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6 道试题
1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殖民体系、民族独立与国家现代化,是两组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1900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提及“世界文明”,所有国家都不由自主地被拖入一个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那些政治和经济的现代性的标志,如现代科学、现代战争武器、机器工业、有效率的税收和执法形式等,无论在何处都非常相似。但并非各个民族都能以平等关系参与这场全球性发展。欧洲人攫取了最大的利益。在其他地方,部落社会及因有的旧文化开始土崩瓦解。科学的思想到处改变着旧的思想方法。在印度、中国或非洲、民族工业常常遭到打击。在非洲部分地方,白人农场主、种植园主或矿业主占据了当地部族的土地。所有的民族都开始为出口生产,从此都受到世界价格涨落的影响。

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领袖终于从日本人的先例中得出结论:他们必须把西方的科学和工业引进自己的祖国,但必须像日本人那样摆脱欧洲人的控制,自己掌握现代化进程并保留自身的民族特点。亚洲各地集中爆发了民族主义革命,而且越演越烈了。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请问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900年前后人类社会所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有何特征,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2023-02-0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革命,本义指变革天命,后词义扩大,泛指重大革新,不限于政治,包括经济与文化领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有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科学家做出。相反,它们多半是由相应非凡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后,科学家开始了更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摘编自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的整合与裂变。发生于世界近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统治的建立,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较长时间里保持着较为旺盛的活力。只有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了优势之后,才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摧毁一切封建堡垒,踢开一切封建羁绊,组成资本主义基础上的世界整合。工业苹命为人类指明了走向工业社会的目标,造成了人类相互依赖的物质基础,但也造成了工业化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对抗;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先进和富饶工业社会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大裂变;工业苹命改变了国际格局,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但也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人类社会必然在这种对抗和裂变中发展并逐渐融合,走向更高层次的一体化。

——摘编自赵秀玲《工业革命——世界整合与裂变的双刃剑》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各自“革命”的内涵予以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所引发的“整合”与“裂变”的表现。(不得照抄材料)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00前后,英格兰每年的煤炭产量大约是150万吨。英国的经济能比荷兰更长久、更持续发展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英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并且较早、较大规模地进行开发利用。随着英国人口增长,到16世纪晚期,可供做燃料的森林面积缩减,英国面临一场能源危机。1640~1649 年间木材价格比1450~1459年间上涨了约5倍。英国在18世纪靠大批开发煤炭这种能源储备摆脱了木材短缺的困境。煤的使用逐渐从单纯提供热能向主要提供机械能转变。

——摘编自舒小昀《工业革命:从生物能源向矿物能源的转变》

材料二   1859年,美国钻出第一口现代工业油井,标志着近代石油产业的开端,1861年,一船煤油从美国抵达英国伦敦,打开了石油贸易的大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汽车、飞机等新产业兴起,欧美各国在政府支持下大力发展石油产业,极大带动了石油业的成长。19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为2100万吨,到1940年猛增至3亿吨。美孚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等众多石油公司涌现出来,迅速扩张规模,垄断了炼油工业与销售市场。1920年至1945年,美国16个州发现油田,美国石油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南美与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也得到开发,并形成剧烈竞争。

——摘编自王才良《世界石油工业140年》

材料三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能源安全问题,强调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为我国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戴厚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世界石油产业的发展特点。
(3)综上谈谈你对我国能源安全的认识。
2023-02-07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建筑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坟墓,起源于马斯塔巴墓,最初只有一层。为了体现君主集立行政、司法权于一身的权威,后来层层叠加,逐层向上缩小,形成了阶梯状金字塔,开创真正金字塔建筑之路。金字塔凝聚了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他们在天文学和几何学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古埃及人对太阳神拉高度崇拜,他们认为巍峨高耸的金字塔每天可以接收来自太阳的第一束光芒,因此规模浩大的金字塔也是对太阳神崇拜的产物。

——摘编自王海利《埃及通史》

材料二   1248年,科隆大主教决定重建科隆大教堂。这一工程规模浩大,为此画出的羊皮图纸,叠在一起就有四公尺高。1517年,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科隆大教堂建设资金中断,工程就此停工。300年后,在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的鼎力赞助下,科隆大教堂得以按照原来的设计图复工。1880年,高达157.3米的大教堂终于完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是中世纪哥特式艺术风格的完美呈现。

——摘编自陈文捷《凡世的荣光——璀璨的中世纪建筑》

材料三   20世纪前期,进步和反传统的建筑风格受到赞美;20世纪后期,保守和反“反传统”的建筑风格却成为美德。1987年,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对英国战后建筑和建筑师进行尖锐批评,他认为英国建筑师对伦敦造成的破坏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轰炸机造成的破坏还严重,如圣保罗大教堂的辉煌殿宇已经被拥挤的摩天大楼所包围,他呼吁修建更多将英国的建筑传统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建筑物。

——摘编自吴焕加《西方近现代建筑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埃及金字塔得以修建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科隆大教堂重建过程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建筑“传统与现代之争”的认识。
2023-07-18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11850年,英国外贸额增加了6倍。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英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向英国这个“世界工厂”“殖民帝国”提供原料和粮食的附庸地。

——摘编自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

材料二   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

184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
1847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以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
1851600万游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首次体验标准时间体系
1880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
1884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
6 . [工业革命与近代社会]

材料一     工业革命焕发 出的巨大生产力,不仅使英国走进了富裕的现代社会,而且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大工业也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从而使她们大有收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材料二   18 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首创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召集工人。根据韦奇伍德的指示,早晨5:45 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自己的事务和生产工序,所有工人均依据其从事不同工种分配在不同车间。共雇佣278名工..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工人进厂后,监工为工人分配任务,对那些准时上班者给予鼓励....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给予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予以停发工资。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厂制的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年底,伊丽莎白颁发了为期15年的公司特许状,这标志着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后,积极与东印度从事直接商业活动,并与荷兰在南洋群岛的香料贸易方面展开了长期的竞争。1609年,詹姆士一世颁布特许状,重申保护公司的香料贸易垄断权;1661年,查理二世进一步扩大了公司权利,包括可以宣战、媾和、维持军队、设立法庭、独立处理与印度及其他国的关系等。英国东印度公司还在波斯湾、印度、爪哇和苏门答腊分别建立了贸易据点,拓展了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联系。

——摘编自孟宪风、王军《东印度公司与17世纪英国东印度贸易》

材料二   18701990年,世界贸易不仅数量上明显增长了,而且还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继英国之后,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普遍扩大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的联结在一起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1)装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权”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初英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特许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贸易发生的“新变化”。并结合以上材料概述世界市场和商业贸易之间的关系。
2022-12-27更新 | 16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达标训练历史试题
8 .    欧洲城市发展

材料一   

左图是中古后期法国北部城市圣奥梅尔的城市印章正面,展示的是负责城市审判的议员。圣奥梅尔城市制定的章程被认为是最早的商业行会章程,包括了促进城市共同体形成并发展的各种规定,如维持城市秩序、禁止城市内的暴力行为,为城市道路和城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筹集资金等。——摘编自[日]河原温 《图说中世纪生活史》

材料二

176O 年前,英国的城市居民有的还从事 农业,有的虽是手工业工人,但一般还租几英亩地,把农活作为一种副业。此外,居民里还有手工工场主、商人、银行家、房地产 者……等等。工业革命之后,一般说,工人阶级占居民的四分之三左右,资本主义城市的实际主人:工业家、金融家、靠年金或红利过 活者、房地产主……等等,约占居民的四分之一左右,此外,还有少量的小资产阶级如小商人和人数极少的手工业者。

——摘编自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的发展》

据统计,1785 年,在英格兰和苏格兰, 除伦敦以外,五万人以上的城市只有三个;七十年以后,这样规模的大不列颠城市已经有了三十一个。
在这些新兴城市中,最突出的是兰开夏郡的曼彻斯特。在棉纺织厂出现之前,曼彻 斯特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商业中心。尽管它的历史悠久,但是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曼彻斯特的人口,从 1772 年的二万五千人增至 1851年的四十五万五千人,成为第一个最著名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摘编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古后期西欧城市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谈谈你对英国城市发展变化与工业革命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9 . 近现代西方外交

材料一   19世纪曾被称为“英国统治下的和平”年代或“英国世纪”,当时英国在大部分时间里推行的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是在和平时期设法使自己避免卷入任何正式固定的结盟关系。这种外交传统发端于都铎王朝,据说亨利八世曾让人给他画了一幅肖像:他右手提着一架保持平衡状态的天平,天平的一边装着法国,另一边是奥地利;左手拿着一块砝码,随时准备添加在天平的某一边。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论是欧洲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19世纪70年代前后,一个统一的德国出现在欧洲中心地带,严重打破了欧洲原有的力量平衡。在世界范围内,就经济实力而论,美国和德国已先后赶上或超过了英国。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斗争,大大激化了欧美各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范围内的力量重新组合在加紧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为摆脱四面受敌的处境,决定抛掉所谓的“超脱”外衣,放弃建立在力量绝对优势基础之上的"光荣孤立"政策,逐步走上了"结盟"的道路。

——摘编自王振华《英国外交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丘吉尔在194810月英国保守党年会上正式提出"三环外交"总方针:"第一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第二环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它英联邦自治领在内及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一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大环同时并存,一旦它们连结在一起,就没有任何力量或力量的结合足以推翻它们,或敢于向它们挑战。我们是在这三环中的每一环里都具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国家。事实上我们正处在三环间的连接点上。"

——摘编自戴丽雯、张士昌《二战后英国对欧洲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英国“三环外交”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实施结果。
10 . 变迁中的英美

材料一 英法“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税法,以缓解巨 大的财政压力。1765 年,英国政府通过《印花税法》,要求殖民地的报纸、法律文书、保险 单甚至扑克牌上都要贴上税票。这几乎影响到所有居民,遭到了强烈反对。九个殖民地议 会的代表在纽约召开大会,提出“无代表不纳税”。会上还有人宣称:“我们应当站在天赋 权利这个共同的立场上……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美利坚人。”英国政府被迫废除《印花税法》, 但声明议会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权制定约束殖民地的法令,随后又推出其它征税法案。1776 ,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

材料二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实行贸易垄断政策,禁止其发展某些产业,某些产品只能 销往母国。1776 年,亚当·斯密抨击这种政策阻碍了自由竞争,损害国家利益。皮特政府 执政时期推行自由贸易政策。1788 1792 年,英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增加了 2.5 倍,其中工业制成品占 87%18 世纪晚期,英国从印度获得更多领土,并努力建立印度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寻求更多的商埠和市场。19 世纪上半期,英国与多个国家签订自由贸易条约。“反谷物法同盟”指出:“自由贸易原则是将外国变为我们宝贵殖民地极好的方式,而我们也不必负担统治他们的责任。”随着 1846 年《谷物法》被废除,许多商品取消关税,马克思称其为“自由贸易在 19 世纪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


(1)阅读材料一,从民众反印花税的斗争过程,概括北美殖民地走向独立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 18 世纪后期至 19 世纪中期英国对外贸易政策有何变化, 并分析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
2023-01-09更新 | 26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