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切经典的艺术作品本身既是历史的产物,又具有历史信息资料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解读小说蕴含的史料价值,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是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几部小说摘编的部分内容。

内容作品
“这个小镇到处都是机械与高耸的烟囱,它们永不停息地冒着黑烟,不断袅绕的烟雾犹如幽幽阴魂,永远没有散去之日。”《艰难时世》
奥利弗一入伦敦街头的贫民窟,就感到“街道非常狭窄,满地泥泞,空气中充满了各种污浊的气味”,“有些房屋因年久失修,眼看要坍倒在街上……水沟阻塞不通,恶臭难闻”。《雾都孤儿》
这些议员“常常拿着手表赶乘北上的火车,并在事先拍一份电报,说自己很快就要到了。这些征服一切的机车隆隆地日夜向远方奔驰,或者平稳地驶到它们的旅程终点,像驯服的龙一样滑行到指定的地点,停靠方位的误差不会超出一英寸”。《董贝父子》
“煤灰和烟尘”给枯萎的叶子和花朵“镀了层黑色”,“挣扎的蔬菜”像是“生了病似的在火灶和熔炉的热气喷射之下低下头来”,周围的一切好像“更要枯萎而又死气沉沉”。《老古玩店》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11-01更新 | 278次组卷 | 2卷引用:题型02阐述现象、得出结论类-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对下图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部分城市工人工资收入与生活开销“体面比值”示意图
A.殖民扩张引发价格革命B.生产方式影响生活水平
C.全球市场细化国际分工D.工业革命提升幸福指数
2023-05-19更新 | 21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3 . 对下图所示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美、德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单位:%)
A.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B.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
C.美、德两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D.欧美国家开始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
2023-03-01更新 | 10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02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江南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苏州的繁华带来了奢侈消费的风尚.使它成为当时的时尚之都,邻近的地区纷起仿效,奢侈消费风尚逐渐弥漫于苏松杭嘉湖诸府所属各县各市镇,并通过频繁往返于各地的商人为媒介,很快向各地散播。在奢侈性消费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王公贵族和上层士绅。他们集特权和财富于一身,成为晚明奢侈商业的最大受益者,并在权力的庇护下,抢占商机,与此同时,商人通过与士大夫相结交攀附,逐渐跻身士绅之列。这一潮流催生出晚明乃至整个帝制晚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那就是绅商,这个阶层将权力与财富相结合,成为明清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士大夫热衷于奢侈商业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可谓利弊兼有,而绅商形成的另一途径,即由商入仕,则可帮助我们解读何以中国商人难以形成自己独立的阶级意识。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等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英国消费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预示着现代社会给人类所带来的物质进步和精神愉悦。各种奢侈品如茶、咖啡饮品、食糖、郁金香、衣帽、珠宝、银质盘碟、精致家具以及其他新潮商品充斥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领域。一种感官和精神上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也被前所未有的刺激起来,弥漫着整个英国社会。17 世纪末到19世纪初,奢侈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不断由贵族阶层下移到富有的中产阶级及社会下层。由于奢侈品多是与人们追求优雅、精致以及愉悦生活方式分不开的,所以奢侈消费追求直接刺激了奢侈行业的发展。18 世纪英国奢侈品制造业有丝绸行业、陶瓷工业,甚至到制鞋业、帽子业以及马车制造业等。18 世纪英国最有名的两个金属制品中心是伯明翰和谢菲尔德,伯明翰以五金制品和小玩意闻名欧洲,谢菲尔德以刀叉制品闻名,其中伯明翰制造的各种工业品在欧洲和美洲市场深深烙上了“英国制造”的特性。

——摘编自曹瑞臣《论海外奢侈品消费对近代英国社会的推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以来督侈消费风尚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时期与近代英国暂侈风尚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2022-11-04更新 | 520次组卷 | 10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4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公共图书馆法的国家。《公共图书馆法1850》是英国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免费信息获取机构的首次立法。

1831年,律师克尔建议通过立法在城镇建立公共图书馆。

1835年,谢菲尔德市议员白金汉提出设置公共机构促进信息传播……在城镇建立图书馆和博物馆。提案进入了委员会讨论阶段后被暂时中止。

1840年,议会议员威廉尤尔特向议会陈述在大都会的不同地区建立公共图书馆的合理性。

1844年,他进一步扩大了建议建立公共图书馆的区域范围,包括大都市各区和省级城镇。这一建议最终没有得到政府的认可。

18493月,英国众议院同意建立特别委员会,威廉尤尔特任主席,特别委员会致力于……大城镇中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并最终向英国议会提交了《公共图书馆法1850》的草案。

——摘编自柳英《公共图书馆领域的首部国家立法―英国<公共图书馆法185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世纪上半期英国公共图书馆立法现象做出合理的解读。(要求:表述成文、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2-05-01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7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6 . 18世纪末一个寒冬的下午,在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一家酒吧里,服务员给疲劳的纺织工人端上一杯热茶(加糖加奶),并开玩笑道:“小伙子,干了这杯来自四大洲的能量!”对上述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纺织工人的疲劳和工厂制下高强度的劳动密切相关
B.玩笑中的“四大洲”可能是指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
C.在欧洲已有千年历史的茶叶直到18世纪末才进入大众消费
D.一杯茶中“四大洲的能量”反映出当时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2021-09-18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2期)-专题0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7 . 下表是1884—1900年,欧洲列强在非洲侵占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领土和人口的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侵占土地(万平方英里)人口(万)
英国3705700
法国3603650
德国1001470
比利时903000
葡萄牙80900

A.西方各国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商品输出
B.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C.德国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侵占领土最多
D.葡萄牙在柏林会议上提出了“有效占领”原则
2021-04-25更新 | 633次组卷 | 17卷引用: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重难点突破)-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中外历史纲要下)
8 . 一艘货船在1910年离开英格兰,带着铁轨和普通货物前往墨尔本,然后为阿根廷捎上联合收割机,此后装载运往加尔各达的小麦,在此装载运往纽约的黄麻。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材料信息有误当时无电报B.英国处于世界贸易中心
C.英国当时以商品输出为主D.科技推动世界市场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劳伦斯(18851930年)是英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中往往带有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经历。其代表作《彩虹》(1915年)中,厄秀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起初,她认为大学是一块神奇土地,与肮脏的工业城镇不同。令厄秀拉失望的是,"这儿的女生们整天叽叽喳喳、喋喋不休,很神经质。……男生个个都是粗卑笨拙。"更糟的是,大学不过"是个学徒作坊,人们来这儿是为了武装自己,以后能多赚钱。"大学成为狭小、杂乱的工厂实验室,学生们在这里购买考试所需设备,教授们则提供可被利用的商品。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完全为商业服务。

——摘编自潘洁《劳伦斯对工业革命时期教育的批判》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4-08更新 | 306次组卷 | 3卷引用:回归教材重难点10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至十月革命前夕-【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10 . 图是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反映了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对图中数据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世界城镇化趋势
A.二战后的城市化进展得益于不同类型国家均衡发展
B.不断发展的工业化水平推动了人类社会城市化进
C.1800年至1850年期间城市化进程最显著的国家是美国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增长是城市化进程的唯一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