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物质与文明]

文明通过不断吸收、创造新物品而获得成长,即使最普通的一件物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关键。有学者指出,物品与文明的关系有以下几种类型:

类型

含义

事例

一件物品的普遍传播,影响众多人的生活美洲大陆的土豆、辣椒等作物传入欧亚大陆,引发生活方式改变

一批新物品应社会变革而生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适应了工业化时代城市扩张的需要

关键物品的出现催生出全新的物品体系内燃机、电子计算机等关键物品诞生,辐射出以其为中心的一个个新物品体系
在上述三种类型中任选其一,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6-15更新 | 2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土豆VS蒸汽机,哪个更伟大?

全球物种大交换过程中,土豆传入欧洲。18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亚瑟·扬游历英格兰东部时看到了一个即将进入新时代的农业世界。因为土豆如此高产,以食物热量的标准来衡量,其最实际的结果就是令欧洲的食品供给增加了一倍。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土豆的到来终于使这片大陆能够为自己供应正餐了。

在亚瑟·扬之后数年,亚当·斯密注意到,爱尔兰人除了土豆没有什么可吃,却依然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因为吃土豆,他们也是欧洲营养状况最良好的人,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人们,不再会轻易被那个年代最大的杀手——传染病——害死了。亚当·斯密得出结论:“同样数量的耕地将会养活多得多的人口,人口将会增加”。事实证明,土豆被引进欧洲一个世纪后,欧洲人口总量大概翻了一倍。后来有经济学家说:“土豆的引进对近代时期的影响堪比蒸汽机的发明”。

——摘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土豆VS蒸汽机,哪个更伟大?”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2023-05-01更新 | 198次组卷 | 97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4 . 【大学与时代】

材料一   中古后期,西欧大学主要由学者们自发形成和组织,受救皇控制,50%以上集中于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南部,其教学与研究以经院主义哲学为核心,辅之以医学、法律等专业学科。14—16世纪,国家或民族教会创办的大学迅速增加,许多城市也在原主教学校、法律学校等的基础上相继成立大学,其分布范围向整个欧洲扩展,希腊语、修辞学和文学等“博雅课程”被认为能“发展那些蕴涵于人身心之中的最高才能”,而日益受到重视。

——摘编自易红郡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西欧各国政府新创办了各类国立农学院、高等商学院及多科性技术学院等一批新大学,主要训练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拿破仑还授予巴黎多科工艺学校“为了祖国的科学与荣誉”的旗帜。此外,企业家也创立或资助了一批大学,如欧文斯创办的曼彻斯特大学。牛津、剑桥、巴黎等传统大学在古典学科与神学之外,加强了对自然科学课程的研究。各大学相继设置了图书馆和实验室等研究设施。此外,大多数大学中兴起了诸如德意志“青年协会”式的学生组织,号召“民族团结”“为祖国服务”,反对犹太主义与斯拉夫主义。

——摘编自贺国庆《高等教育的重大转折——工业时代欧洲大学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4—16世纪西欧大学新特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欧大学出现的新变化并评价其历史影响。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无序竞争和过度投资使许多美国铁路公司在1893年的经济危机中破产,金融家摩根对当时破产的铁路公司进行大规模重组,通过合并同类企业、减少行业内恶性竞争、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等措施来保证行业利润,这种新模式被称为“摩根化经营管理体制”。据此可知(   
A.现代企业制度由此诞生B.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
C.重组行为带有垄断色彩D.金融资本控制国民经济
2023-03-04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示为学者张联朋《用唯物史观整体认识世界近代史》一文中关于世界近代史发展演变的几个视角。

视角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视角二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促进)生产力——第一次工业革命

视角三

生产力再次推动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加强

视角四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促进——第二次工业革命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个视角,据此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3-07-08更新 | 15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十九世纪后半期,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A.热衷于不断改进生产技术B.推行工业企业科学化管理
C.重视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D.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成果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8世纪中期之后,不少英国社会精英认为奢侈消费刺激贸易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公开为奢侈传统进行辩解。亚当·斯密站在政治经济学立场为奢侈消费和商业辩护,法国启蒙思想家也极力为英国的消费行为鼓噪。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消费主义迎合经济发展需要B.消费成为经济主要增长点
C.工业化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准D.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
9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工业革命并未随着铁路、跨大西洋汽船和电报通信的出现而结束……持续到19世纪的整个下半叶,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据此可知,19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     
A.密切了科技与生产的联系B.以交通工具的创新为前提
C.催生了大规模垄断性组织D.在大西洋的两岸同步推进
2022-07-15更新 | 195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10 . 如表为1910-1929年美国人拥有汽车的统计表。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1910年平均210人拥有1辆汽车
1920年平均13人拥有1辆汽率
1929年平均每5人拥有1辆汽车
A.汽车工业快速发展B.民众降低汽车的使用
C.道路建设蓬勃开展D.工业革命进一步深化
2023-06-06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