隋那之类发明发现者依旧形末音微,难以引人注意

——摘编自冯天瑜《发明发现——创造性思维的奇葩》


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3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期,国际社会出现了“第三世界”。是战后世界民族民主运动发展和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结果。“第三世界”这一概念的流行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密切相关。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把争夺海洋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71年,9个拉美国家举行利马会议,表示要采取共同行动,反对海洋霸权主义。经过一系列努力,1982年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1984年底,共有159个国家和地区在公约上签字,唯独美英等国拒绝签署,为公约的实施设置障碍。但是,这一完整的海洋法体系的确立是第三世界国家联合反霸斗争中的一次重大胜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四   G8(八国集团)是传统的工业化大国“俱乐部”。随着新的重要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舞台上既有G8+5,即八国集团与五个发展中大国非正式对话的形式;又有G20(二十国集团),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平等协调机制。此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新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


(1)依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世界形成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指出新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城市建筑的变迁深刻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英格兰多数城市中,由于土地限制的原因,多数住宅采用的是纵向的建筑形式。这一类型的建筑只有临街的那一面或许有宽大窗户,但除前屋之外就很难采自然光了。厚实的公墙上不可能开窗户,它们构成住房的两侧界线。如果需要更多的空间,房舍只能向后一间一间地延伸,直至屋后的空地或院子,但这只会使里屋更阴暗。如果需要空间更多,唯一的选择就是加高楼层,达到四五层甚至更多。不过更常见的是,房基最初的规划只能承受两三层。这样不顾规划而向上增加房屋的高度,是造成房屋容易损毁不够结实的原因之一。

——摘编自郭薇《中世纪英格兰城市生活环境考察》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前,欧美各国的城市建筑一般都在6层以下,主要原因在于垂直交通的限制。升降机的发明、运用克服了这一障碍。1852年,美国的奥蒂斯兄弟公司发明蒸汽动力升降机,18892月纽约的迪马列斯特大楼安装了主要用于运货的电动升降机,从此名副其实的“电梯”出现。18831885年芝加哥修建了10层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这是第一座用铁和钢材按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的高层建筑。1895年建成的20层、92米高的美国公证大楼是第一幢全部用钢做骨架的高层建筑。19世纪末年,美国的高层建筑已达29118米高。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前后欧洲城市建筑发生的变化,并概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城市建筑变迁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之间的关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化以前,家庭体系以扩展型家庭为主。扩展型家庭体积庞大,成员聚集在一起便于集中人力物力。在工业革命以后,经济逐渐发展,传统大家庭的优势逐渐消失,个人需要越发受到重视,在此基础上,核心家庭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的兴起要求工人随着劳动市场的需求流动,工人因工作的原因经常迁移,没有固定居所,家庭生活的节奏逐渐向工厂的劳动时间靠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家庭观念也逐渐改变,开始倾向于在婚后从大家庭搬出来,自立门户。

——摘编自唐思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家庭生活方式观念转变及其原因》

材料二   清末的家庭革命处于多层次共进的动态历程中,其主张也不尽统一。家庭首先面对的是国家的冲击,在竟言革命的语境中,打破宗法社会的呼声逼出了家庭革命。趋新者主张国以爱国为先、为重,视家庭为爱国之障碍物,号召青年子弟在家中向父母兄长(或夫妻之间)实行革命。同时,一些对万国纷争的现实世界不满的读书人,转而设想一个无国无家的理想世界,在此新秩序中取消家庭,进而由公产、公育、公养、公恤等社会制度来履行原本由家庭承担的责任。

——摘编自赵妍杰《为国破家:近代中国家庭革命论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家庭发生的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末中国家庭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8世纪,欧洲的殖民扩张是“以最残酷的暴力方式进行赤裸裸的劫掠”,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矿山,葡萄牙人在亚洲进行欺诈性的贸易,英国人则从事贩卖黑奴的勾当。这一时期,北美沦为英、法的殖民地,拉美则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征服,而亚洲则仅有若干沿海据点被占领,广大内地暂时还没有遭到殖民侵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英国极力倡导自由贸易,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封闭国家的大门。英国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畅销世界,北美和印度的棉花则大量出口到英国。此时,原本大体独立的亚洲成为欧洲列强侵略的主要对象,印度完全为英国所征服,东南亚大半沦为殖民地,中国则成为半殖民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8世纪欧洲殖民扩张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欧洲对外殖民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2-07-06更新 | 567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7年英国颁布《十小时工作法》,将13到18岁之间的孩子的工作时间压缩到每天10个小时。《十小时工作法》也适用于女工。1842年通过的《煤矿法》禁止在煤矿中雇佣10岁以下的男孩以及任何女工。最终,男人们也将在限制工作时间的运动中受益。

——摘编自[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英国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多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成年男工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女工工作时间缩短了,男工工作时间也相应缩短;第二,工厂主之间、工厂主与农场主之间的竞争在保护女工中的作用;第三,女工的斗争在工厂法保护自身中的作用。除女工自身外,其他两者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因为把她们当作为本阶级或阶层谋取利益的工具,要么是把更多的社会责任强加给她们。

——宋严萍《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女工的状况》

材料三工业革命焕发出的巨大生产力,不仅使英国走进了富裕的现代社会,而且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大工业也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从而使她们大有收益。

——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女工处境改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妇女地位变化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年底,伊丽莎白颁发了为期15年的公司特许状,这标志着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后,积极与东印度从事直接商业活动,并与荷兰在南洋群岛的香料贸易方面展开了长期的竞争。1609年,詹姆士一世颁布特许状,重申保护公司的香料贸易垄断权;1661年,查理二世进一步扩大了公司权利,包括可以宣战、媾和、维持军队、设立法庭、独立处理与印度及其他国的关系等。英国东印度公司还在波斯湾、印度、爪哇和苏门答腊分别建立了贸易据点,拓展了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联系。

——摘编自孟宪风、王军《东印度公司与17世纪英国东印度贸易》

材料二   18701990年,世界贸易不仅数量上明显增长了,而且还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继英国之后,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普遍扩大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的联结在一起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1)装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权”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初英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特许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贸易发生的“新变化”。并结合以上材料概述世界市场和商业贸易之间的关系。
2022-12-27更新 | 16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株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一世颁布《济贫法》,内容包括给失业者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收容惠者和孤儿,稳定食品价格等。18世纪20年代以后,教区相继建立起济贫院,“济贫院体制”逐渐发展。从18世纪70年代起到19世纪初期,英国约有2000所济贫院,每年济贫金额约有100万英锈以上。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   1834年,英国议会先后通过修订《济贫法》。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等,要求政府承担更多扶助贫困和提供基础教育的责任。1847年,增设济贫部;1871年,成立地方事务部;1899年,成立教育部等政府机构,搭建起管理社会事业的基础框架。1908年,英国政府出台《养老金条例》和《儿童法》;1909年,颁布《劳工交换法》;1911年,颁布《教育改革法》《国民保险法》,对英国政府逐步介入社会事业和“有限管理”产生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一18世纪英国基层社会救济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救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根本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