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能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保持着自己的优势不被侵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英国人的创新精神。……这种不断的创新精神有效地动员了英国的人力和物资资源,并在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得英国能在很长的时期内战胜自己的竞争对手。

——陈小律《英国经济的盛衰》

材料二   (英)自18世纪以来专利申请才普遍起来,变得重要了。申请专利的目的很简单,即保护一项发明,使它保持新颖。……晚年的瓦特,生活非常富庶。但是瓦特财富的主要来源,不是制造蒸汽机的工厂,而是被广泛转让的高效能蒸汽机的发明专利。……英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奖励,使几乎所有的人,都陷入了一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狂热崇拜之中。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851年伦敦博览会展期为140天,参观人数达630多万人次……参观者最感兴趣的是不同的机器发明。人们目瞪口呆的看着各种机器工作,有开槽机、钻孔机、拉线机、纺纱机、造币机、抽水机等等,这些不同的机器又通过特别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一起驱动,让人领悟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纪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创新精神”影响下,17世纪到19世纪初期英国在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这种创新精神对英国崛起产生了怎样影响?
(2)依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政府为保护公民创新精神采取的措施及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政府通过举办世博会试图达到怎样的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创新精神对民族或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
2 .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前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第一种方法是制造标准的、可互换的零件,然后以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第二种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设计出装配线……。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也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

——刘金源《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材料三   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进步及流通改善方面的作用。
(2)据材料二,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促进世界市场发展方面的新进展。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2023-07-28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冲破了区域性的限制,从而消除了各地区饮食内容的差别,打破了食物原料的短缺状况,改变了传统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形成了营养饮食和科学饮食的新观念;使饮食更讲究食品质量与文化品味。新航路的开辟,使饮食礼仪进一步规范化,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全新的饮食消费文化。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英国环境恶化、卫生状况糟糕、食品掺假等社会问题突出。1847年,英国素食者协会成立,在协会的指导下一股素食主义风潮兴起,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协会的会员主要是工人阶级。协会的分会主要分布于北部和东南部的城市。针对工人阶级贫穷、时间匮乏,营养不良的特点,协会制作了一些宣传素食廉价、快捷、有益于健康的小册子等。协会还不断翻新素食的做法,发明了很多新的菜式,人们蔬菜消费的比例大为提升。至19世纪晚期素食者餐厅与咖啡馆遍布了整个英国。

——摘编自王钰峰《19世纪英国素食主义运动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饮食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素食主义风潮的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欧洲饮食变化的认识。
4 .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工业革命”主题时,搜集到了下面的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32年英国议会下院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调查工厂的状况,证实了男女工人和童工所处的地狱般的恶劣环境。前童工伊丽莎白·本特利的证词揭露了1815年的工作条件,这成为议会委员会最终报告的一部分。   

委员会调查人员伊丽莎白·本特利
你什么时候开始在这家纺织厂工作的?6岁那年(1815年)
你在工厂里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工厂满负荷时从早晨5点到晚上9
假如你慢了或来晚了,他们会怎么做?用皮带抽我们
有没有用皮带逼着你们超负荷工作?是的
你因为劳动而身体发生严重变形吗?是的,我13岁就开始出现了
你现在住在哪里?破房子里

(1)根据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工业革命的史料价值。(此类题型答题模式:什么类型史料、几手史料+史料反映了什么内容+可以用于研究什么)
(2)我们在选用史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坚持什么原则?
2023-05-04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2023-02-24更新 | 310次组卷 | 6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曼彻斯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纺厂;1776年,开凿曼彻斯特至利物浦港的运河,从而开通了远洋航线。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   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1802年,曼彻斯特共有棉纺厂52家,1809年增至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至此,曼彻斯特棉纺织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进而改变了曼彻斯特乃至于整个世界的面貌。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材料三   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总人口(单位:万人)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180048%52%
法国(1851年)360075%25%
中国(1851年)4320089%11%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市镇大量出现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
(3)材料三反映出中西在19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呈现什么差异?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实行官学教育,贵族垄断了教育。教育内容为“六艺”,其中“乐”、“射”和“御”是贵族的体育课,有明显的军事和教化目的。春秋战国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民间平民体育也逐渐盛行。上流社会热衷骑射行礼、投壶下棋。中下层流行郊游、蹴鞠。军中盛行武艺、角力,如魏国吴起常用负重跑、跳来锻炼士兵体能,将“魏武卒”打造成了精锐之师。医学家和养生者好导引行气养生之术,形成了“养神”和“养形”两大派别。古代体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内,追求身心自我完善,不事竞争、注重养生、形体自娱的体育文化形态。

——摘编自陈祥奎《轴心时代的中国与希腊体育比较研究》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贵族教育强调通才教育,具有重视体育的传统。这种传统在资本主义兴起后更得到强化,1693年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提出培养有“文雅风度”、“勇敢精神”、“健康体魄”,聚敛资本,使自己得到幸福的绅士。从此,身心并重成为绅士追求目标,体育活动成为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绅士体育”兴起。产业革命发生后,绅士们追求财富、享受生活,追求高品质的人生目标,推动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在产业革命和“绅士体育”影响下,健康和娱乐的需求空前增长,以足球、橄榄球、网球、射箭、击剑、高尔夫、水上和冰上项目等为代表的“户外运动”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美】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体育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绅士体育”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以来,人口增加,钢铁工业、造船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圈地和沼泽地排水造田的破坏,森林大量减少,英国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使以薪柴为主的传统能源供应链断裂。詹姆斯一世(16031625年)认为烧煤是新的时尚,开创了把煤送进威斯敏斯特的先例,并鼓励伦敦西区的富人使用煤。英国拥有蕴藏丰富、便于开采的煤炭资源也是其率先完成主体能源转型的特殊性条件。到17世纪中期,不仅在伦敦,而且其市镇和乡村,煤炭作为生活用燃料已经比较普及了。由于采用了焦炭炼铁法、蒸汽鼓风法、搅炼法等新技术,冶金业第一个迈入全新的阶段。蒸汽机的广泛使用,进一步促进了能源替代,把一个以木柴和水利为基础的英国,变成了以煤炭和铁为基础的英国。

——摘编自邱建群《生态危机与能源转换》

材料二   煤炭开发促进了蒸汽动力的广泛应用,引发以纺织技术、矿冶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为突破的产业革命。到1815年,大的煤业公司开始由职业经理人管理,技术得到改进。煤气灯的使用照亮了人类的漫漫长夜。农家翻造、扩大房舍,改善设施……炉灶经过改装以便烧煤。海军在战争年代紧抓对煤船的控制,帮助英国树立对海洋的统治,打败了诸如法国和西班牙这样的大陆对手。煤炭的运输把英国引向大海,英国从一个小农业国成长为一个世界级的工商业大国。……煤炭也是破坏人类文明的罪臣,伦敦周围庭院中的水果树不结果子,连树叶也纷纷凋零。生长发育中的孩子大约一半活不到2岁就夭折了。

——摘编自舒小昀《工业革命:从生物能源向矿物能源的转变》


(1)据材料一,概括17世纪以来英国能源转换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能源转换的影响。综合两则材料指出英国能源转换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启示。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年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它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占1/2以上。……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指出在这一事件影响下的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并分析形成这一地位的根源及对世界市场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归纳推动19世纪末“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形成因素。
10 . 马克思的革命观

材料一   马克思曾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的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马克思认为,革命具有自然意义,体现着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对人自身的改造,革命是人们“改变世界”的一切实践活动。

材料二   1815年以前约30年期间,发生了两次“革命”·一次与法国有关,主要是政治性的,涉及政府组织、公共权力和权威、法律、个人权利以及社会各阶级的法律地位等。另一次“革命”主要是经济性的,涉及财富产生、制造技术、资本的形成以及消费者销售产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关于革命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革命”分别是什么,并结合“革命”的表述及相关史实,请就与法国有关的“革命”对“马克思关于革命的观点”加以阐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