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对以下数据的理解,最为全面、准确的是(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全世界欧洲美洲
1870年21010593
1900年760284402
A.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开始进入“火车时代”
B.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产业部门焕发新活力
C.欧亚大陆内部通过铁路网络被纳入世界市场
D.美洲各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加速了铁路修建
2023-07-10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选择题汇编——世界近代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政治转型社会转型日常生活的改变
发展出基于工业和工厂的劳动力雇佣制度城市化,人口密度的增加
劳动分工的加强,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的正式分离
劳动从乡村到城市,从户外转向户内,从家庭小作坊转移到工厂和矿场
庞大而缺少人情味的工作环境,恶劣的工作条件
薪水制劳动制度财富重心从土地转向大规模的企业,权力集中于少数工厂和矿主工人为数众多,但是缺乏组织,势单力孤,日常生活一成不变
城市化和工厂一—住宅混合型城区就近工作的便利,但是被日益加剧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所抵消;肮脏的环境,城市人口密集,缺少公共卫生设施霍乱、痢疾等疫病以及肺结核等慢性疾病发生的几率增加了
市政府和中央政府管辖权的加强产生“公共卫生”观念,以此减少疾病和瘟疫,降低婴儿死亡率等城市规划的加强以及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提高了人均寿命,改善了城市的居住环境
全球贸易的增长货物与贸易商在全世界各个港口城市加快流动;财富的创造迅速增加进口货和奢侈品以及技术创新在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快速普及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世界一部历史)

上表叙述了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从表2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两个或两个以上),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9-20更新 | 227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历史的多元解释】

材料一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摘编自李贽《藏书》

材料二   孔子的第一价值是非宗教迷信的态度,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

——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与中国》(1937年10月)

材料三   整个19世纪,儒学在西方的形象每况愈下,直至堕入黑暗深渊。20世纪前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德国这样对人的困境感到绝望,德国再次形成了一个尊孔的学术团体。这些德国思想家认为“孔子最让人景仰的是道德人格的完全独立,不受外部金钱或权威的影响”“欧洲应该像孔子所追求那样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方厚生《20世纪初西方文化危机中的孔子形象·以德国为例》

以上对孔子的三种不同评价,可以反映出历史解释的多元视角请,从“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的视角出发,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27更新 | 227次组卷 | 10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以下“农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例(单位:%)”表,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国家1820年1870年1910年
英国46156
德国804918
法国754942
美国755033
①欧洲农业人口占劳动人口比例呈明显减少趋势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化进程快于英国
③各国大量的农业人口向海外殖民地移民或经商
④侧面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进程并行推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 对下图所示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美、德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单位:%)
A.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B.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
C.美、德两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D.欧美国家开始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
2023-03-01更新 | 10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02
6 . 曼彻斯特城市发展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700年至1841年间,曼彻斯特人口从8000人上升到235000人。从1780年开始的四十年中,曼彻斯特棉纺织工业占英国的1/4,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各国的公债和证券在这里进行交易。1830年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1842-1844年,恩格斯居住在曼彻斯特,看到了英国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变化及带来的工业飞速发展。他认为“曼彻斯特是现代工业城市的典型”,并进行了深入调研。他发现资产阶级聚居在远离工业区和工人居住区的环境良好的城市外围,而每家雇工在5001000人的大工厂周围,工人阶级极其简陋的住宅成排或成堆地聚在一起。恩格斯曾这样描写曼彻斯特的工人居住区,“只要哪里还空得下一个角落,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空气由于成打的工厂烟囱冒着黑烟”而污浊沉闷,而且“一堆堆的垃圾、废弃物和令人作呕的脏东西不断地发散出臭味”,“街道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大部分没有铺砌,也没有污水沟”。尽管当地工人的工资较高,他们的平均寿命却要低于其他城市和乡村地区。

——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工业城市规划演进研究(1848-1940)》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曼彻斯特发展为近代大都市的有利条件。
(2)1840年一位市民认为,“曼彻斯特城市发展是以脏乱和疾病为代价的”。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理解。
2022-07-13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中冲刺(高频材料解析题38题)(北京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它究竟能跑多快?》(素描作品, 创作于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

创作背景:1825927日,一辆运载450名旅客的列车,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从达林顿驶往斯托克顿;一位头戴高帽、斜侧身体的富翁与当地的乡绅和身着皮衣的神父围绕这个新鲜事物展开了讨论。
结合所学知识,以“《它究竟能跑多快?》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5-23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某班高一学生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题目为《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他梳理的目录如表,你认为合理的是
①人口爆炸和大城市
②火车和蒸汽机
③妇女地位和童工
④大众消费与休闲娱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2-02-26更新 | 207次组卷 | 5卷引用:【好题汇编】选择题汇编——世界近代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也称近代化),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个方面的转变。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产物,现代化道路具有相似性,更具有多样性。如下图所示:

——摘编自冯仕政《中国道路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阅读材料,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07-21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测试卷 01(期末好题重组卷)【测试范围:纲要下全册】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引起了城市结构的深刻变化,进而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规划和要求。在近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中,著名的有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现代城市设想理论等。

田园城市:英国人霍华德于1898年提出。这一设想主要针对当时大城市尤其是像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解决方案:城市四周由农业用地环绕,农产品就近供应,城市居民可得到新鲜产品。城市规模必须加以控制,每个田园城市人口限制在3.2万人,超过这一界限就分流出去另建一个田园城市。田园城市之间以铁路联系。

工业城市:法国建筑师加尼埃于1904年提出。其设想是:工业城市居民在35000人左右,靠近原料产地或附近有提供能源的某种力量,或便于交通运输。城市规划中对于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了划分,如市中心的公共活动设施、居住区、工业区等。所有不同的功能区域之间用绿化带隔开,火车站布置在工业生产区附近,铁路把各个区域联系起来,城市内部交通主要采用高速公路。

带形城市: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于1882年提出。其设想是:城市不再是分散在各个地区的一个个的,点,而是由铁路和公路干道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带。一条贯穿性的道路作为城市的脊椎,供水、供电、排水等工程干线全部集中于这个干线下面,在干线两边按照城市要求设计住宅、工厂、商店、市场、公共设施等,城市的尺度可以无限,甚至可以贯穿整个地球。

现代城市: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于1922年提出。其设想是:城市是必须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城市中心地区对各种事物均有较大的聚合作用;拥挤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密度来解决;并不是要求处处高度集聚发展,而是通过用地分区来实现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高密度发展的城市,必然需要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来支撑。

——据周国艳、于立《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整理

根据以上材料,以西方近代城市规划为主题,自拟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9-28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