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以后,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劳动者进入工厂后就丧失了自由,成为资本的奴役工具,成为机器的“人手”,这种资本和劳动的分离最终造成了劳动和资本的矛盾。据此可知(     
A.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着深厚基础B.机器生产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
C.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凸显D.欧洲工人运动走向失败的必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的美国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1860年,美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国家。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相当于整个欧洲工业产值的一半。美国主要的制造业集中在以芝加哥为西端、以华盛顿到波士顿为东线的区域内。19世纪美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和资本价格一直高于其最重要的竞争对手英国,但美国通过大力普及和发展教育、引进人才、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等手段和途径,努力提高劳动力的专业化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弥补了由劳动力和资本价格较高而带来的损失。1790年,美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5%,1920年,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与制造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相适应,美国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率)不断增长,从1790年的5%迅速提高到1920年的51%。

——摘编自李佐军《美国工业化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   1979年,面对国内生活消费品供给与民生需求不匹配的困境,党和政府决定适当发展轻工业,调整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比重,食品、纺织、服装等乡镇轻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得以复苏。1986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批转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明确了建立工贸结合外向型经济的总任务。199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增强了工业企业的市场活力;1994年,国务院发布《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这是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基于市场机制的产业政策,民营工业企业尤其是广东和江浙一带的民营工业企业快速崛起。众多中国工业企业以此为契机,面向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运营,中国工业的规模得到了提升,“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成为展现中国工业实力的标签。

——摘编自盖元臣《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探析——基于工业化发展的视角》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工业化的主要路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美国和中国工业崛起中获得的启示。
2024-05-03更新 | 25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如表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美国(     
1887—1897年1870年美国石油托拉斯形成。1884年成立棉籽油公司。1885年成立亚麻籽油公司。1887年成立炼铅、削糖、制绳、威士忌酒等公司,1889年成立火柴公司。1890年成立烟草公司。1892年成立橡胶公司,等等
1897—1904年1900年大托拉斯达185个之多。据1904年的调查,390家工业托拉斯,拥有七十亿美元的资本,吞并了5300家独立企业;127家公用事业托拉斯,拥有费本130亿美元,吞并了2400家企业。
A.工业产值跃居世界前列B.垄断组织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C.垄断组织集中程度最高D.重工业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4 . 19世纪中期,英国环境污染治理可分为政府治理和非政府组织自发治理。政府治理手段包括:制定法律法规、设立中央巡视员制度等。非政府组织治理多为民众自发组成团体,从事环保活动。这表明当时(     
A.英国有完善的环境立法B.英国多措并举治理环境
C.工业革命加剧环境污染D.环境问题激化社会矛盾
2023-08-23更新 | 261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5 . 玻璃的发展不但影响了欧洲的建筑风格,也是欧洲近代科学技术进步的一个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其玻璃工艺可追溯到一千年前,工艺家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精致的、奇特的玻璃造型,这种带着神秘和贵族气息的玻璃器具在玻璃工艺界独占鳌头,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玻璃艺术运动工作室兴起,才宣告结束……18世纪后期,产业革命对玻璃制造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发明了路布兰制碱法。……到了20世纪,建筑物内部钢铁框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建筑更高,玻璃使用面积更大,超现实主义者关于透明建筑的梦想变成现实。

——摘编自[美]大卫·怀特豪斯《玻璃艺术简史》

材料二   图为15世纪的一个僧侣,在镶嵌着彩色玻璃的窗下抄写手稿。修道院是工业革命的精神策源地,特别是机械时钟和玻璃的使用,为工业文明在西方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而这两项技术在几个世纪后的演进,则为科学革命打下了基础。欧洲人用玻璃制造出了眼镜、试管、温度计、蒸馏烧瓶等对工业和科学有重要影响的物品,透明的玻璃还装饰了西方人的室内文明,改变了他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


——摘编自[英]萨利·杜根、戴维·杜根《剧变:英国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近代玻璃制造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玻璃制造业对欧洲社会现代化的影响。
6 . 章鱼在西方文化中有时是邪恶的代表。图3漫画绘于美国1904年大选前夕,章鱼代指美国能源界最大的托拉斯标准石油(Standard Oil,为形似储油罐的章鱼头顶文字),章鱼的触手牢牢掌握了美国议会及民众,眼睛则紧盯着左下角的白宫。标题为“下一个”。连任总统的老罗斯福两年后发起了对标准石油的诉讼并使之解散。该漫画

“下一个”
A.斥责跨国公司政治势力增长B.剖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
C.反映了美国反垄断的必要性D.揭露了世界局势动荡的根源
2022-01-01更新 | 26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百师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四)历史试题
7 . 18世纪80年代的英国,人们穿的棉布马甲超过了羊毛和亚麻布马甲,围巾的质地变化也呈现这种趋势。1730年以前英国没有棉袜出现,而18世纪80年代毛绒袜和棉袜的比例是1:4。促进上述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过剩B.人民群众消费观念的变化
C.生产组织形式的更新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人类最早关于啤酒的文字记载出现于6000年前南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在世界上首部文学巨作《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就有一段关行啤酒的叙事诗,这首诗认为:当人们开始加工并食用面包,酿造并饮用啤酒时,便脱离了野蛮,走向了文明。

史料二   在苏美尔遗址出土的《乌鲁卡尼纳法典》,这部已知最古老的法典(公元前2300年)中提到:啤酒是支付和赎罪的基础单位。

史料三   第喝啤酒的中国人是清朝第一位驻欧公使郭嵩焘。他在1877年的日记中曾提到在伦敦时当友人用“苦酒”饯行,并把这种苦酒翻译成“皮爱”。这也是啤酒第出现在汉语的文献中。

材料二   在古埃及,啤酒还曾被当作劳工的“报酬”发放。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人在递造Giza金字搭时,劳工的标准薪资是每人每天3/4条面包和4升啤酒。

现代人熟知的啤酒都是由大麦麦芽、酵母、水、啤酒花四种原料制成。然而,古埃及和苏美尔文明的啤酒中是不含啤酒花的,因而无法长期保存。人类第人工种植并在酿酒中大量使用啤酒花大约是在9世纪的德国。

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的威廉四世公爵颁布了德国《啤酒纯酿法令》,规定德国啤酒只能用大麦麦芽、啤酒花、水和酵母四种原料制作。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以法律的形式给啤酒下了定义。

德国巴伐利亚的啤酒酿造师将啤酒发酵工艺带到了捷克的皮尔森地区,随后于1842年生产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金色啤酒,它便是现在所有工业啤酒的前身。

工业革命之后,啤酒也开始了工业生产,产量可以轻松达到百万吨的水平,啤酒成对城市工人的最爱,因而风靡全球。

1904年。中国人自己在哈尔滨开办了东三省啤酒厂;1914年,在北京建立了双合盛啤酒厂;1935年,广州五羊啤酒厂成立。

1958年,我国在天津、杭州、武汉、重庆等城市投资建设了一批大型啤酒厂。改革开放后,更多的啤酒厂在中国兴起,遍布中国大江南北。

——根据【美】汤姆·斯丹迪奇《六个杯子的历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啤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啤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9-17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00年英国国会通过了禁止棉纺织品进口的法令,导致了深受英国公众喜爱的棉织品价格上涨。与毛纺织业相比,棉纺织业所受旧传统的束缚较少,改造起来,较为容易。棉纺织品以其价廉物美的长处在世界销路日好,市场需求直接促进了英国棉纺织的发展。对金钱的无止尽的追求,促使资本家不断改进原有的生产工具,从而为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创造了条件。1785年,瓦特发明的蒸汽机首先应用于棉纺织业。纺织工业的迅速兴起,也带动了其他工业的发展。1820年,英国工业品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压倒各国的制造业与贸易,建立起英国的经济霸权,使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垄断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摘编自罗洪洋《英国工业革命与中国洋务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开始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把现代化运动导向了社会经济领域。洋务派认识到国防军事的现代化有赖于经济的现代化,“船炮机器之用,非铁不成,非煤不济”。维护民族独立,抵御外国经济侵略,也是洋务派转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民用企业多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几种形式出现,采用雇佣劳动关系和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方式,因而在中国第一次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摘编自王继平《洋务运动与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棉纺织业在英国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英国工业革命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共同点。
10 . 15~18世纪,伦敦有成百上千个咖啡馆,顾客围坐在一张大桌边,啜饮咖啡(一杯只要1便士)、寒暄叙旧、交换新闻。19世纪初,掌握话语权的政治人物、文化精英渐次归隐于实行会员制的封闭型俱乐部,劳工大众再次回到简陋喧闹、对现实冷漠超然的酒吧中,咖啡馆逐渐没落。伦敦咖啡馆的衰落从本质上反映了
A.平等主义精神的发展B.公共空间功能的演变
C.民众消费水平的提高D.社会层级分化的加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