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部分立法情况

1874年《工厂(妇女健康)法》获得通过。

1883年《工厂与作坊法》出台。规定:白铅工厂必须具备“通风设备、带盥洗室的宿舍、带有冷热水的女性浴室、舒适的餐厅、全套的工作服及口罩、工厂所有员工可随时饮用的充足的酸性饮料的供应”。

1889年8月30日,英国议会出台《棉布厂法》。该法案关注棉布行业中有害健康的潮湿、蒸汽等特殊问题。

1891年通过《工厂与作坊法》。明确规定:任何工作场所不得出现危害公共健康的恶臭或秽物,也不得违反此前法案关于整洁、通风、宽敞空间以及粉刷墙壁等方面的规定;经英国内政部授权,视察员可随时进入各类工作场所,如发现工厂或作坊中存在违规行为,将协同各地卫生部门进行查处;在规定期限内未做出整改者,将被处以每天10先令的罚金。

——据刘金源《19世纪后半叶英国工厂立法的演进》整理


概括材料中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严密。)
2021-05-23更新 | 25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865年,伦敦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曲中写到:“哦!英国最重要的财富,是朴实的工人们!千千万万的工人聚在一起,不分宗教,不问出处,友好地相互问候,这景象如此辉煌!”这反映出,工业化推动了(       
A.工人运动走向国际联合B.英国阶级矛盾缓和
C.无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D.新型人际关系形成
2023-11-20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一)历史试题
3 . 《工业革命史》这样描述1840的曼彻斯特:“滚滚的浓烟从各工厂的巨大烟囱里冲出,空气中弥漫着异样的味道,不少地方令人作呕。”而一位旅居于此的埃及人则在其回忆录中说:“它们(浓烟)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为普通民众带来了希望,(这)让我感到无比兴奋,相比之下,我的家乡要落后的多得多。”这表明
A.历史研究难以形成定论B.史书记载更加准确可信
C.当事人的回忆接近史实D.视角不同影响历史结论
4 . 近代初期,欧洲人的劳动日在法律上主要是指白天的时间。基本上,白天有多长,劳动时间就会有多长。到了19世纪40年代末,12小时工作制终于成为法定的劳动制度。到1919年的头几个月,欧美国家大多数有工人组织的行业都实现了8小时工作制。据此可知
A.近代以来欧洲人工作时长不断增长
B.电灯的发明决定了工作时间的增长
C.资本主义发展影响了工作时间变化
D.工作时长调整不利于生活水平提高
5 . 186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食品掺假法》,法令确立了一个“重要的先例”,即“保护消费者免遭钱财损失和身体伤害是政府应尽的职责”。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禁止销售任何添加了可能对健康有毒或有害物质的食品。这些法律的颁布
A.杜绝了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行为B.反映了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国家重视
C.解决了生产者造假制劣的违法问题D.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和能力
6 . 19世纪,英国城市的人口开始向周边扩展,这种扩展是为了减轻污染和其他不卫生的现象。早期向郊区迁居的主要是富裕的企业家,因为他们有自己的马车每日进城。到后来,普通工人也有条件住在郊区。这一变化直接得益于
A.出行方式发生重大变革B.城市环境污染逐渐加重
C.社会贫富分化不断缩小D.工业分布格局得到调整
8 . 有学者总结了英国某一时期最重要的5个词。分别是:industry(工业)-democracy(民主)、c1ass(阶级)、art(艺术)和culture(文化)。又列出了scientist(科学家)、operative(操作工人)、proletariat(无产阶级)和unemployment(失业)等共27个新词和19个已被赋予现代意义的词。这些词语(     
A.有利于英国的民族认同感的形成B.反映了传统英语语言走向了衰落
C.折射出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D.表明此时英国国内矛盾特别尖锐
2023-05-3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遗产是指建筑群与机器、工场和工厂、矿山与处理提炼、能源、交通等具有历史、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遗址。它起源于1950年代英国的“工业考古”。1975年,欧美等国开始关注工业遗产的保护。1995年以来,工业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以下为截止到2010年世界工业遗产的统计情况。

材料一   世界工业遗产登录时间分布图

材料二   世界工业遗产各洲产业分布表

——摘编自崔卫华《世界工业遗产的地理、产业分布及价值特征研究》

根据材料概括世界工业遗产的时空及产业分布特征,并分别分析其原因。
2024-02-04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引起了城市结构的深刻变化,进而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规划和要求。在近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中,著名的有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现代城市设想理论等。

田园城市:英国人霍华德于1898年提出。这一设想主要针对当时大城市尤其是像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解决方案:城市四周由农业用地环绕,农产品就近供应,城市居民可得到新鲜产品。城市规模必须加以控制,每个田园城市人口限制在3.2万人,超过这一界限就分流出去另建一个田园城市。田园城市之间以铁路联系。

工业城市:法国建筑师加尼埃于1904年提出。其设想是:工业城市居民在35000人左右,靠近原料产地或附近有提供能源的某种力量,或便于交通运输。城市规划中对于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了划分,如市中心的公共活动设施、居住区、工业区等。所有不同的功能区域之间用绿化带隔开,火车站布置在工业生产区附近,铁路把各个区域联系起来,城市内部交通主要采用高速公路。

带形城市: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于1882年提出。其设想是:城市不再是分散在各个地区的一个个的,点,而是由铁路和公路干道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带。一条贯穿性的道路作为城市的脊椎,供水、供电、排水等工程干线全部集中于这个干线下面,在干线两边按照城市要求设计住宅、工厂、商店、市场、公共设施等,城市的尺度可以无限,甚至可以贯穿整个地球。

现代城市: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于1922年提出。其设想是:城市是必须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城市中心地区对各种事物均有较大的聚合作用;拥挤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密度来解决;并不是要求处处高度集聚发展,而是通过用地分区来实现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高密度发展的城市,必然需要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来支撑。

——据周国艳、于立《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整理

根据以上材料,以西方近代城市规划为主题,自拟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9-28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