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请回答:
(1)古代中西方形成了哪些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1500—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试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上概括其主要影响。
(3)同为亚洲“病夫”,中国和土耳其独立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的认识
2 . 现代世界体系

材料一   “16世纪的葡萄牙、17世纪的尼德兰(荷兰)或18世纪的英国在世界经济中根本没有霸权可言……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几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45%的现代工业能力。”同一时期,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商业和五分之二的制成品贸易被掌握在英国手里。

材料三   1898年大英帝国的版图(深色部分)


材料四   19世纪,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从1750年的23.2%上升到1900年的62%,同一时期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重却从61.1%降至10.3%。

——《世界通史》

材料五   1876年,上海发昌厂开始出售自制小火轮(发动机系英国制造)。1901年,工厂被迫以四万元廉价全部卖给了英商开办耶松船厂。

材料六   1913年,英美烟草公司曾派人到湖北均州分发美国烟草种子给农民,种植及回收情况如下(一贯相当于3.5公斤)


——《中国近代经济史》


问题
(1)提取材料二、三、四中的信息。
(2)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现代世界体系的认识。
2020-03-1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1月)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传夏禹治水的时候,“左准绳”、“右规矩”,将“九地黄流”导入东洋大海。这“规矩”和“准绳”,就反映着古代的标准意识,其涵义之深广,是不同凡响的。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孟子把“规矩”和“准绳”的作用加以引申发挥,使之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了。“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主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材料二 从《梦溪笔谈》记载看,当时毕昇的活字印刷技术是标准件思想的一个典型应用。从活字制作、拣字排版、印刷,到拆版还字,实现了零件的互换和分解组合,达到了零件可反复利用的目的。中国古代建筑技术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北宋李诫编订的《营造法式》。《营造法式》把当时和前代工匠的建筑经验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和统一化,制定了十三种一百七十六项工程的尺度以及基本操作规范,类似于现代建筑工程的标准化作业。……除上面提及的度量衡、兵器、交通、印刷技术、建筑技术,中国古代其他领域中涉及到统一化、规范化的实践还有许多。

---《中国古代技术标准化研究》

材料三 1798年美国正笼罩在可能要与法国开战的阴影之下,惠特尼接受美国效府的委托,在1800年前为美军供应10000至 15000支步枪。他按照枪支零件的尺寸设计出一套专门器械和流程,让一般工人通过使用它们分工生产不同的零件。用这种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零件尺寸及公差均一,任何零件皆能适用于任常一把同型号的步枪,只要将它们组装起来便可成为一支完整的步枪。

杰斐逊总统从一开始超就认识到惠特尼的发明对于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他看来,惠特尼“发明的不仅是机器,而且是新方法所采用的工序”,因为“只有机器,以它们不变的形状和规格的切割,才能生产可替换部件”。杰斐逊还进一步指出,这种生产原理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并且对于修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360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标准化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行惠特尼标准化产生的积极影响。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技术标准化的认识。
2020-03-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不断变化的,我们既要关注西方的发展,也要关注西方看待中国的眼光,不卑不亢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735年,法国人杜赫德的著作中既介绍了中国古老文化和悠久历史,也流露出对中国停滞不前的历史忧患。西方的很多学者则毫不客气地举起了批判的大旗,乌托邦的构想和天朝大国的梦幻悄无声息地衰落下去,虽然不至于销声匿迹,但声势早已大不如前。

--摘编自李娅菲《“中国形象”的历史与变更探析》

材料二 1869年9月在《哈泼斯周报》上刊载的一幅版画作品中,画家将美国描绘成慈爱温柔的哥伦比亚女神,而她怀中的中国婴儿却是面容可憎的怪物。(如图)


材料三 一战后,梁启超游历欧洲和几位德国名人闲谈,梁说起孔子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不患寡而患不均”,以及墨子的“兼爱”、“寝兵”等,这几位名人听后都跳起来,埋怨中国人“家里有这些宝贝却藏起来不分给”他们。梁启超“后来到处听惯了,才知道他们许多先觉之士,着实怀抱无限忧危,总觉得他们那些物质文明,是制造社会险象的种子,倒不如中国还有办法,这就是欧洲多数人心理的一斑了”。

--摘编自郑大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1918-1927)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形象在西方人眼中有何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部分西方人在“无限忧危”什么?这种“无限忧危”可能对中国知识界造成怎样的影响?
(3)结合现实谈谈你对西方人塑造中国形象特点的认识。
2020-02-1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

——据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等

材料二 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文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

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解决。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并分别概括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
2020-01-08更新 | 564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6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现代社会。


(1)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因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请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德、美、俄、日)现代化不同的途径各举最典型的两例。
现代化途径国家
原发型
传导型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告示电力时代的到来,而且在生产关系上也发生了变化。观察下漫画,并结合恩格斯的话指出垄断组织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特点。

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恩格斯“大肚子们”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

(3)英国首相曾在1898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牵涉到遍布全球的问题”。而19世纪末苏伊士运河开通与20世纪初巴拿马运河通航使其更为便利。


当时大国争斗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4)联系以上有关政治、经济、对外三方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认识。
2019-08-2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第一学期期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7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1)按照提示,完成内容。


(2)根据上表内容,结合所学,谈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
2019-02-1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徐汇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开埠通商后,中外贸易不断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   16世纪中叶,利物浦还只是一个人口只有500人的小镇。直到1650年代英国内战后,利物浦的贸易和居民人数才开始缓慢增长。17世纪末,利物浦商人的第一艘奴隶船进行非洲航行。到18世纪末,利物浦控制了欧洲41%、英国80%的奴隶贸易。这种充满血腥味的三角贸易一本万利。随着工矿业的蓬勃发展,进出口贸易的急剧增长,利物浦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十九世纪初,40%的世界贸易通过利物浦船坞进行。这里成为从国外运进棉花等原料和英国出口制成品的最重要港口,其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1830年世界上第一条客运铁路在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开通。利物浦的人口快速增加,最终成为英国第二大都市。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和利物浦在经济上的本质差异,并简析利物浦在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城市发展的认识。

9 . 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无数次变革,这些变革极大地影响了历史的发展。

将下列“国家”与同时代的“变革”相对应(填写字母)。

(1)英国______十月革命(A)

美国______拿破仑帝国建立(B)

俄国______工业革命(C)

法国______南北战争(D)

(2)简述上述“变革”的特点。

(3)结合上述“变革”,谈谈你对“这些变革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发展”的理解。

2018-01-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宋时期都城开封不仅是全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常常吸引外地的游客来此游乐。此外东京还经常聚居一大批饥饿的流民,少时数百上千,多者数万。东京城行业众多,彩帛、占卜、典当等行业十分发达,经久不衰。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瓦肆等娱乐场所,专供贵族、富人寻欢作乐。

——张莹《论宋代城市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从1760年产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1830年初步完成工业化)……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到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已达77.2%。可见,英国初步完成城市化用了90年时间,而从初步完成到成熟阶段用了大约70年左右的时间。

——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都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