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878年,恩格斯认为“现代的大工业……造成了资产阶级这样一个享有全部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的垄断权的阶级,但(危机表明)它已经无力继续支配那越出了它的控制力量的生产力……如果要避免整个现代社会毁灭,就必须使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一个会消除一切阶级差别的变革。”材料认为工业革命(       
A.推动了西欧福利国家形成B.促进了劳资关系改善
C.客观上加快社会革命步伐D.促使了垄断组织形成
2 . 变迁中的英美

材料一 英法“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税法,以缓解巨 大的财政压力。1765 年,英国政府通过《印花税法》,要求殖民地的报纸、法律文书、保险 单甚至扑克牌上都要贴上税票。这几乎影响到所有居民,遭到了强烈反对。九个殖民地议 会的代表在纽约召开大会,提出“无代表不纳税”。会上还有人宣称:“我们应当站在天赋 权利这个共同的立场上……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美利坚人。”英国政府被迫废除《印花税法》, 但声明议会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权制定约束殖民地的法令,随后又推出其它征税法案。1776 ,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

材料二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实行贸易垄断政策,禁止其发展某些产业,某些产品只能 销往母国。1776 年,亚当·斯密抨击这种政策阻碍了自由竞争,损害国家利益。皮特政府 执政时期推行自由贸易政策。1788 1792 年,英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增加了 2.5 倍,其中工业制成品占 87%18 世纪晚期,英国从印度获得更多领土,并努力建立印度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寻求更多的商埠和市场。19 世纪上半期,英国与多个国家签订自由贸易条约。“反谷物法同盟”指出:“自由贸易原则是将外国变为我们宝贵殖民地极好的方式,而我们也不必负担统治他们的责任。”随着 1846 年《谷物法》被废除,许多商品取消关税,马克思称其为“自由贸易在 19 世纪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


(1)阅读材料一,从民众反印花税的斗争过程,概括北美殖民地走向独立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 18 世纪后期至 19 世纪中期英国对外贸易政策有何变化, 并分析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
2023-01-09更新 | 266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的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22人,占当时全世界的44%,是无可争议的中心。文艺复兴后期,英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7人,启蒙时期的法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8人,产业革命时期的德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8人,在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人数方面均处于世界前列。这折射出世界文学艺术中心的变化(     
A.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密不可分B.呈现杂乱无序的发展状态
C.体现了欧洲各国文化的传承性D.始终贯穿人文主义的色彩
2022-08-25更新 | 698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2022-06-16更新 | 11392次组卷 | 82卷引用: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
5 . 【历史的多元解释】

材料一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摘编自李贽《藏书》

材料二   孔子的第一价值是非宗教迷信的态度,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

——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与中国》(1937年10月)

材料三   整个19世纪,儒学在西方的形象每况愈下,直至堕入黑暗深渊。20世纪前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德国这样对人的困境感到绝望,德国再次形成了一个尊孔的学术团体。这些德国思想家认为“孔子最让人景仰的是道德人格的完全独立,不受外部金钱或权威的影响”“欧洲应该像孔子所追求那样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方厚生《20世纪初西方文化危机中的孔子形象·以德国为例》

以上对孔子的三种不同评价,可以反映出历史解释的多元视角请,从“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的视角出发,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27更新 | 223次组卷 | 10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辽宁专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早期的英国,对服饰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服饰是一种身份,不同阶层的服饰,质地和色彩迥然有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服饰消费成为个人的自由选择。宫廷对服饰的影响弱化,服饰充满着清新大胆的自然感,富有生命力,体现着人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17世纪初开始,印度棉布的大量涌入推动了英国大众服饰质地的变化。印度棉布的流行触动了毛纺织商人的利益,他们不断向议会请愿施压。议会相继多次通过法案,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进口印花棉布,但收效甚微。相反,这种保护主义和管制政策进一步刺激了英国本土棉纺织业的发展。

18世纪,由于军事订货、济贫、殖民等需要,廉价成衣需求量大增,传统的量体裁衣制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工场依靠涌入城市的女工,批量生产出廉价服饰。这种质地优良、色彩丰富、廉价实用的服饰深受大众欢迎,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服饰消费的变化。

受上流社会服饰风格和样式的影响,中下层人们极力模仿上层,追求时尚。为了穿着更加时尚和文雅,即使是贫穷的劳动者也总是购买新的或者二手时尚服饰。1725年笛福抱怨说,仅仅从穿着上很难分辨仆人和女士。

——摘编自王洪斌《18世纪英国服饰消费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英国服饰发生的变化,分析影响英国服饰消费变迁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服饰消费变迁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7 . 186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食品掺假法》,法令确立了一个“重要的先例”,即“保护消费者免遭钱财损失和身体伤害是政府应尽的职责”。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禁止销售任何添加了可能对健康有毒或有害物质的食品。这些法律的颁布
A.杜绝了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行为B.反映了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国家重视
C.解决了生产者造假制劣的违法问题D.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和能力
8 . 潘迎华在《19世纪英国现代化与妇女家庭法律地位的演变)中指出,19世纪英国妇女的家庭法律地位表现出双重性:方面她们在家庭中仍然处于从属地位,另一方面英国家庭法律制度逐渐向性别平等的方向发展,妇女享有更多自主权。据材料可知
A.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B.女权主义运动已在英国蓬勃兴起
C.民主完善促使妇女政治地位提高
D.妇女仍然需要打破封建家庭束缚
9 . 1870年后,新的发明、制造程序,以及把产品输送到市场和变卖的方法使早期的工业化支柱国家失效了。大规模的工厂使早期工业时代的纺织厂和铸铁厂相形见绌。这一变化(     
A.使英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B.扭转了世界工业化发展趋向
C.引起了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D.保障了国际关系的稳定发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学者马丁·威纳在《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一书中指出“反工业文化”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污染,社会的贫富分化、城市化带来的脏乱差等,这引起了人们对工业化的批判;另一方面是由于英国的贵族制度和贵族精神影响,企业家及其继承者漠视生产创造,追求绅士生活,进取精神衰退。还有学者指出,政治社会变革也是造成英国企业家精神衰退的重要因素。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的工会组织日益强大,垄断了劳动力供给,挑战雇主对其雇员的传统权力。此外,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越来越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崛起的工党更是凭借其政治权力,抑制了自由企业精神。在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看来,英国未能适应新形势,是因为其企业家有着广阔的帝国市场,仍能从旧的投资中获得充足利润,对海外传统产品市场的依赖,使英国企业家安享其成,竞争精神衰退。

——摘编自郭继兰《企业家精神与英国经济兴衰》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的蓬勃发展不仅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促进了人口就业结构与地域分布的重大变迁,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德意志帝国在1871年仅有8个人口超过10万的大城市,到1910年则飙升至48个。另外,1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人口之和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从大规模人口流动的情况看,德国城市增长呈现出巨大差异性,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是工业发达的莱茵、威斯特法伦、西里西亚、萨克森等地区。在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技术革命的助推下,柏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合并了周边的施潘道、克罗伊茨贝格等城市,建立了新型工业区。据统计,1880~1900年柏林在行政区变更后人口增加了766518人,增长率高达68%,其中行政区并入的人口为490425人,约占柏林人口的26%.

——摘编自徐继承《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与公共卫生危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企业家精神衰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